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相關6本書,都不值得讀
哪位書友有關於華為的好書,請留言。
關於華為,我看過的最有洞察的觀點出自肖知興《以熱愛戰勝恐懼》:
華為而今幾近於神,門口來參觀的企業家絡繹不絕。我經常半開玩笑地說,欲練神功,揮刀自宮。任正非只給自己留1.4%的股權(投票權是另外一碼事),你們能做到只給自己留14%,哪怕是40%,我也服你們啊。P193
以下是這6本書7個點評的清單,後面3個點評的寫作時間早於公眾號開通時間,沒搬上公眾號來,因此直接原文複製過來:
ofollow,noindex">3星|《華為終端戰略》:華為手機大事記,企業宣傳稿風格
主要內容是2010年華為決定開發智慧手機到2017年這期間華為手機的大事記,包括重大決策,新品開發,銷售情況,競爭對手情況等。
事實部分基本是公開資料可見的,個別地方提到一些內部論壇或會議上的內容,去掉也不影響上下文。
整體來看是華為宣傳稿的口氣與風格,越往後讀越明顯。
全部內容都是基於公開資料的整理和發揮。任正非的幾次公開講話的文稿是重要的素材。分十三章,第一章除外,剩下十二章每章講一個方面的管理,比如人才管理,品質管理,專案管理,客戶管理,財務管理,執行力管理等等,各章之間的內容有不少交叉重疊,各章的劃分,邏輯上也比較混亂。
基於公開資料,作者做了一些總結和發揮,基本都看著眼熟在別處見過,大致是十萬加雞湯文的性質,比較膚淺。
2星|《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小報軟文風格,篇幅較長但有效資訊太少,缺乏全面巨集觀的視角和資料
前幾年看過這本書的上一個版本。作者號稱現在這個版本是上一個版本的修訂版。
作者號稱採訪了華為中高層的100多位領導,個人看法如果是真的,華為的這100多位領導的時間基本浪費了。書中基本沒看到未公開的資料與資訊。
最失望的是作者沒有巨集觀的全域性的思路,全書各章節之間沒有看出來是什麼關係。既沒有按時間先後來寫,又沒有按業務分支來寫,每一章都獨立成章,每一章都有可能從頭開始追憶華為的歷史。
全書沒能整理出完整清晰的華為發展的歷史,對華為所在的行業、國內外同行們的情況,給出的資訊更少。
總體來看全書的風格像小報的軟文:看起來篇幅特別長,細看虛的內容太多,有效的資訊特別少。
3星|《華為管理變革》:華為有史以來為了變革而開展的專案的概述
本書是華為有史以來為了變革而開展的專案的概述。
吳曉波是第一作者,不過全書吳曉波參與比較少:寫了兩個序言之一,第二章作為三個作者之一排在第三位。因此全書沒有吳曉波的長於講故事弱於概括分析的風格,有點像學術論文。【後來才知道這個吳曉波不是寫《激盪三十年》的那個財經作家,是另外一個同名學者】
書中有一些資料是第一次看到,總體來說新穎的資料與資訊不多,大部分是已知的公開的資訊。
2星《我在華為的日子》:華為程式員的流水賬,可讀性比較差
本書是作者在華為的程式設計師生涯的流水賬。作者臨走也還是程式設計師主管,全書基本是在說在華為的軟體開發的情況。讀後感覺華為的研發非常不規範,一團亂麻。
當然,本書許多地方提到通過工號判斷員工級別,顯然是08年前的事情。到現在許多年過去了,華為應該有不小的進步吧。
作為小說本書非常失敗,沒有衝突和矛盾。全書最好看的部分是華為裝置在某地出故障導致數小時內通訊中斷的故事。其他部分充滿了開發工作的細節,我這樣熟悉這些細節的讀者,也沒有耐心仔細讀完全書。
2星|《無以言退》是一個華為程式設計師從碩士實習工作開始的經歷
碩士的導師混飯吃,沒課題可做,讓他們自己找單位去實習。作者在一個電信相關的小公司實習。碩士畢業後去了華為。先在華為總部工作,經歷了職場的風風雨雨,後來被派往俄羅斯,又經歷了俄羅斯分公司從小到大的過程。當然書中給華為換了個名字。
作為小說,這本書寫的很差,沒有吸引人看下去的衝突。不過至少可以看看一個普通員工眼中的華為。對技術的細節基本沒涉及。也就是說不懂技術完全可以看懂。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的非正式宣傳稿
3GrGZnQ7DR761N3JCgqtzHSETPTVrQP9X2aYKKnDyw2M0kvxmys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class="alignCenter"/>
這本書2012年11月出版。抱著瞭解一下這個低調的公司的想法,買了一本。結果大失所望。
書中涉及到的資訊中,基本的事實是媒體上可以見到的。一些內部的檔案、演講稿也是宣傳性質、表揚性質的。
作者對華為的敘述沒有按時間線來排序,導致書中的資訊很沒有條理。
我看完全書感覺唯一有點收穫的是寫華為與港灣爭鬥的兩段。雖然基本也是媒體上公開過的資訊,畢竟整理到了一起,另外對港灣的競爭手段的披露有一些我以前沒看到過。
全文完
更多良心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