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我國行動通訊產業有望引領全球
在日前舉辦的行動通訊產業風雲主題沙龍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局長鄧壽鵬表示,總體上,我國行動通訊產業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抓住了每一代技術發展,使得行動通訊產業走在世界前列。在即將全面開啟的5G時代和6G標準醞釀期,我國有信心繼續走在領先全球的行動通訊強國行列。

圖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局長鄧壽鵬表示,總體上,我國行動通訊產業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
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民生髮展的基礎電信領域,我國行動通訊產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飛速發展。從1987年模擬蜂窩行動電話誕生至今,我國行動通訊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通過技術業務創新、服務質量提升、提速降費,行動通訊惠及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最輝煌的成就之一。
從跟隨到創新
改革開放之初,通訊與交通、能源並列,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三大瓶頸”。而截至今年9月末,我國行動電話使用者總數達15.5億戶。其中,移動寬頻使用者總數達12.9億戶;4G使用者總數達到11.5億戶,佔行動電話使用者的74.3%。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9月當月DOU(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到5.15GB。
“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是每10年行動通訊更新一代。採用模擬技術車載行動電話代表1G時代,1994年由模擬技術轉到數字技術代表2G時代,CDMA、WCDMA、TD-SCDMA技術代表3G時代,2013年頒發LTE牌照代表4G時代。”鄧壽鵬分析說。
鄧壽鵬認為,目前我國4G使用者已經達到11.5億戶,三大運營商都能提供文字、語音、影象、跨越通訊網和網際網路的無縫接入。我國行動通訊基礎設施、使用者規模、應用水平都處在世界前列。在行動通訊終端環節,我國已有一批以華為、OPPO、vivo為代表的高中低端各層次企業群,其產品的良好價效比在世界各大洲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擁有良好的市場聲譽。
“我國移動通訊技術從原來的跟隨到創新,如今在5G領域已擁有比較強的發言權,並有望贏得主導權。”中國通訊企業協會副會會長、副祕書長武鎖寧說。
近年來,我國移動通訊技術持續升級,業務型別不斷豐富,資費持續降低,使用者獲得感持續提升。三大運營商在加快建設高速率網路的同時持續下調通訊資費,流量單價大幅下調,國內手機長途漫遊費全面取消,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我國行動通訊的使用範圍也從人擴充套件到物。作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物聯網正推動經濟社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在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宣佈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首次突破萬億元。
在改革中飛速成長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行動通訊產業在改革開放的紅利下飛速成長。1978年,全國固定電話使用者總數只有192.54萬戶;1987年行動電話開始出現之後使用者規模迅猛增長,2003年行動電話使用者數已經超過固定電話使用者數。到2018年初,全國電話使用者規模達16.11億戶,使用者規模居世界第一。
儘管成績斐然,然而行動通訊產業一路走來卻是櫛風沐雨。我國移動產業發展初期,資訊通訊服務還是少數人享有的稀缺資源,業務形式單一。並且缺乏發展資金與通訊人才,尚未建立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整個通訊產業也在不斷改革與重組中推進,國內基礎運營商在全球影響力甚微。
“中國行動通訊的起步比全球落後約9年時間。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那一年,美國的芝加哥蜂窩移動網開通,世界上有了蜂窩行動通訊。而直到1987年,中國才開通第一個規模的蜂窩移動通訊系統。”武鎖寧說。
但在改革開放的程序中,中國行動通訊產業進步飛速。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表示,國家的產業政策是行動通訊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因。從逐漸減免電話安裝和使用資費,到減免通訊裝置、產品進口關稅,都為整個通訊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90年代郵電分營、電信重組,進一步為通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通訊行業成為了央企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在競爭中,我國運營商通過技術創新、機制創新,逐漸將經營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升到全球領先水平。
1997年10月,中國移動在香港和紐約掛牌上市,在我國電信企業中率先實現海外上市,解決了公司早期發展資金不足等一系列難題,並藉助於上市契機使中國移動建成並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
同時,行動通訊也是我國國計民生領域率先引入競爭的行業之一,隨著行動通訊市場競爭的不斷深入,行動通訊領域供不應求早已被供大於求所代替,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基礎領域之一。我國行動通訊產業的競爭發展,培育鍛鍊了移動運營商的全球競爭力。
引領未來5G時代
上世紀80年代,1G時期,我國通訊產業遠落後於國際水平,基本沒有自主創新能力,處於“空白”狀態。上世紀90年代,2G時期,我國採用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CDMA(分碼多重進接)等國外技術標準,逐步開展裝置和產品的自主研發。但我國通訊產業基礎差、實力弱、缺乏自主技術和話語權,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並未帶來技術和產業的真正提升,我國行動通訊整體處於“跟隨”狀態。
本世紀初,3G時期,在百年通訊史上,我國第一次擁有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G國際技術標準TD-SCDMA,首次構建了端到端完整產業鏈,第一次實現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3G標準的成功商用。
自2010起進入4G時期,依託在3G時代建立的良好產業基礎,中國移動主導推動TD-SCDMA的演進技術TD-LTE成為4G國際標準,並借“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專案作為第一單位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成為我國通訊產業首個國家級特等獎。由此,標誌著我國行動通訊產業登上科技創新高峰。
“5G時代,中國將繼續保持領先,因為中國的主導企業準備充分。”鄧壽鵬說。
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中國華為、中興的專利規模超過了高通、英特爾等企業。在5G領域,中國移動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TD產業聯盟祕書長楊驊介紹說,中國對5G標準的貢獻超過30%,在各國中排名第一。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建議,在5G時代,運營商還有待在服務創新方面繼續加強,創造更好的服務於5G的規範。
“5G時代將從網路為中心轉向以使用者和業務為中心,傳統的網路建設模式要適應未來5G業務的大發展。”楊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