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程式設計師 iPad Pro 2018 生產力報告
從首發第一時間下手 iPad+Pro/">iPad Pro 到現在已經接近一個月,在這裡分享下我站在程式員角度嘗試對 iPad Pro 的生產力進行挖掘的結果。
前提
簡單介紹下我自己,本業是前端開發,之前可能寫 Nodejs 比前端還多些,最近幾年寫的最多的應該是 Objective-C,伺服器/客戶端/前端都會折騰一些,平常也會自己做做設計,做做自己的 app(代表作:喵老師繪本故事),不過這些都是副業,在公司的主業還是偏技術的管理,更多的時候是寫文件/畫架構圖/畫 xmind 等,平常出差不少,一個月 2 次以上,去北京和上海多一些。我會圍繞我的這些實際場景講講 iPad Pro 能夠勝任和有缺憾的部分。
另外介紹一下我的裝置,2018 版 iPad Pro 12.9 寸 + pencil 二代 + magic keyboard 二代。注意這裡討論的裝置主要是 12.9 寸,11 寸的 iPad 的螢幕大小會對生產力能力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謹慎選擇。

(magic keyboard 2 是在淘寶買的拆箱貨,500塊,下面的鍵盤套很不錯,35塊包郵,pencil 是在實體店買的,企業優惠,93折吧)
另外,我在公司裡主要使用 macbook pro 15 寸 + 27 寸顯示器工作。
簡單講一下可滿足和不能滿足生產力的部分
我認為 iPad Pro 基本可以勝任的日常工作是這些:
• 配 magic keyboard ,可以滿足出差時的移動辦公場景,例如在各種釘釘群裡處理訊息和討論,加上 iPad 強大的分屏功能,多執行緒處理任務很高效。
• 配 magic keyboard,使用 Termius SSH 到伺服器上處理問題,甚至是在伺服器上使用 vim 寫程式碼除錯 Nodejs 程式碼,與電腦上的終端完全一樣。
• 使用 SQL Pro for mysql 連線阿里雲的 rds 資料庫,遠端修改一些資料。
• 使用 Bear 或者 備忘錄書寫文件和記錄想法。
• 使用 xmind 移動版梳理架構想法,並使用 icloud 與 mac 實時同步。
• 使用 GoodNotes 和 pencil 2 當作草稿使用記錄一些初步的想法。
不能勝任的日常工作:
• 無法很好的做應用設計,沒有成熟的應用設計軟體(主要指類似 sketch 的應用)
• 無法做 iOS 開發
• 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使用瀏覽器處理類似編輯的場景的時候,基本沒有一個網站是可以在 iPad 上使用的,例如很多論壇的編輯器,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器等,基本不可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
• 最近發現一個產品,騰訊雲的 Cloud Studio ,可以在雲端寫各種語言的程式碼和除錯執行,但是發現竟然不能適配 iPad(因為有個雙擊的操作,PC 上需要雙擊的操作,基本無法自然適配 iPad)不過反饋給官方,已經在優先解決了。
• 畫架構圖/瀑布圖之類的沒有很好的工具,OmniGraffle 雖然有 iPad 版,但是 mac 上很少用這個,所以也沒有購買,但是不失為一個選擇。mac 上主要用一些線上的系統來畫和儲存架構圖,但是都沒有適配 iPad。
下面重點講一下可以滿足生產力的部分
1. 處理多工及日常事務
iPad 的分屏其實很強大,最多螢幕上可以同時顯示三個任務介面(普通的分屏和螢幕上還可以漂浮一個任務視窗,在做照片的臨摹或者內容的複製貼上的時候很方便)
當然,如果是處理文字內容,最好是配上鍵盤,不管是官方的帶鍵盤的保護套,還是原有的藍芽鍵盤,還是像我一樣配上非常輕薄的 magic keyboard,套上鍵盤套,每天帶在包裡跑來跑去,完全無壓力。主要是在很多文字場景下,iPad + 鍵盤,基本和 PC 上的生產力無差別,例如寫文章/聊天/社交網路。
還有一個很有優勢的點,就是多工處理的時候,利用新款 iPad 螢幕下方的滑塊快速切換應用,非常方便,例如你需要在 聊天軟體和瀏覽器之間不斷切換時,利用滑塊不斷切換,效率非常高。
2. 寫程式碼
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畢竟這個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拿到 iPad 沒多久,被老闆看到了,他問我能不能在 iPad 上寫 java 程式碼,並且編譯執行,我感覺這很難,但是可以曲線救國,在伺服器上寫程式碼,用終端軟體連線伺服器。不過對於 java 這種非常依賴 IDE 的語言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並不現實。但是還好,我不是做 java 的。
我覺得 iPad 上寫程式碼,最友好的是動態語言,特別是服務端動態語言,例如 Nodejs/Python/Ruby 這些,實現方式就是 termius 直接連線伺服器,在伺服器上寫程式碼,編譯,除錯,執行。
(全功能終端,這是連線伺服器後使用 vim 修改程式碼的場景,配合鍵盤,和 PC 上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像 iOS 開發這種很依賴 IDE 的場景,那基本是無法實現的,只能在伺服器上編輯檔案了,但是無法執行和預覽,生產力大打折扣。
另外,現在有一些在雲端寫程式碼和執行的雲服務,可以部分滿足需求,不過很多沒有適配 iPad,需要觀望。
總之,iPad Pro 上的程式碼生產力就是這樣,某些場景處理有餘,某些場景落地困難。
另外,剛才提到資料庫連線的一個軟體,是我試了幾個之後比較滿意的一個
(SQLPro for mysql,功能比較完整,因為沒有付費,只能用 SQL 查詢和修改,不能使用視覺化修改)
3. 草圖&架構圖&流程圖&腦圖
草圖功能肯定沒的說,iPad 上用來記筆記以及畫畫的優秀應用非常多,我也買過幾個,但是畫草圖主要是用 GoodNotes,主要是流暢度很高/帶有橫線和網格/筆觸比較真實。

草圖主要是一些不成形的想法,之前大多畫在草稿紙上,不過草稿紙不易於儲存和整理。
另外就是剛才提到的架構圖和流程圖,我之前在 電腦上主要是用 processon 這個線上工具,但是它沒有適配 iPad,我看到比較常用的適配 iPad 的軟體應該主要是 OmniGraffle。
不過這類軟體其實功能都差不多,用習慣了一個,就不想用別的,所以我沒有解鎖 OminiGraffle 的內購,再觀望一下,畢竟很貴。。
另外一個我常用的軟體是 xmind,也是付費使用者,可以跨多端同步編輯腦圖,而且新版非常流暢和好看,在 iPad 上非常完美和流暢。
(平常梳理想法都是用這個,使用頻率很高)
4. 設計相關
這部分很遺憾,在 iPad Pro 上完全沒找到能夠滿足設計需求的軟體,設計其實主要指的是 應用設計,其實需要一些設計素材啊字型啊Symbol啊頁面管理啊之類的功能,在 iPad 上實現這些其實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未來對這塊也不報特別的期望。
不過如果你想用 iPad 做視覺創作,那還是很給力的,有很多軟體創造了很多驚人的筆觸效果,擬真度非常高,關鍵還可以返回撤銷,相信對視覺設計師或者插畫師來說也是很好的生產力工具。
(Art Set,注意紅色邊緣與其他顏色的線撞在一起之後的效果)
5. 文稿演示
這也是 iPad 一個不錯的場景,在想象中,為客戶做演示,給老闆做彙報,帶一個 iPad 會更輕量,演示的時候可以放大縮小實時控制,而且可以直接在 Keynote 軟體中用 pencil 對簡報進行一些補充,例如這樣:
(這個好像也是最近才有的功能,之前 Keynote 不支援書寫,但是微軟的 Office 支援)
不過 iPad 在宣傳的時候宣稱可以連線 4K 甚至 5K 的外接螢幕,這個坑還是有點大的,首先 iPad Pro 不能連線蘋果的親外甥 LG Ultrafine 5K 顯示器,因為 iPad Pro 的 type-c 介面不支援雷電,但是 Ultrafine 5K 只支援雷電輸入。另外在連線電視和投影儀的時候,你選擇的轉接線也非常重要,部分 type-c to hdmi 的線不支援 4K,也不支援 60HZ,無法連線 4K 顯示器。並且 iPad 上大部分軟體沒有適配外接顯示器的模式,此時連線後是一個映象顯示,會有大黑邊,目前只有系統幾個應用的某些模式和部分視訊應用(例如 B 站)支援投屏。
而且我還發現一個很詭異的現象,在連線某些投影儀的時候,甚至四周都會有黑邊,也就是顯示的部分遠比整個幕布小,四周都是大黑邊,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解決,所以這次 iPad Pro 所謂的外接顯示器,不能抱太高期望,否則只有失望。
總結
總體來說,iPad Pro 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生產力工具,但是也沒有網上某些評測所描述的那麼不堪,基本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生產力場景,但是對一個設計/程式/或者其他類似的搬磚工種來說,肯定無法滿足所有場景,還是無法完全扔掉你的電腦,不過至少下班回家,你可以不用扛著你的 15 寸 macbook pro 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