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騰愛優2018網綜態勢:歌舞選秀類依然強勢、新型網綜生命力弱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ofollow,noindex">首席娛樂官 ”,作者:劉婧;36氪經授權釋出。
年末將至,優酷、愛奇藝、騰訊視訊等三大視訊網站也即將交出今年的答卷。由於愛奇藝在9月宣佈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以避免違法刷量和行業不健康發展的態勢出現。因此,今年的答卷將不再是單一的播放資料圖。
付費會員情況是管窺平臺內容優劣的重要依據。在Q3的財報中,愛奇藝披露了其已達到8070萬會員數的情況,騰訊也公佈了其8200萬的會員量。優酷雖未通過財報顯示,但其輪值主席在春集推介會上也間接透露平臺7000萬會員的資料。三大平臺的付費會員數都在直線上升,這說明其內容能夠吸引觀眾來買單。那騰愛優2018年網綜的吸引力是否足夠強勁?
從官網和相關推介資料可以得出,2018年三大平臺原本預計要推出167部大劇和145檔綜藝。再綜合長江證券研究所的資料來看,三大平臺自制綜藝的變化較小,除優酷在總量上是下降的外,愛奇藝和騰訊有略微增長。
然而這些看似“單薄”的節目數量背後,卻是各大型別節目的互相圍剿、綜N代的跌宕起伏、鉅額的資金投入。那麼三大視訊平臺2018年的自制綜藝情況,到底能不能拔下去年立下的flag?
“全民製作人”、“養成類偶像”、“廠牌”, 選秀類市場依然是一場混戰
不得不說,即使文化類綜藝是潤物細無聲的,但青年觀眾群體仍願意投入到更能帶來感官刺激與追星滿足感的選秀類節目中。相關資料顯示,《創造101》、《明日之子2》、《偶像練習生》領跑本年度的選秀市場。
2018年的冬天到夏天,因為從《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產生了對“百分九”、“火箭少女”的期待,萬千粉絲變身為全民製作人,用真金白銀砸出了中國自己的男團和女團。這種肇始於韓國的團隊選拔模式,依然緊扣住了青年觀眾群的心理。
從評委選拔到粉絲決定,2018年偶像的關鍵詞是“養成”。觀眾們也很滿意自己身份的轉變,因而對偶像傾注的情感更多了。這個“更多”,在節目播放量和偶像出道金額上都可以看到。愛奇藝和騰訊視訊分別憑藉《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收穫了近50億的播放量,微博話題閱讀量都是百億級別的。
比起養成團隊偶像,《明日之子 2》則主打“廠牌”理念,試圖用3個賽道來考察選手的星途,選手能否出道主要與幾位賽道主理人有關。無論是“廠牌”還是“主理人”、“星推官”等概念,其內裡還是指向著選秀節目中的選手和評委。
在這一場偶像養成的競技賽中,優酷稍顯落後,直至其與王思聰的衝突爆發,一檔名為《以團之名》的節目才正式浮現。在優酷秋集推出時,楊偉東稱節目主打“團體成長”,並一再強調並非是選秀。可以看到,每一檔實際仍是傳統選秀類的節目,會尋找出不同的理念來包裝自己,足見選秀類市場混戰的激烈。
除了選拔青年偶像,其他音樂、舞蹈綜藝也在以不同的競技形式開始搶灘市場,締造自己領域的時尚icon。
作為去年爆款綜藝的第二季,《中國新說唱》雖然不再冠以“嘻哈”之名,而其對於嘻哈音樂的開發,仍在收穫粉絲,但相較於去年粉絲“自來水”式的湧入,以及與百餘個品牌的衍生合作,今年的《新說唱》即使在大玩“說唱潮流藝術館”、“刺蝟現場”,其熱度仍不及去年。
在嘻哈音樂之外,街舞也成為了今年綜藝讓人非常期待的重頭。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由原《中國有嘻哈》團隊打造,耗資過億,特意為節目打造的熱血之城極具魅惑感。普及的街舞知識也秉承前節目風格,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但鹿晗、陳偉霆、王嘉爾、宋茜等的賣力演出也沒能再造爆款。
與《熱血街舞團》對打的《這!就是街舞》,是作為優酷“這就是”系列的排頭兵出現的,但也沒有達到預期。其明星隊長易烊千璽、羅志祥、黃子韜、韓庚的熱度,遠勝於選手,未能實現推新的目標。
歌舞選秀類節目因為能通過資本投入就為觀眾帶來沉浸感,而且又憑藉選拔模式,就可以提升觀眾粘性度,一直是各大平臺的重點專案,因此互相圍剿的情況可見一般。2019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仍會有一場激戰。《偶像練習生 2》(或名為《年少有你》)、女版《偶像練習生》、男版《創造101》、《以團之名》、《這!就是街舞 2》等都已確認開啟。每一個節目都希望標新立異,以期選拔出萬眾矚目的新生代偶像。然而,藝術和娛樂分賞的局面已經固定,打造好圈層文化才是突圍的關鍵。
語言類綜N代各有命數, “說話”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語言類綜藝也是平臺爭相去打磨的重頭。在2018年的網綜中,騰愛優也分別拿出了《火星情報局》、《奇葩說》、《吐槽大會》等綜N代,但節目的發展卻各有命數。
《火星情報局》是優酷網綜的代表作,通過“火星開會”、“特工”、“我發現”的提議等開創了語言類綜藝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新模式。今年開播的第四季更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嘉賓變成“方臉”用來凸顯火星、特工的氛圍。但相較於第三季時火星社群的火熱,這樣一種創新,並沒有得到觀眾的點贊。由“火星”IP衍生的《火星研究院》,側重於進行一些較為冷門的科學實驗,從2017年年底開播,也一直反響低迷。
在近日播出的第五季《奇葩說》上,馬東開玩笑的說感謝各位選手,讓節目能上熱搜。節目質量不一定和熱度成正比,但一個節目的熱度卻預示著它的生命力。2018年的“奇葩”IP是危險的,《奇葩大會 2》被下架,《奇葩說》一經開播就遭遇選手打架、情感糾葛等多重負面資訊。但因為話題側重於日常生活和青年心理,不同賽段的激烈賽制以及各類“奇葩”、“戲精”的表現,節目最終實現了低開高走。
相較於2017年橫空出世時帶來的驚詫感,第三季的《吐槽大會》也在爭議中變得更聰明瞭,節目的slogan從“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轉換成了“吐槽是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雖然態度變得溫和,但主要嘉賓的咖位卻超越以往,自帶高關注度和高熱議度,讓節目依然保有不錯的收視。由節目原班人馬打造的新一季《脫口秀大會》還暫未播出,但從《脫口秀大會》的部分選手參加《吐槽大會》和《奇葩說》來看,節目所選出的新秀並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或在試水藝人經紀。
語言類綜藝體量小、易於操作、更具話題性,也更適合碎片化傳播,因此,頗受青年群體與製作者的雙重喜愛。而為了提高傳播效果、吸引受眾觀看,語言類網綜大多以“群口秀”的形式體現。因此,找什麼樣的人說、怎麼說、說的順序是怎樣的都是這類節目需要考慮的。
“說”,看起來是我們日常都會的行為方式,但話題的寓意和說法都是需要細細考究的,而且要照顧到一句話背後的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並不容易,優酷費盡心思打造卻毫無漣漪的《週六夜現場》便是佐證。因此,當很多團隊都能在模式的引導下做好選秀、歌舞綜藝,但語言類綜藝市場仍就只有米未傳媒和笑果文化有所成績。
科技類低迷、觀察類爆火、打歌類可期
網綜市場要破局,巨頭們必然不能固守一隅,廣開門路才是關鍵。相較於去年火爆的慢綜藝、萌娃綜藝和美食類綜藝,今年讓人們耳目一新的當屬科技類、觀察類、打榜類綜藝。
愛奇藝的《機器人爭霸》和優酷的《這!就是鐵甲》,在嘗試以高科技、真格鬥的機器人賽事開啟男性觀眾市場。正因為技術含量之高,所以這類節目註定是曲高和寡的。但伴隨著國家對科技人工智慧的政策傾斜,觀眾迫切需要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引導,這類節目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
而且綜合這兩個節目的內容設計和形式拓展來看,對機器人擬人化的敘事,推進了格鬥知識的普及;國內和國際頂級格鬥戰隊的對壘,既是一種技術交流又是一種文化傳播;節目的商業屬性也不容忽視,因為《這!就是鐵甲》的播出,網路銷售的機器人在4月28日-29日期間暴增520%!根據全球頂尖市場研究公司的資料佐證,天貓已是“機器人銷售&孵化第一平臺”。即使收視情況相對低迷,但《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已經初步完成了對於科技類節目製作模式的探索。
比起科技類的刺激,觀察類綜藝則以溫情和走心打動觀眾,且有自己的情節點和懸疑感。騰訊視訊今年在觀察類綜藝上成果頗豐。《幸福三重奏》成功帶熱“大S剝蝦論”等話題,《心動的訊號》則將青年戀愛中的小心思細緻勾勒。騰訊視訊明年還將繼續推出《女兒的男朋友》、《朝陽裡N3》等分別關注父女關係、明星和經紀人關係的綜藝。
在觀察類綜藝上,做得更為多元的還屬芒果TV,今年其也有《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等兩檔綜藝爆熱。據悉,明年其還會推出多款觀察類綜藝。而錯過了2018年的愛奇藝,也把拍攝明星和經紀人生活日常的《我倆這關係》提上了日程。
觀察類綜藝的火爆,在於其對人際關係的精準把脈。因為無論是父母子女,還是夫妻之間,通過觀察對方的實際生活,才能對對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更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程度。這是其他任何綜藝都不能達到的情感效果。
之所以打歌類綜藝值得期許,原因在於大體量的選秀類節目需要其他平臺去消化選手、宣傳音樂、對標國際。繼愛奇藝的《中國音樂公告牌》之後,騰訊娛樂的《由你音樂榜》、優酷的《音樂至上》也會陸續推出。雖然目前《公告牌》的推出已讓國內有了“打歌”的雛形,但藝人、音樂、榜單是打歌綜藝密不可分的三大要素,如何打造藝人們的音樂代表作、如何確立權威透明的榜單,都需要時間去完善。
湖南衛視知名製片人吳夢知預判了明年綜藝發展的三大趨勢:在資本退潮的情況下,理性迴歸,精準著陸成為最重要的考慮;有原創力的內容才是王道;綜藝IP生態鏈正在建立。在內容上,挖掘電音文化的《即刻電音》和《電音騎士》,以及關注演技的《演員的品格》和《全憑演技》等都將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