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繪”生活(大資料觀察·關注資訊消費)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全球行動通訊協會(GSMA)本版製圖:沈亦伶 |
5G商用元年開啟、人工智慧加速落地、智慧生活撲面而來……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智慧零售、數字創意、線上教育、網上醫療等新的消費場景,資訊消費正成為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速、輻射最廣泛的新興消費領域之一。
2018年,我國資訊消費規模約5萬億元,成為有效拉動內需、助力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資訊消費帶來哪些新業態?在快速發展中出現哪些新問題?對制度供給提出哪些新要求?本版推出“大資料觀察·關注資訊消費”系列報道。
——編 者
自動起步,均勻提速,遭遇前方慢車自動變道超車,沿著道路標誌線自動轉彎,自動識別交通訊號標識和限速標誌,在紅燈前自動剎停,探測到前方行人自動避讓……日前,在寧波杭州灣一段封閉道路上,記者乘坐吉利汽車研究院自主研發、基於5G和車路協同技術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 Taxi平穩行駛了2.5公里。
不只是自動駕駛,從深圳的5G警務執法,到成都的5G立體交管和智慧公交,從黃山的5G+VR旅遊,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5G手術直播……隨著各地5G試驗網路的搭建,5G技術已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應用探索。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萬物互聯,人機互動新體驗
一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提到5G,其傳輸速率之快可謂盡人皆知。那麼,5G到底有多快?
5G國際標準制定組織3GPP給出的答案是:最高資料傳輸速度達到20Gbps,這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與4G相比,5G可以支援最多192個天線,加上更大的頻率頻寬、更廣的頻率範圍,帶來更高的使用者資料傳輸速率和更大的網路容量,可以滿足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裸眼3D視訊等超高速率業務的傳輸需求,用智慧終端分享3D電影、遊戲以及超高清節目的時代已向我們走來。
“與4G相比,快只是5G的優勢之一。萬物互聯,才是5G與4G最大的不同。”中國移動研究院劉光毅研究員說,通過網路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5G每平方公里可連線100萬臺裝置,是目前行動網路接入裝置數量的近百倍,一張網路就可滿足未來企業級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的差異化業務需求,從而實現從消費到生產的全環節、從人到物的全場景覆蓋,這就是萬物互聯。
“全世界高度關注5G的根本原因是,作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關鍵基礎設施,5G將對消費、生產領域,特別是生產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資訊通訊發展司司長聞庫認為,5G將開啟萬物互聯、人機互動的新時代,工業、交通、醫療、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都將隨著5G的融合擦出新的火花,進而帶動產業和社會變革,對構築數字化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
場景豐富,身臨其境應用廣
看過電影《頭號玩家》的人們,一定會對銀幕上真實感爆棚的虛擬現實遊戲“綠洲”心動。騰訊生態安全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翟尤告訴記者,5G帶來畫質解析度、渲染處理速度、網路傳輸速率的全面提升,將與超高清顯示、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裸眼3D視訊等技術一起,推動使用者互動方式再次升級,《頭號玩家》中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並不遙遠。
“增強型移動寬頻支撐的超高清視訊、VR遊戲,只是5G三大應用場景之一。”翟尤說,5G的海量物聯網通訊功能,不僅能夠將醫療儀器、家用電器和手持通訊終端等全部連線在一起,還能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感測和資料採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提供具備超千億網路連線的支援能力。
5月1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運用中國電信提供的5G網路技術,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遂寧市中心醫院連線,進行了多地聯合遠端會診及實時纖維支氣管鏡手術演示指導。這也是全國首次將5G網路運用到多地醫療會診和手術指導。此前,中國電信協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完成了5G手術直播,助力安徽省立醫院實現遠端救護,打造移動ICU。
5G能夠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100%的業務可靠性保證,為無人駕駛、工業網際網路的普及提供網路支撐。通過5G網路,工人可以在位於上海的模擬駕駛室裡,操作一臺遠在石家莊施工工地的挖掘機進行挖掘作業……在2018年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演示的5G智慧工業應用場景,只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典型應用之一。據全球行動通訊協會(GSMA)預測,2017年到2025年之間,工業聯網裝置連線數將增長100.75億個。5G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有效提升網路化系統製造水平,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貼近市場,調動行業積極性“什麼是5G?我們說了不算,使用者說了算。使用者不認可的5G,不是真正的5G。”4月26日,在深圳舉行的中國電信5G創新合作大會上,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柯瑞文宣佈,全球第一張混合組網的5G跨域規模試驗網開通。
相對於目前4G使用的中低頻,5G在中高頻及毫米波頻段的速度和頻寬上具有天生的優勢,但是中高頻段對牆體、地板等固體障礙物的穿透能力差,傳輸距離短,訊號覆蓋弱,給5G組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據報道,在全球第一個實現5G商用的國家韓國,5G服務出現了網路訊號不夠穩定、覆蓋範圍小、網路接入困難、訊號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業內專家表示,5G離不開基站的高密度覆蓋,在商用初期,任何國家都難以快速實現基站的大規模部署。此外,5G終端品種少、價格高,5G應用不夠豐富等問題,同樣會讓“嚐鮮者”的使用者體驗打折扣。
聞庫介紹說,正如當年4G建設那樣,5G一定也是從熱點地區、需求熱的地方率先啟動。目前我國已經完成5G技術研發關鍵技術驗證、技術方案驗證、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驗證工作,但是5G一夜之間像4G覆蓋那麼好,也不太現實。
“建得好不是5G的目的,用得好才是5G真正的目的。”聞庫認為,5G和2G、3G、4G不一樣,除了基礎電信企業、電信裝置製造商和終端公司外,還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尤其是調動垂直應用行業的積極性,推出一批貼近市場、快速落地的應用。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說,在5G標準制定中,交通、工業製造等部門深入參與其中,所謂“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其實可以反過來說——“社會改變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