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技巧,辨別UI設計是否合理
你是專案經理、產品經理、運營或互動設計師,否遇到過這樣的情境?看了UI同學的設計稿,覺得雖然滿足了需求,但是就會覺得哪裡彆扭,又不知該怎樣表達。
你是UI設計師,當去給需求討論設計稿時,兩個方選哪個產生糾結,你根據自己的設計感覺有所判斷,但又不知道怎麼給對方講清楚。
這時,你可能需要這幾個原理。
因為U設計雖然是展示介面效果,但它並不是純感性、靠審美的,而是有理可依、能夠分析和辨別的。
這就是本文想說的:UI設計的最重要原則,不是美,而是科學。
緊接著,很多人可能要問:
“為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先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美是什麼?”
在這裡,你可以稍作停頓,先別往下看,給自己個答案之後,再繼續閱讀。
當然,我們不是做美學論述,你不必顧慮是否會打錯,更不必回答的專業而系統,只要把你的觀點或直覺的回答寫下來即可。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寫出什麼答案,那我們構想幾個場景:
當你辛苦工作一天,忙的飯都沒吃,然後飢腸轆轆的回到家裡,桌子上是剛出鍋的你最愛吃的飯菜,愛人給了你一個溫暖的擁抱,跟TA一起坐下來品味這頓晚餐。從味蕾到心靈,是不是都是甜美的?
當你在冷風漸漸消去的春日週末去郊遊,看到植物園嬰黃嫩粉的花苞,映著水藍色的天空和幾朵淡淡的輕雲,你聞到暖陽的氣息和草木的香味兒。你覺得大自然,是不是美好的?
當你在記錄片裡看到支教的鄉村老師,為了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教育,而艱難度日的時候,你流下感動的眼淚。你覺得人性,是不是閃著純良美麗的光輝?
所以,此刻你知道”什麼是美“的答案了麼?
這些“高效率、滿足感、舒適的、愉悅的、安全的、感動的”等等享受的狀態,就是美。
讓你產生“美”的體驗的,是這些積極良好的狀態和體驗。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些產生美感的狀態,是在符合人和自然規律的狀態下才產生的,所以在設計中,所謂“美感”,並不是飄忽不定的玄學,而是有規可循、有理可依的科學。
下面就用幾個案例,來解釋一下為什麼UI設計是一種,創造美的科學。
第1個例子:乘電梯 - 關於空間感/呼吸感
大家都乘坐過電梯吧!回憶一下“擁擠的電梯”和“不擁擠的電梯”,各自會帶給你什麼感受?

圖片來自網路
左:擁擠的電梯:空間剩餘少,氧氣不足、活動不便,導致氣息不暢、情緒緊張、焦慮。
右:不擁擠的電梯:足夠且合適的空間,給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從這兩個場景中,我們可以充分理解到“適度空間”對人感受的重要性。這一原理體現在藝術和設計中,也可以成為“空間感、呼吸感”。比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

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畫
延伸到UI設計中的例子:按鈕文字與邊緣的間距留白處理:

圖示 by 勁草蒹葭
一張圖小結一下:

來自生活的科學美1:空間感/呼吸感/留白
第2個例子:尋找尾號為1102的記錄表 - 關於規律和秩序
如果是下圖,把表格混亂的灑落,在你在其中尋找,你會是什麼情緒和心理狀態呢?

混亂的手冊:需要逐一翻看,散亂尋找,導致混亂、煩躁、沒有頭緒的焦灼感。
如果換做這樣,將表格按序號由小到大排佈擺放好,讓你去找尾號1102那張呢?

按序號排列的手冊:按數字由小到大迅速找到1102。高效、順暢、滿足的成就感。
看著這兩堆表格,你的情緒應該有著明顯的不同。合理的規律和秩序能夠提高效率、符合人正常的思維邏輯,能夠獲得更好的體驗,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視覺藝術上,比如這張風景照片:

圖片來自unsplash網站
整片的草地,或者是凹凸的山巒,並不足以讓我們駐足或讚歎,但當草地有了光影明暗的起伏、山巒有了節奏和規律的線條,畫面才顯壯麗和神奇。看山的心情是平靜的,而看山川是澎湃的,群而又律,則成川。
引申到UI設計中,規律且一致的形狀,會在視覺心理上更能體現,或飽滿、或自在的美感:

圖示來自“網易音樂”首頁截圖
一張圖小結一下:

來自生活的科學美2:規律感/秩序性
第3個例子:宣佈考試內容 - 層次感/關係性
下週要考試,如果我搬出下圖中的所有書,告訴你:這些就是考試的內容,複習吧!
你的內心一定不要太奔潰呦~

圖片來自unsplash網站
先別忙著哭。如果我再告訴你:最下面的幾摞,是同類備選書籍,選或不選都隨你;中間幾摞呢,是擴充套件性讀物,不作為考試核心考點;上面的幾本呢,是可以帶入考場開卷翻看的;而最上面的一本,才是考試要考的核心內容。
是不是開心了點呢?

圖片來自unsplash網站
還有更開心的呢!我拿出上面那邊告訴你:這一本中,只有每章節的第一頁,劃紅線的,才是這本書裡的重點考點,其他的僅作為了解就好。
此刻,是不是豁然開朗~~~~~

圖片來自unsplash網站
如果把全部書搬出來,說都是參考書,大量資訊而沒有重點的狀態,會讓人產生:迷茫、不安、壓力和苦惱。
劃分書籍的參考重要和次要程度,能夠讓人獲得:輕鬆、自信、效率、愉快、掌控感等美好的感受。
中國的傳統紋樣圖案,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原理,複雜的線條依照主次來疏密有致的排布,花為主體葉為輔助,展現出一個圖案的層次性;多而雜的葉子中,通過捲曲方向和疏密程度分出主要葉片和次要葉片,讓圖案雖然密集豐富,卻也簡潔易讀。
延伸到UI介面設計中,主要體現在層級關係的區分和表達上:

圖示來自簡書截圖
小結一下:

來自生活的科學美3:層次感/關係性
第4個例子:購物 - 精緻感/細節性
關於購物,讓我們來個真假大比拼吧~
當你想買個名牌包包,讓你嫌棄仿品,欣賞正品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正品:輪廓清晰、雕刻均勻的logo(圖片來自網路)

正品:方向、長度、線條 都精細一致的接縫壓腳;品質考究的拉鍊,造型清晰的線條。(圖片來自網路)
正品的感受:細節感人、喜歡、踏實、品質、尊重、榮耀、滿足感或成就感。
仿品的感受:粗糙、嫌棄、湊合糊弄、欺騙、輕視,低質量、憤怒感或失落感。
同樣,在繪畫藝術中,要擁有打動人的感染力,細節的精緻刻畫是不二法寶:

一雙睫毛層次分明、瞳孔倒影清澈,細節豐富、精緻細膩。(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延伸到UI設計中,細節的講究和門道,也是打動人的關鍵。

右圖icon來自站酷作者:黑桃K
小結一下:

來自生活的科學美4:層次感/關係性
第5個例子:紅酒與禮服 - 歸屬感/匹配性
假設,你的男神或女神要給你斟上一杯紅酒,你會端起什麼樣的容器呢?
懂品味的你,應該是這個選擇:

圖片來自unsplash網站
如果你用這樣的容器裝紅酒。。。
Excuse me?該不會,左邊是醬油,右邊是中藥吧。。。

圖片DIY by 勁草蒹葭
再腦補一個場景:
如果馬上召開運動會,你的夥伴穿這樣的著裝出場,你會作何感想?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不是運動會,是去參加一個高階晚宴呢?

圖片來自網路
禮服搭配運動場:奇怪、滑稽、彆扭、蠢笨、愚蠢、不適的違和感。
禮服搭配高階晚宴:優雅、品味、自信、踏實、安心,自然和諧的歸屬和契合感。
這就是“得體和適合”帶給我們的感受,最好的可能不是美,但最得體的,會美。
視覺傳達設計中,也蘊含著這個原理。比如無印良品的海報設計,無論色彩、質感、構圖、還是字型設計,海報極簡、自然、家居、強調舒適感的風格,就體現出品牌的禪意和自然極簡主義的氣質和調性。

圖片來自網路
延伸到UI設計中,色彩樣式的情緒和大眾認知含義,要符合產品本身的屬性或使用者習慣,安全和工具屬性極高的支付寶,藍色更能產生放心和冷靜的情緒,讓人潛意識中知道它作為金融是安全的,它作為工具是高效率的。
如果換上淘寶橙,有差強人意了,儘管淘寶色是品牌血脈:

圖片來自網路
小結一下:

來自生活的科學美5:歸屬感/匹配性
OK,通過舉例,大家是不是對“設計來源於生活”,有更直觀的理解了呢~~
總結一下,這些來自生活中的,能夠產生美感的原理,分別是:
√ 空間/留白 √ 規律/秩序 √ 層次/關係 √ 精緻/細節 √ 歸屬/匹配
以上”“這些體現在UI或視覺設計上的原理,都不是隨主觀評價或個人喜好創造出來的,而是由生活中的 客觀現象和生活規律而產生 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本文起始,會倡導說”UI設計是一門科學“。
對於科學,一句話的參考定義是:科學是具體的事物及其客觀規則。而UI設計恰恰就是 圍繞著“產品介面”這個具體事物、按照“使用者的行為與心理”規則而展開的一項創造性活動 。所以,在 UI的本質是科學 。
科學主要內容是具體的世界觀與具體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種設計觀,並能夠將其方法合理的運用,合理的創造美。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將從“圖形與介面空間留白、UI介面層級分析、字型排版、圖形圖片處理、介面配色”幾個方面,詳細來講解,如何運用以上原則,科學的分析和設計UI介面。
感謝喜歡設計的小夥伴們持續關注~
通過本文,你掌握“因好用而好看”的設計思想了嗎?可以試著分析一下你手上的UI設計,它現在是科學的麼?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歡迎留下你的思考或建議,與大家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