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制的火越燒越旺,網際網路平臺聯合是大勢所趨?
9月13日,騰訊視訊和喜馬拉雅在主題為“喜訊”的釋出會上,釋出了兩家的聯合會員計劃,使用者只需要花一份價格,就能得到兩家的會員權益。為什麼騰訊視訊和喜馬拉雅要一起做聯合會員?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談一下當下火熱的會員經濟,或者說網際網路俱樂部模式。

為什麼會員制火了?
騰訊視訊和喜馬拉雅是網際網路會員經濟的兩個玩家,卻不是全部。曾以“免費”模式著稱的網際網路行業,正在進入付費時代,會員制的興起,就是一個標誌。Amazon、京東等電商平臺,美團、攜程等生活服務平臺,Spotify、愛奇藝、騰訊視訊等泛娛樂平臺,以及喜馬拉雅、知乎等知識平臺,均推出了付費會員服務,且成績均出人意料的好。

Amazon Prime會員數量已超過1億,京東Plus會員剛破1000萬,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視訊付費會員已超過7400萬……各家會員數都在節節攀升。
對於使用者來說,購買會員本質就是花錢加入一個俱樂部,有了專屬身份,更重要的是,有了特權,這一點跟小米等公司提倡的粉絲經濟不同,粉絲經濟是通過品牌、產品和生態來讓使用者具有歸屬感,但品牌對粉絲一定是一視同仁的,會員一定是最忠實的粉絲,但粉絲卻不都是會員,會員是從粉絲轉化而來。網際網路公司的會員制,讓使用者花錢買特權,所謂特權就是花錢了跟不花錢不一樣。
以騰訊視訊為例,二季度會員數量超過7400萬,主要就歸功於使用者花錢可以得到獨特的內容和服務。

在內容方面,騰訊基於會員興趣的內容排播機制是最大吸引力。騰訊視訊會針對不同標籤的會員群體,源源不斷地購買或製作優質內容來持續地滿足會員的消費需求。
一方面,IP本身具有生命力,可以一直產出優質內容 ,騰訊視訊擁有眾多頂級IP,包括《鬼吹燈》全系列、《魔道祖師》等。IP經營的思路也貫穿在騰訊視訊的內容戰略中,當觀眾成為這些劇的忠實粉絲,就更有意願成為獨播這些劇的平臺的會員,因為他們確信平臺一定會上自己期待的優質內容。
另一方面,騰訊視訊確保了優質內容不斷檔,每個時間段都有獨播的優質內容。 以今年暑期檔為例,從6月開始,騰訊視訊就6月中上旬《忽而今夏》《結愛》《萌妻食神》等熱門獨播劇先後完結,6月18日獨播的《扶搖》、8月20日的《如懿傳》等頭部大劇,採取會員提前看的模式,完美承接老使用者的同時,吸引了大量新使用者進入。這也增強了使用者,特別是付費使用者的信心。如果一個平臺過去做得越來越好,使用者就可以相信它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持續不斷地優質內容的排播,再輔以使用者搶先看、會員獨享、1080P畫質、杜比試聽體驗、極速下載等30+項特權服務,騰訊視訊不斷吸引更多使用者成為會員。
不過,付費會員的本質是先交錢再獲得服務,使用者可能會一試,但如果他認為會員服務不值這個錢,就不會續費,甚至永不回頭,獲得一個會員很難,留下一個會員更難,讓一個失去的會員回頭難上加難。如何做到讓會員滿意,不只是交錢,還有很高的使用率以及續費率呢?答案就是給使用者超預期的會員體驗。
意識到這一點,騰訊視訊不只是在持續提供優質內容上不敢有絲毫鬆懈,而且在不斷超出使用者預期,推陳出新,開拓新的會員權益模式,這是騰訊視訊牽手喜馬拉雅的原因之一——不斷拓寬付費場景。
聯合會員制的優勢
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一起推出聯合會員,讓騰訊視訊會員的權益邊界突破了視訊和娛樂本身。
Amazon Prime會員不斷吸引更多美國家庭加入和續費,正是因為它不斷突破權益邊界,最初Prime會員權益是兩個工作日的包郵服務,後來覆蓋了專屬折扣、數字音樂、智慧音箱、個人雲端儲存、Kindle電子書等,特權越來越多,不斷超過會員預期。
與此同時,聯名會員意味著使用者不用在兩個平臺重複購買、管理和使用會員。我購買了多個平臺的會員服務,來來回回購買會員,續費會員時又要糾結盤算是否划算,我也一度期望電商、娛樂、知識付費等所有平臺會員來一個超級會員,事實上,平臺間的合作已在不斷出現。
去年京東和愛奇藝就已跨界合作推出了聯合會員,阿里巴巴年中推出了“88VIP會員”整合阿里生態中的天貓、優酷、餓了麼、蝦米、淘票票等會員權益,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的合作則是中國內容平臺間的一次聯合。這次的聯合會員合作都呈現出如下特徵:
1、平臺市場定位有互補,而不是競爭。 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分別主打視訊和音訊,理論上也沒有直接競爭關係。
2、平臺使用者有重疊,二次元的嗶哩嗶哩和一本正經的得到似乎沒有合作的可能。 騰訊視訊使用者與喜馬拉雅使用者,很多都是白領、年輕人,有些使用者可能週末才有空追劇,上下班開車就聽音訊,將不同時間分配給了不同平臺。
3、平臺在業務上有協同,否則就只是交叉銷售的淺層合作。 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在啟動聯合會員時還啟動了聯合IP孵化計劃,簡單地說就是一個IP,可以同時從音訊和視訊,從泛娛樂和泛知識兩個角度對其進行挖掘,製作不同內容滿足使用者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比如一個熱劇在騰訊視訊播放後再到喜馬拉雅成為廣播劇;再比如騰訊視訊熱門綜藝的主持人,再到喜馬拉雅做音訊脫口秀。通過聯合IP孵化計劃,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的使用者重疊度將會更高。

一旦聯合會員模式可以運轉,就意味著兩個平臺都可以發展對方的使用者為自己的會員,進而直接促成了會員數量的增加,要知道,這些使用者本身就已養成付費習慣,也具有一定的付費能力。
聯合會員也增加了各自會員權益的外延價值——不僅限於平臺內,比如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的聯合會員,就可以同時享受音訊和視訊內容、娛樂和知識內容的權益,這會讓使用者在兩個平臺的黏性都得到提升。在騰訊視訊與喜馬拉雅牽手前,國外已經類似玩法,今年4月,音樂服務商Spotify和視訊網站Hulu推出聯名會員服務,後續資料統計顯示,聯合會員相較於單一平臺會員的使用者留存率、續費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如何建立終身俱樂部?
網際網路會員制正在形成獨特的經濟模型。
表面上看,對於平臺來說,會員制讓它們可以直接向用戶收費形成可觀的收入,在過去崇尚免費的網際網路世界,這不容易。 視訊網站這幾年盈利狀況大有改觀,正是得益於會員制的興起,視訊平臺會員收入超過廣告收入只是時間問題。
深層次看,通過會員契約,平臺與使用者形成更強的連線,進而實現了對使用者的繫結,而且這種繫結是使用者自願的,買會員本身就是“表忠心”的方式。 平臺黏住使用者不再只是靠品牌、資料和習慣,還有會員費,這在無法建立會員模式的平臺前,就形成了優勢——理論上來說,當一個使用者買了一家平臺的會員,要說服他再買一家同類平臺的會員就更難一些,使用者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
使用者心理活動不難分析:當一個人花錢購買了平臺的會員,要想讓會員費物有所值甚至“賺到”,就要更多地使用會員權益,比如在購物網站更多地消費,再比如在視訊平臺更多地追劇,這是平臺求之不得的。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如今網際網路使用者按照忠誠度可以分為多個層次:
- 原始使用者,即用完即走的使用者,比如沒有賬戶體系的工具平臺;
- 重度使用者,用完不走的使用者,比如形成賬戶體系的社交平臺;
- 粉絲型使用者,對平臺有很強的心理認同,所謂粉絲經濟;
- 會員型使用者,這是忠誠度最高,與平臺關係最牢固的一種使用者,他們忠誠,大方,挑剔。
平臺的高價值使用者自然就是會員型使用者,平臺希望將這種牢固關係維繫得更持久。對於騰訊視訊來說,增加使用者黏性,建立與使用者長久聯絡是長遠的商業目標。然而這不容易,使用者年齡會變化,消費能力會變化,消費理念會變化,與此同時,市場環境在變化,總有新平臺、新模式和新內容出現。
建立長效的會員俱樂部對於網際網路平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目標,現實的做法是持續給會員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形成持續的會員價值,並不斷開拓權益邊界,給使用者超出預期的體驗。
這一點,我比較欣賞蘋果。雖然小米說偉大的公司不賺錢,而是賺人心,但蘋果強大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實現魚和熊掌兼得,使用者不只是願意高價去購買蘋果產品,而且也對蘋果有很高的忠誠度,事實上加入了蘋果的俱樂部。
今年剛釋出的iPhone Xs系列手機,最低起售價提升至8699元,最高售價高達12799元,成為史上最貴iPhone,對此蘋果CEO庫克的迴應是:
“我們一直認為,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創新和價值,就會有一部分人願意為此付錢。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足夠龐大的群體,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合理的收益。”

事實上,庫克的邏輯,同樣適用於像騰訊視訊這樣,想要建立完善的會員制的網際網路公司:只有提供大量的創新和價值,一定會有一部分人願意付錢,而且這個人群的基數,在付費大潮下正在變得日益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