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套小程式,傷了誰的心?
不久前,騰訊方面在QQ安卓端上線了小程式進行內測,這也是繼微信、百度、支付寶、頭條之後,又一個超級平臺加入小程式戰場,小程式的競爭也越演越烈。
但頗為令人意外的是,QQ與微信同樣隸屬騰訊產品,卻只能相容執行。QQ方面將小程式單獨命名為“QQ輕應用”,已有的小程式開發者想要上線“QQ輕應用”,需要調整程式碼再遷入,資料也無法互通,所謂的相容不過是偽命題,實則開發者並不能享受到整個騰訊體系所帶來的紅利。
這也不免令人聯想到,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新時代的數字經濟論壇上馬化騰對於資料的態度,其表示在騰訊內部的資料並不會隨意去打通,而“QQ輕應用”的上線,則是這一價值主張的延伸。
儘管騰訊有其主張,但是這一做法卻另開發者增加過多成本,而與此同時小程式的發展也已經不再是騰訊一家獨大,行業趨勢正在走向開放。
騰訊不相容小程式,封閉場景之下開發者“最受傷“
對開發者來說,QQ輕應用雖說會與微信小程式相容,但依然是兩個不同的產品和應用,技術標準、平臺屬性、運營方式的不同,必然加重開發者負擔。
第一,推高開發者技術開發成本, QQ與微信在底層設計上有著根本不同,例如QQ群有著“匿名聊天”、“群活動”等諸多複雜功能,微信群則並不存在,而QQ空間存在獨立於QQ關係鏈的開放式關注機制,遠比微信朋友圈複雜。
這也意味著QQ將會根據其自身特性,推出獨立的開放許可權機制,開發者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對QQ進行技術上的適配,以及相容調整。在後期的技術維護上,則需要耗費更多精力。
第二,推高開發者運營成本, 開發者不僅需要為QQ進行獨立的開發,同時還需要對QQ以及微信進行兩套獨立的運營,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打理,面對兩大不同的生態體系,開發者需要建立兩套不同的運營邏輯,是一項長期投入。
第三,開發者收益無法保證, 最重要的是即使開發者對QQ輕應用投入諸多精力,但是QQ輕應用最終並不一定能夠給開發者帶來足夠的回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普遍的QQ使用者都沒有開通QQ錢包,其使用者支付普及度遠遠低於微信,而開發者如果需要在QQ輕應用中尋求變現,則難上加難。
可見QQ輕應用如果能夠與微信小程式打通,則可以大幅度降低開發者成本,也同時降低其試錯風險,但可惜騰訊並無此意。
三大趨勢推動小程式正在走向更大的開放
如果將小程式作為一個網際網路生物來看,其正在逐步突破原本微信的土壤,出現於支付寶、百度、頭條等諸多平臺,這背後也預示著小程式走向開放的自我進化。
騰訊作為一直以來的封閉平臺,其對於小程式發展的助推也已經走到盡頭,而當前的小程式的發展也更需要開放平臺的助推。
從開放角度來說,百度則有著更強的助推能力,其不僅在自身內部為智慧小程式開放日活1.6億的百度App資源,更在近期直接推出了智慧小程式開源聯盟,讓愛奇藝、bilibili、快手、墨跡天氣、攜程、萬年曆、58同城等外部諸多平臺都可以搭載百度智慧小程式執行。
這也意味著,小程式正在成為跨平臺的存在,這背後更深刻的原因在於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趨勢在推動小程式發展走向更大的開放,這裡主要有三大趨勢。
首先,基於網際網路業務的再增長趨勢。
Questmobile資料顯示《2018年秋季大報告》顯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活躍使用者規模增速同比降低超50%,9月總活躍使用者規模達11.2億,逼近飽和。
移動網際網路整體流量增長見頂,獨立App需要獲得業務量的再增長,已經相當困難,因此這些業務從超級平臺中獲取垂直流量的需求,正在加速各大平臺的開放。
其次,基於網際網路連線的效率升級趨勢, 從效率而言,獨立的App使用場景,在移動時代早期,相關業務較為匱乏,因此獨立的形態更能夠幫助使用者獲取服務。
但在移動網際網路後期,相關的網際網路業務已經極其繁榮,而獨立的App形態,則成為使用者獲取服務的阻礙,使用者每當需要獲取服務時,都需要進行繁瑣的應用切換,效率低下。
基於連線的效率需求,原本割裂的App使用場景,正在通過小程式加速獲得業務,打通各場景之間的壁壘,同樣倒逼平臺開放。
最後,基於資訊找人的趨勢, 當前的網際網路已經不再是最早期的人找資訊時代,而是過渡到了如今資訊找人的時代,資訊流的早期只是在幫助圖文資訊找人,但是在當前已經進入到了短視訊、電商的發展,例如藉助資訊流崛起的快手和抖音,以及藉助資訊流崛起的拼多多等。
同樣,當前也已經步入到了程式找人時代,藉助資訊流以及搜尋的分發模式,相關程式服務需要獲得更高效的分發,進而加速網際網路資源的供給側再分配,這也會加速全網對於小程式的容納度,以及開放度。
百度正在加速小程式的開放趨勢
從推動開放角度而言,百度在加速小程式的開放能力,其成立的開源聯盟則是BAT中目前唯一,也是最能力將小程式進行全網分發的開放體系。
百度從站長時代,就致力於扮演賦能網站的主角,對於廣告主、網站都有著賦能的價值,而這種意義也被延續到了智慧小程式的生態建設中。
從開發者角度來看,首先解決程式找人的問題, 對於開發者而言,最關心的依然是自身程式如何獲得分發,讓程式能夠找到人。
在百度自身的App中,其會為智慧小程式提供搜尋以及資訊流的雙重分發,讓開發者無需考慮分發,此外相比於微信不確定的社交流量,百度更能夠為開發者提供穩定的長尾流量,讓開發者在百度體系內獲得相對穩定的智慧小程式DAU。
而通過開源聯盟體系可以將開發者的智慧小程式分發到更多移動平臺上,百度已打通貼吧、百度視訊、愛奇藝、58同城等諸多平臺,隨著開源聯盟加入者的逐步累積,智慧小程式的生存空間也將快速擴張甚至囊括整個移動網際網路。
其後是統一標準帶來的效能提升, 在小程式發展之初,無論微信、支付寶都著力打造封閉生態,甚至連技術標準都不統一,當小程式平臺尚只有3-5個時,一些體量小的開發者,就因負擔不起重複開發的費用,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一個平臺。
試想下未來,如果成百上千的App都可以執行小程式,開發者根本不可能根據每個平臺的技術標準去逐一開發、運營。因此在小程式走向繁榮之前,建立統一標準是大勢所趨。
百度的開源聯盟體系,“一次開發,多端運營”的模式讓開發者不用針對不同平臺的規則特性逐一開發,避免技術以及運營的重複性工作,直接降低成本與風險,這也與微信小程式、QQ輕應用的相容執行有著明顯區別。開放的價值在於,開發者只用打磨出一個好的小程式,一套運營標準,而後面讓智慧小程式能在成百上千的App中執行則是開源聯盟的事情。
此外開源聯盟更是直接為開發者獲得垂直流量的機會、繼而實現更大的變現能力。 例如部分泛娛領域的開發者,有機會為愛奇藝、B站這類影視網站提供針對性的智慧小程式應用,其使用者獲取將變得更為順利,同時也將獲得更大的變現空間。
從聯盟平臺角度來看,解決產業再增長的問題, 各平臺本身擁有極高MAU值,例如愛奇藝擁有5.45億MAU、快手擁有2.57億MAU,因此其也需要根據自身產業特性,搭建起平臺生態,建立更大的變現機會。
顯然這些小巨頭都將重點放在主營核心業務上,但是在更為細分的潛在場景上,其並沒有能力以及機會去完善,而百度的開源體系則能夠幫助這些小巨頭建立起更為完整的生態。
通過將相關的業務小程式分發到對應的平臺,也意味著相關產業的再增長,同時對應的平臺也同樣能夠獲得相關的利益分配,實現雙贏合作。
結語
QQ輕應用雖然沒有與微信小程式相互打通,但這並不影響小程式自身正在加速向全網滲透的趨勢,另一方面,百度智慧小程式開源聯盟則在加速小程式產業的發展,讓其獲得全網的分發,讓原本割裂的網際網路,獲得了再次的高效的連線,對於網際網路行業而言有著更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文/首席發言者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