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盜防忽悠 這些電動車“經驗之談”是錯的
筆者前兩天去某品牌電動車門店閒逛,遇見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導購員。
“這輛車多少錢?”筆者指了指一輛擺在店裡最顯眼位置的電動車。
“3600,你今天買正好趕上活動,有優惠,能便宜100元,再送你一個車鎖,一件雨衣,多合適!”導購小姑娘馬上滿臉笑容地迎上來,“這個車是我們現在的主打車,賣得可好了,昨天一天就賣出去八輛。”
一天八輛車,這個銷售業績對於這樣一個北方小城市的門店來說,很是不錯了。“充一次電能跑多遠?”
“正常充一次電能跑80Km,這個車用的是XX品牌鉑金黑鑽石墨烯電池,你肯定聽說過,央視七臺天天都有它家的廣告,48V 20Ah的,可耐用了,用個三五年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您就放心好了。”
“真能跑這麼遠?”筆者對這個續航里程錶示懷疑,畢竟在之前的各種測試中,很多60V 20Ah的車型續航里程也不過是60Km左右。
“那肯定的啊,我們在這兒賣了這麼多車,還沒見誰說我們電池有毛病的。”
“我沒說電池,我是問充一次電到底能不能跑80Km”,我覺得小姑娘有意轉移話題,就趕緊往回拉。
“哎呀,這是一回事兒麼,您對電動車不太瞭解,4820電池我們家的車跑80公里很正常,這央視天天做廣告,還能有假?”
“那輛車呢?”
“那個車賣4800,鋰電池的,配置和剛才您看的那個一樣。”
“那咋貴了這麼多?”
“鋰電池就是貴,實際用著和剛才那個沒啥差別。”
“沒啥區別咋還貴這麼多?”
“哎呀,您真的不瞭解電動車,這個鋰電池是這一兩年的新技術,不成熟,說是比鉑金黑鑽電池好,實際也就那麼回事兒,我們現在這個鉑金黑鑽電池是加了奈米石墨烯的,比它鋰電池強多了。”
導購小姑娘這時候掏出了自己的手機,“你看現在手機都用的是這種鋰電池,玩遊戲也就兩個多小時沒電,續航差得很,我已經換過一次電池了,上一塊電池都鼓了,把我後蓋都頂開了,人家修手機的說鋰電池容易起火爆炸,你瞧這鋰電池多危險”。
“你剛才說那個什麼鉑金黑鑽就是鉛酸電池,還有,正規的鋰電池都很安全的……”,沒等筆者說完,小姑娘就打斷了筆者,“不對不對,您說那個鉛酸電池不環保,我們去年就不再用了,現在用的都是環保的石墨烯電池了,鋰電池那個人家都說會起火爆炸,肯定錯不了。”
“對對對,安全最重要,我再看看別的,沒合適的我就再過來,打擾了!”筆者趕快結束了這場有些“尷尬”的對話。
很多導購的忽悠 反成了消費者的“經驗之談”
很多導購的忽悠被消費者當做了“經驗之談”,還有很多導購員,忽悠的時間長了,自己也就信了。
實際上,很多電動車門店的導購對於電動車的知識儲備相當差勁,就像上文中筆者遇到的那個導購小姑娘,這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還真不知道會影響多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至於“石墨烯電池比鋰電池更靠譜”、“鋰電池安全性非常差”、“4820電池續航輕鬆跑80公里”、“把電量用完後再充電能保護電池”這樣的“經驗之談”,筆者除了呵呵之外,也是無力吐槽了。
“經驗之談”沒幾條靠譜
筆者總結了十大目前電動車消費者中比較普遍的一些“經驗之談”。(幾乎都是錯的,或者片面的)
1、電池電量耗盡後再充電有利於延長電池壽命
2、石墨烯電池比鉛酸電池更環保耐用
3、鋰電池不成熟,穩定性和壽命不佳,易燃易爆
4、鉛酸電池長時間不用會被“餓死”,鋰電池不會
5、商家標稱續航里程達不到是因為虛假宣傳
6、大品牌電動車往往高價低配,因為需要攤平請明星的廣告費
7、原裝充電器一定比第三方充電器好
8、電池容量與續航正相關,所以選車時電池越大越好
9、電動車不需要保養,壞了的時候才去修
10、試騎比看引數介紹更靠譜
首先,筆者集中回答上述有關電池的問題。的確,早年間很多實用鎳鎘電池的裝置要求電池電量完全耗盡後再進行充電,理由是鎳鎘電池存在記憶效應。
但電動車上使用的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均不存在記憶效應的問題,所以隨用隨充就可以了。但是,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對於深度放電的耐受很差,過放將導致不可逆的電池損傷,電池電量耗盡將大幅降低電池壽命。
至於電池被“餓死”,這就是電池過放的通俗說法。電池在存放過程中,雖然表面上看外部沒有負載,但電池的內部放電始終在進行,這是保護板無法阻止的。
長時間存放導致電池過放損壞,電池就被“餓死”了,鋰電池和鉛酸電池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至於石墨烯電池比鋰電池更環保耐用,鋰電池技術不成熟造成穩定性不好,這些都不能一概而論。
目前電動車行業中標稱的“石墨烯電池”實質上還是鉛酸電池,“石墨烯”也只是對傳統的石墨電極進行改良,實際效果也不能脫離鉛酸電池的物理屬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同使用條件,產品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鋰電池的壽命是優於鉛酸電池的。
而鋰電池易燃易爆,某種程度上這種說法是成立的,畢竟這是電池原理所決定的。但市面上的鋰電池均有完善的保護措施,包括鋼殼、保護板和安全閥,這些都能最大限度避免電池內部壓力過大爆炸。合格的鋰電池,起火爆炸的風險是極低的。
再說說續航的問題。
理論上講,電池容量越大,續航越大,這沒毛病,但電池只是影響續航的一個方面。電機效率、車況路況、載重、胎壓、駕駛習慣和環境溫度等因素都會對續航造成影響。
我們不否認部分商家有意誇大續航宣傳,但一般品牌的標稱續航實現是在特定條件下完成的,例如連續不間斷行駛、全程保持20Km/h勻速、駕駛員體重控制在50kg以下、胎壓調製較高水平、路況良好且環境溫度25℃等等,這些條件共同造就了“標稱續航”。
但實際上,我們日常騎行中很難遇到如此理想的情況,加之不同消費者駕駛習慣不同,實際感知續航與標稱續航存在差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小牛電動就給出了不同溫度、檔位和載重情況下的車輛續航里程參考,這值得其它品牌借鑑。
給大家一個大致參考,通常60V 20Ah電池在人車總重160Kg的情況下能夠提供55-65Km左右的續航里程,48V 20Ah電池在相同情況下續航約為40-50Km,當環境溫度接近0℃時,續航里程在此基礎上可減去30%左右;搭載乘客的情況下(乘客體重60Kg),續航里程可減去20%左右。
剩下的問題答疑
大品牌高價低配,這只是表象。請明星做宣傳的確會增加車輛成本,但攤薄到每輛車上實際相當有限,而大品牌車型在用料和工藝上的高品質會顯著提升產品成本,且不會被量攤薄,加之前期研發設計的投入,共同造成了“高價低配”的表象。
原裝充電器與第三方充電器之爭,說白了還是消費者無法分辨什麼充電器適合自己的電池,且無法保證第三方產品來源的可靠性。
所以一般地,我們都會強烈推薦大家使用原裝充電器。如果你有可靠的產品來源,且確保其與自己電池匹配,第三方充電器的效果甚至會比原裝充電器更好。
電動車使用者普遍缺乏保養意識,所以很多人形成了電動車不用保養的錯誤觀念。
筆者建議使用者在新購入車輛後,在行駛1500Km(或半年)、3000Km(或一年)到專業售後進行車輛維保,此後每年可進行一次維保。這樣可以排除車輛潛在故障和隱患,延長使用壽命。
試騎能夠一定程度瞭解車輛的駕駛體驗,但卻無法獲得車輛續航、可靠性和長時間騎行舒適度等關鍵資訊。所以筆者支援使用者去線下體驗產品,但絕對不能忽略車輛的相關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