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戰略投資EdSurge,想要一起探索什麼樣的教育?
左為EdSurge創始人Besty Corcoran;右為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芥末堆 知風 11月23日報道
11月13日,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在演講中宣佈芥末堆已完成對Edsurge的戰略投資。EdSurge作為美國最大的教育行業媒體,將與芥末堆在內容共享、開拓海外關係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此前,芥末堆還投資了新學說、睿藝、藍鯨教育等媒體。
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後,中美兩個教育科技大國迎來了拐點。雙方都開始反思科技的需要程度以及它所需要的地方,並探索教育的本質與未來的學習。在構建更為完整的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教育媒體又需要承擔哪些職責?
中美教育科技的演變
中美都是重教之國。美國官方報告"Mobile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7"顯示,2016-2017美國教育總支出佔GDP7.2%。今年10月,中國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17年中國教育經費達4.3萬億,佔GDP約4%。與美國相比雖有差距,但是比重連續6年穩步增長。
梅初九演講現場。
在教育支出佔比提高的背景下,科技與教育的交集也進一步加深。“中國的教育科技起步較晚,大概只是7年的時間。但由於市場基數大,加之網際網路發展迅速,所以只花了5年左右的時間便擁有了全球最大的教育科技主體集中公司。”梅初九說。
中國政府在2011年推行教育資訊化,不斷加大教育底層基礎設施投入。今年初,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教育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惠及400多萬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
一些經濟落後地區的學校,教室也開始有了電子白板。
美國在教育科技方面的探索相對更早。EdSurge創始人Besty Corcoran說:“2010年左右,美國教育科技公司的數量開始增多;而中國約在2013年後,教育科技才開始走向繁榮。”
中國教育科技的發展是躍遷式的。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從學生數量,還是從教育機構及教育產品數量來看,中國和美國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科技大國之一,並且迎來了拐點。
“一開始大家都認為科技很重要,但現在會回到教育本身、學習本身來思考問題,甚至出現了一股反科技思潮。”梅初九說。
梅初九與Besty Corcoran對話。
Besty Corcoran認為,中美都在試圖理解如何利用技術改變教學方法。“我感覺中國目前更關注AI,而美國則側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但我們最終都會走向同一個地方。”Besty Corcoran補充道。
教育為本,技術為輔
在11月13日的GET大會上,Besty Corcoran在演講中問了一個問題:“哪些因素終將塑造未來的教育技術?”
她認為,技術不是第一位的,我們想要做什麼才是。先是明晰我們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然後再談技術能否輔助這些變化。
Besty Corcoran演講現場。
從EdSurge正追蹤的美國教育科技趨勢之中,Besty Corcoran總結了三點變化:
第一,學習正在變得更加個性化。個性與多元是這個時代的特質。我們手機中安裝的APP、儲存的歌曲,即便從全世界來看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轉變:那些高薪工作,往往也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
以中國為例,過去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夠請得起家庭教師。而現在,大資料分析、自適應學習等技術讓個性化教育能夠觸達更多學生。
第二,學習變得更加“真實”。我們雖然需要記憶一定的固定知識點,但越來越重要的是如何將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而非僅僅把它背下來。
在這一趨勢下,PBL等教學方式應運而生,不過這還遠遠不夠——現實情況複雜得多。技術則能以各種手段加以輔助:以Minerva大學為例,學生通過大量的線上學習結合老師教學,能夠迅速掌握所需知識並加以應用。
第三,學習本身正成為一門科學。美國如今提倡的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交情緒學習),即致力於研究成長環境、心靈創傷等對學習者的影響。“不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學習就難取得實質性進步。”美國一位教育從業者說。
左一為Besty Corcoran。
技術本身難以應對這類學習,但也帶來了一些改變。比如通過家校連線,讓學生在家自主學習;通過互動式語音對話,與遭受失讀症的孩子溝通。
越來越多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開始學習大資料、AI、區塊鏈技術,但Besty Corcoran表示,“倫理道德類課程的學習也不斷受到關注,甚至是在MIT等學校。”
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需要更好地被優質教育產品連線起來。從自身媒體屬性出發,芥末堆推出了旗下B2B教育產品甄選平臺“ ofollow,noindex">校魚 ”,幫教育機構買好的教育產品,幫教育產品提供商更高效地賣產品,讓校方得以將技術賦能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未來,我們希望無論是科技,還是學習科學等,都將成為教育行業的基礎設施。”梅初九說。
教育媒體需要傳遞什麼?
作為一家位於矽谷的媒體,EdSurge的職能和芥末堆很像:在整個教育生態系統之中,幫助不同的人看到他人,並理解他人所做之事。實現的途徑包括撰寫故事、報道、報告,以此傳遞資訊,並舉辦行業活動,讓更多的人連線在一起。
Besty Corcoran表示,“我們希望在EdSurge上擁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故事,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報道出現在芥末堆。”此外,雙方還將在活動舉辦、研究資源置換共建方面展開交流合作。
“我們不僅僅寫教育科技產品,還想要談論未來有關學習的一切,包括學習方法、學習科學、終身學習等。”Besty Corcoran說。
在13日的GET大會上,IBIS Capital CEO Charles Mclntyre分享了一份調查報告:現在的工作群體中,有約1/3的人選擇終身學習;而在自由職業者群體中,約2/3的人選擇終身學習。同臺演講的Benjamin Vedrenne-Cloquet表示,幾年後,50%的全球勞動者將是自由職業者。
這是新經濟形態所賦予的變化。未來的學習、未來的教育也將隨之改變。
梅初九認為,有關教育在全球的本質及教育在未來的發展,應該得到更多的分享和傳播。儘管當前中國整體對教育的認知觀念差異巨大,客觀上會有一些挑戰。
“中國教育行業出現過負面事件,存在一些問題,美國亦是如此。我想不論是這些已存在的問題,還是積極正向的行業發展,我們都會公開去談論它。這也是媒體自身職責所在。”Besty Corcoran說。
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是芥末堆的願景,我們希望能夠攜手所有有志於此事的夥伴們,一起向前。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選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釋出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資訊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