美圖的“凜冬”:手機下滑、電商被砍、MAU銳減
一向主打女性市場的美圖和小米鬧出了一段“緋聞”。近日,有訊息稱小米與美圖就手機業務進行了洽談。不過,小米手機公關負責人並未就此對時代財經做出具體回覆,而美圖方面則稱“不存在收購”一事,但對於是否與小米有進行合作卻沒有正面迴應。
小米的不予置評、美圖的模稜兩可都給兩家企業的合作留下了想象空間,在手機業務表現不甚理想的情況下,美圖亟需一些改變來突破目前尷尬的處境。
手機業務下滑
美圖手機一直以來就是小眾的存在,但如今它卻面臨著更為“邊緣化”的局面。美圖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圖智慧手機銷量僅有53萬臺,與2017年同期的84萬臺相比,下降了37%。
今年上半年美圖僅推出了一款美圖T9手機,雖然美圖對這款機型採用了一貫的IP限量定製,但從最終的結果反饋看,美圖T9並未獲得眾多消費者的認可。不僅如此,美圖還把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的另一款美圖V系列手機推遲到明年上半年釋出。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美圖手機雖然具有特點,但它也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產品本身未形成競爭力,單靠自拍美顏屬性難以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立足;另外,使用者當前的需求已呈多樣化發展,專做女性自拍市場的美圖還未抓住使用者的核心需求。”
國內智慧手機市場上強化美顏自拍效果的手機早已俯拾皆是, 華為 、OPPO等國內一線廠商均在拍照方面做了深度優化。並且,這些手機廠商在今年已經不再滿足於拍照或者音訊方面的專屬定位,更多是與供應鏈合作研發,推出更具技術含量的智慧手機。
這也直接體現在研發投入上,以華為為例,其最近用於智慧手機上的GPU Turbo技術,據稱從立項到研發成功用了超過5年時間,中間投入的費用將近900億元。而一向被外界認為是不注重研發的小米,其近三年的研發費用也達到了78.71億元。
相比之下,美圖手機在研發投入上有著天壤之別。從財報上看,儘管美圖今年上半年用於研發上的成本投入已經比去年同期的1.991億元提升到3.507億元,但其用於營銷等方面的廣告投入則是4.462億元。顯然,美圖本質上依然是一家主打廣告營銷的公司。
而對於最近美圖與小米傳出的“緋聞”,雖然美圖否認了收購的說法,但以目前手機業務發展情況,其邊緣化形勢已經愈發明顯。
不過,在張毅看來,或許小米對於美圖手機本身興趣不大,但可能會和美圖秀秀等方面有合作可能。“小米手機的男性使用者佔比較大,但其也在拓展女性市場,而美圖秀秀等業務的使用者基礎龐大,對於小米拓展女性市場有著很大的幫助。”
社交轉型
面對手機業務持續下滑的頹勢,美圖已經開始了轉型之路。
據財報顯示,受困於今年上半年手機業務發展不利,美圖智慧硬體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3.4%,但網際網路業務營收達到5.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1.6%,佔總收入的比重也提升至27.9%。這些資料均說明了美圖盈利的主要突破口或不在手機,而在於網際網路。
在今年8月份,美圖正式公佈了“美和社交”戰略。“美圖秀秀是我們的頭部產品,未來將會全力聚焦在美圖秀秀上。”美圖CEO吳欣鴻曾在年中的業績釋出會上發出美圖面向社交方向轉型的訊號。
美圖方面向時代財經表示,打造美和社交戰略主要還是以使用者和毛利增長作為考量,而美圖秀秀和美拍作為兩個頭部社交產品,未來也將針對這一方面重點發力。
“美圖轉型主要還是在釋放一個訊號,就是輕資產去重,縮減開支實現盈利,因此美圖未來可能會放棄一部分業務。”張毅指出。
儘管美圖方面強調將向社交轉型,但實際上美圖秀秀和美拍的月活躍使用者(MAU)規模也在下滑。財報顯示,美圖今年上半年月活躍使用者總數為3.5億人,較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15.9%。其中,美拍的月活使用者規模下滑最為嚴重,從2017 年上半年的9814萬人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4277萬人,下降幅度達到了56.4%。
面對業績的壓力,美圖已經開始內部的“手術”,美圖旗下的自營電商平臺美圖美妝將在2018年11月30日後停止運營。美圖美妝於去年10月正式上線,主要是為使用者提供AI測膚、智慧護膚品推薦以及線上購買服務,是美圖旗下的美妝購物電商平臺。
原本美圖是希望以人工智慧作為特色,通過差異化來形成電商服務優勢。不過。美圖美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最終在上線僅一年多之後不得不宣佈關停。
張毅指出,美圖美妝對於美圖來說是一個“重資產”專案,成本較高不得不選擇放棄。“主要還是由於使用者流量問題,僅僅運營一年即宣告關停,這實際上也反映出美圖在自營電商方面存在的許多不足”。
手機業務愈發邊緣化,使用者規模大幅下滑,轉型社交前路也尚不明朗,此時的美圖可以說正在經歷著一場“凜冬”。美圖的轉型陣痛期剛剛開始,到底這季難熬的冬天還要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