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箭航天獲3億融資 中國民營航天投資激增
國內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11月20日宣佈完成B+輪3億元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中冀投資、西電天朗創投(聚卓資本)、36氪基金跟投,金風科技、創想天使、中天世紀等老股東繼續追加投資。截至2018年9月底,藍箭航天累計融資金額超8億人民幣。
據藍箭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公司主力產品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和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朱雀二號”(ZQ-2)研發製造以及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旨在打造新型液體火箭研發、生產、試驗全流程獨立自主可控的商業航天新生態。
藍箭是近年來中國私人航天領域發展較為迅速的初創公司的代表。公司自主研發的液體運載火箭採用了和馬斯克的SpaceX以及貝索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類似的技術。
今年10月底,由藍箭公司研製的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會影響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投資。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一家技術路線明晰、技術儲備全面的民營運載火箭公司,藍箭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液氧甲烷發動機和液體運載火箭的研製,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根據公司的計劃,其自主研製的基於“天鵲”發動機系統的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朱雀二號”(ZQ-2)計劃於2020年首飛。
另一家新起步的中國初創火箭公司是iSpace。今年4月iSpace在海南南部的一個測試場發射了一枚亞軌道火箭,並於今年9月5日在酒泉發射中心再次進行了里程碑式的發射,成為中國首家將衛星運往太空的民營航天公司。
小型火箭是近年來投資的熱門領域。在美國,小型火箭公司包括Rocket Lab、Vector和Virgin Orbit、Astra Space等,但除了Rocket Lab已經於今年年初成功進入軌道以外,其餘三家企業都仍在測試當中,並預計於未來數月進行發射。
“在SpaceX以大型火箭成功佔得市場先機,Rocket Lab、Vector等小型火箭對市場進行有效補充的同時,適合進行微納衛星組網、中小衛星組網及補網的中型火箭擁有了明顯的市場機會。”張昌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對空間領域的投資從2016年起步,此前只有中國私營航天公司LinkSpace於2014年獲得融資。而目前包括藍箭航天、零壹空間(OneSpace)等多家航天公司都已經獲得大量融資。其中零壹是首家成功發射自研火箭的民營企業,目前已經累計融資至少8億人民幣。不過,公司表示:“這在一個經常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行業中是微不足道的。”
根據投資公司Space Angels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正在積極擴大對空間領域的投資。截至9月底,今年以來中國在空間領域的私人投資已經超過了20億美元,幾乎與去年全年的投資額相當。
僅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在空間領域的私人投資就接近7000萬美元,成為該季度在該領域最大的投資國。中國在全球空間領域私人投資佔比也上升到了3%,但美國佔比仍然高達60%,佔有絕對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獲得B輪融資的投資案數量佔到整個第三季度投資比例的三分之一,較第二季度18%的比例大幅增長,這也暗示著初創企業正在步入成熟。
Space Angels CEO Chad Anders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僅僅幾年前,人們才開始關注到中國在空間領域逐步取得進展,但今天已經能夠看到他們在私營領域的投資有了大幅的增長,這一速度是驚人的。”
這些火箭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幫助衛星公司發射小型衛星,實現一系列包括改善飛機和火車的網際網路接入的用途。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已有20多個微型衛星開發商開始湧現。
2016年成立的微型衛星公司Spacety CEO楊鋒表示,中國的衛星發射服務需求正在增長。“衛星是商業空間行業的核心,”楊鋒說道,“沒有衛星,商用火箭製造商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責編:彭海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