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零售,新零售巨頭們的下一個戰場
2018年6月,道瓊斯指數宣佈美國工業巨頭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將被移出道瓊斯工業指數,由連鎖藥企沃博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取而代之。至此創立於1896年的道瓊斯工業指數,12只創始成分股已經全部被替換,工業企業已不再是經濟的典型代表,而金融、醫療、科技和消費企業則在這個時代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這位低調的美國醫藥零售巨頭也進入公眾視線,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由此引發的中國醫藥零售發展與變革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在美國醫藥流通模式中,藥店是核心渠道,約佔美國醫藥零售市場約60-70%的份額,而在中國零售端佔比僅為20%。經過近百年發展,美國醫藥零售市場相對成熟,基本保持年均3%的增速,預計到2018年,美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將超過2,800億美元。此外,CVS Health、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和Rite Aid三大醫藥零售巨頭佔據超70%的市場份額,呈現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雖然目前中美醫藥流通體制差異大,發展階段、行業政策與競爭環境也不盡相同,但醫藥零售產業的基礎運營邏輯、發展規律與核心本質是趨於一致的。尤其是從2017年開始,新零售持續引發行業變革,阿里、騰訊等巨頭企業的佈局,擾動著整體行業的競爭格局,醫藥零售作為零售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變革已勢在必行,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則給中國醫藥零售企業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持續創新是最好的競爭利器
Walgreens成立於1901年,經過百年在醫藥零售領域的經營與探索,牢牢佔據美國醫藥零售市場的龍頭地位。2017年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美元營業收入1182億美元,淨利潤40.78億美元。在2017年度“美國零售百強”榜中名列第六。
回顧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百年發展歷程,從產品與服務的持續創新、到高效精準的資本併購,再到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整合,再到線上醫藥零售市場的拓展,再到全球化的區域拓展,市值增長近百倍,步步都踩到點上的Walgreens Boots Alliance,憑藉的不是運氣,而是其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

資料來源:年報、公開資料、品途智庫分析
• 產品與服務創新
Walgreens在醫藥產品服務創新方面進行多維度探索,一方面堅持高質量合理的價格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藥品和服務,創新性提出2分鐘速送服務、實行零售自助服務、開設汽車藥店、增設店內診所、提供家庭輸液服務以此來不斷增強使用者粘性。另一方面,逐步拓展非藥品產品銷售,日用品、食品、飲料、化妝品、洗相服務等都為Walgreens快速增長積累了良好的使用者基礎,Walgreens將一門低頻生意做成了高頻的買賣,多元化的營收及淨利成為其持續拓展的源動力。
• 持續性的門店拓展
1927年納斯達克上市以後,Walgreen快速的進行門店的拓展。1926年100家門店,在上市後的三年時間裡,快速增長到500家門店,2000年直營門店突破3000家,2007年突破6000家,2017年Walgreen以12,822家門店高居美國醫藥連鎖零售商榜首。
線上下,優勢區位的店鋪永遠是稀缺資源,Walgreen在開設門店時非常注重選址,街道十字路口的黃金店鋪是其保證流量的關鍵核心,此外適時關閉業績較差門店,快速進行門店優化與調整也成為其快速發展的關鍵。
• 線上醫藥零售拓展
伴隨著網際網路及電商的快速發展,線上化也成為美國醫藥零售企業的必經之路,在這方面,Walgreen交過學費,也走過彎路。1999年Walgreen首次開設線上藥店,開始嘗試線上醫藥零售渠道拓。2011年野心勃勃的Walgreen以約4.29億美元收購Drugstore.com和Beauty.com網站,試圖用數字化的手段和方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但面對亞馬遜和沃爾瑪的雙重夾擊,加之缺乏良好的運營管理經驗,五年後Walgreens Boots Alliance進行戰略回收,控制運營成本,不得不放棄這兩家網站的運營,而更加專注於自身連鎖藥店的線上業務。
• 全球化區域市場開拓
美國本土市場拓展基本完成,Walgreens嘗試將醫藥零售連鎖的優勢模式進行全球化的輸出。2014年,Walgreens與歐洲最大藥品分銷商Alliance Boots合併組建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從此開啟了全球化的發展和佈局。截止到2017年,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在11個國家擁有13200家藥店,並通過進行自營和股權投資方式在全世界超過25個國家開展業務。2017年營收資料顯示,Walgreens Boots Alliance海外市場門店數量達到4,722家,營收佔到比達到10%。

資料來源:官網、財報、品途智庫分析
如果說以上四次核心的戰略佈局是成就Walgreens百年基業的基礎,那麼高效精準的資本併購以及商業模式創新則成為其制勝的關鍵核心。
在資本投資併購方面,Walgreens圍繞其核心戰略意圖,次次出手穩、準、狠,僅10次出手,幫助Walgreens在門店數量、渠道融合、全球擴張等維度多點開花,值得關注的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連續兩次投資以色列手持遠端醫藥檢查裝置公司TytoCare,藉助家庭診療智慧裝置的接入,一方面可以獲取使用者健康資料,另一方面為家庭診療服務提供新的流量入口。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品途智庫分析
資料是玩轉醫藥新零售的核心
Walgreens在2006年開設了第一個店內診所,開啟零售藥店發展的新模式。診所能夠提供多維度的健康管理及醫療服務,如疫苗、體檢、疾病篩查、慢性病管理、家庭輸液等服務,診所內包含執業藥師、藥學技術師、護士等,資料顯示Walgreens擁有超過7萬名健康服務專業人士。此後,圍繞使用者健康管理,Walgreens推出了線上診療服務,從而構建線上診斷,到用藥諮詢,再到送藥到家的服務閉環,在此過程中,藥劑師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Walgreens藥店中,藥劑師不但會對患者的用藥提出專業的建議,還會對患者疾病進行持續監控,對於特殊用藥的病人,藥劑師還會陪同患者去醫院就醫,確定最佳用藥方案後,進行定期服藥和就醫提醒,指導患者服藥等,從而幫助患者更好的進行健康與疾病的管理。此外,通過計算機資訊系統及監控系統,Walgreens對藥劑師的一言一行以及業務 操作 都有詳細的記錄,在確保藥劑師操作合法合規,降低運營風險的同時,也為其提供高品質的醫療健康管理提供了保障。
從藥店到健康管理,一切都順理成章,但Walgreens的野心不限於此。
在美國80%的消費者住所周邊8公里範圍內,就能找到至少一家Walgreens藥店,藥店每年處理的處方高達8億張。2017年Walgreens以12,822家門店高居美國醫藥連鎖零售商榜首。同時,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圍繞藥店的社群屬性,從使用者需求角度出發,提供更加多品類的產品與服務,超市、咖啡館、沖印店、美容院等等,這些元素的進入,使得Walgreens不再像一家普普通通的藥店,而是成為一家生活服務中心或者生活體驗館,這一方面提高了使用者粘性,另一方面,藥店的坪效得到優化。年報資料顯示,Walgreens美國區域非藥品零售營業收入佔到了總營收的約22%。

資料來源:品途智庫分析
Walgreens業務的多元拓展在構建了其完善的商業生態和運營邏輯,面對龐大的使用者和複雜的業務體系,資料驅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無論從線下藥店服務、線上諮詢診療、第三方資料接入等,其不斷優化和完善以使用者健康為核心的資料,為業務生態的拓展,如商業保險、健康檢測、臨床診斷、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Walgreens通過構建移動APP,豐富和完善自身資料體系,形成資料閉環。APP涉及功能主要有處方藥的購買與管理(服藥提醒、補充提醒)、醫療服務(線上問診、線上藥劑諮詢、診所位置查詢、疫苗接種、健康激勵計劃)、綜合電商、照片沖印、以及每週折扣券。其中健康激勵計劃會通過連線使用者的運動/健康測量裝置,獲取並評估使用者的步數、體重、血壓、血糖等生理資料,獎勵使用者相應的可在APP電商中折算成折扣的點數,從而提升使用者活躍度,也為資料體系的構建提供多維度的資料入口。

從總體看,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的成功之處究其核心還是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在歷經百年的發展過程中,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經歷過戰爭、經歷過美國經濟危機,經歷過競爭對手的強勢崛起,面對激烈的競爭,其始終不變的是對核心業務的理解與戰略的堅持,並在此過程中與時俱進,將新的科技、理念與技術融入到模式創新中
再看中國市場,醫藥流通體制改革一直是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中的關鍵核心命題。2017年出臺的《深化醫藥衛生體質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指出,到2017年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同時2017年前四批200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總體降到30%左右。2018年國家衛計委公佈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分級診療取得更大進展,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進一步健全醫保體系,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醫藥零售或將成為新零售下一個戰場
在醫療體制改革各項指導下,醫院藥房與零售藥店的角色與比重將發生重大改變,中國醫藥零售將迎來持續性增長的黃金期。商務部資料中顯示,2017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8.8%,門店數量為46.6萬家,同比增長2.8%,截止到2017年11月,中國藥品零售連鎖率已達到50.5%。預計2018年總體藥品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4,387億元。

資料來源:商務部、品途智庫分析
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發展與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程序推進速度密切相關,平穩有序推進將成為發展主旋律。除政策因素外,零售藥店自身模式與服務的優化與升級、客單價提升以及服務人次的增長都將成為中國藥品零售市場增長的基礎要素。
與美國醫藥零售成熟市場與模式不同,中國藥品零售行業才剛剛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集中度偏低,商務部發布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藥品零售企業CR100的市場份額僅為30.8%。而在2017年中國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排名中,僅有國大藥房以110.79億銷售總額成為唯一一家百億藥品零售企業,而排名分列二三位的同仁堂銷售總額為91.2億,一心堂銷售總額為85.09億。相較於Walgreen超7,000億元的年營收相差甚遠。
雖然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發展相對鬆散,市場結構還在初期轉型發展期,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對醫藥及大健康領域覬覦已久。今年6月阿里健康向漱玉平民大藥房注資約4.54億元,持有其9.34%權益,阿里以天貓和支付寶為抓手,依託雲鋒基金,圍繞醫藥電商、 智慧 醫療、產品追溯、健康管理四個核心業務進行佈局,構建醫療健康的服務閉環。與阿里大刀闊斧的投資併購不同,而京東依託其平臺及物流優勢,通過與好藥師建立戰略合作,小步快跑的完善醫藥線上銷售服務體系。騰訊依託其使用者優勢,結合智慧城市的打造,逐步完成了從地方政府、醫院、醫生到患者的佈局與滲透,圍繞健康管理、智慧裝置、醫藥流通等維度進行資源整合。
長期佈局角度來看,下一場新零售巨頭爭奪戰中醫藥零售將成為重點。
眾合資本投資總監跟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表示,中國醫藥零售行業迎來多項政策利好,但與此同時也將進入“強監管”時代,規範化、科學化的發展將成為常態。隨著全國性大連鎖藥店上市融資程序加快,連鎖藥店併購重組將進入井噴期,單體藥店的日子將更加不好過。此外,藥店的運營邏輯也將發生改變,以健康管理與慢病管理為切入口,重塑核心利潤將成為關鍵。
從產業總體發展規律來看,區域與門店的擴張,業務多元化拓展、非藥產品與服務體系的優化、資料化體系的構建等都將成為中國醫藥零售行業企業的必修課。從整體看,中國醫藥流通未來發展的四個核心方向值得關注。
第一,未來醫藥零售企業仍將持續發力終端佈局,連鎖藥店比例將進一步提升,連鎖化與品牌化、專業化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醫藥零售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方向。
第二,快速的醫藥零售終端佈局,帶來的將是對中國醫藥零售企業管理與服務能力的挑戰,門店效率的優化與提升將成為重點,未來基於醫藥零售終端的服務內容的拓展與產業延伸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第三,醫藥及大健康領域將成為巨頭搶灘佈局的重點,未來除了傳統醫藥企業的併購持續進行,越來越多的外部資本將陸續進入,推動整體投資併購活動更加活躍,新的競爭格局也將形成。
第四,醫藥與新零售的結合也將成為下一個新亮點,與之帶來的數字化、體驗化、智慧化將成為能力構建的核心,醫藥零售門店的數字化改造需求將進一步湧現,為服務商提供了良好的視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