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優酷總裁接受調查背後:守住紅線方得始終
“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楊偉東曾經在媒體面前援引巴菲特的這句話,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歷經視訊業的數次洗禮之後,不乏勇於應戰的膽氣“好人”楊偉東的寫照。
然而,隨著俞永福在微頭條一連串問號和驚歎號釋出,謎底揭曉。12月4日,阿里大文娛集團釋出訊息,根據舉報,原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正在配合警方調查,優酷總裁由阿里影業董事長樊路遠接任。看來,在恐懼和貪婪之間,貪婪還是佔了上風。
據相關媒體,半個月前在資本圈得到未經確認的訊息,此次對楊偉東的調查至少已持續月餘,所謂“經濟問題”涉案金額可能逾億,主要問題出在綜藝收支往來方面。雖然事情還未能蓋棺定論,但是,一以貫之的是阿里對涉及原則性問題的態度:零容忍。
阿里巴巴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公司,發展到超四千億美元市值的超級巨無霸,組織淨化是個任重道遠的問題,在102年企業的願景下,阿里巴巴對原則問題的處理值得重視。“好人”楊偉東倒下背後,透露出阿里怎樣的自淨之路?
紅線問題:零容忍
網際網路企業反腐已是常態。
據不完全資訊統計,從2010年開始網際網路行業反腐事件共29起,包括BAT等超級企業在內,或等塵埃落定,楊偉東事件也算一例。其實,阿里在涉及原則性問題上決不妥協的態度一直如此。
“家醜不怕外揚,內腐零容忍”。2015年10月,前阿里員工鄭某某以店鋪參加活動特批為由,向商家索要錢財,後因部門主管的警覺以及阿里廉正部的及時介入,未能得逞。經阿里廉正部教育勸導,鄭某某主動向公安部門投案自首。此岸成為小二受賄的首判例。
再比如,2016年2月1日,合一集團內部信稱該公司前副總裁盧梵溪涉嫌利用職務之便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已被警方帶走調查。合一集團稱,在內審中發現有些製作專案存在嚴重的財務疑點。合一集團釋出上述反腐內部信的時候,盧梵溪已經宣佈離職創業近半年。
阿里反腐不僅是在內部管理,還對平臺管理進行自淨。
2017年4月7日,阿里巴巴廉正合規部曾釋出處罰公告,宣佈永久關閉其平臺上36家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店鋪。
其實,阿里在反腐建設上是一個系統性的思路。
2009年,阿里出臺《阿里巴巴集團商業行為準則》,用以規範其員工與客戶、業務夥伴、股東在業務關係中的行為。
2012年,阿里成立專司腐敗調查、預防及合規管理的廉正合規部,與各業務線以及內審、內控部門都保持充分的獨立,廉正調查“上不封頂”,問責許可權一視同仁。2012年5月4日,阿里公佈反腐郵箱並通過公開信表示,對動搖阿里誠信基石的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可見,阿里的反腐組織工作伴隨者阿里的成長的腳步一路而來。不僅在機制上進行完善,在管理上還主動構建防腐風險管理模式,在反腐體制下,引入數字化廉政風險防控,對後臺業務資料可實現審計及追蹤。據悉,阿里在資料安全、灰黑產防控、黃牛識別等方面,助力違規案件的查處。
此外,阿里在反腐問題上採取內外兼修的姿態。2015年6月,阿里聯合碧桂園、萬科、美的、順豐等企業發起中國企業反舞弊聯盟,推動建立跨行業的廉潔從業資訊交流與共享平臺。據悉兩年的時間,聯盟已發展到159家成員公司。
上至國,下至家,中間是企業,基業常青在紅線問題上既要有系統性方法,也要有一以貫之的堅決。
管理與文化自洽
讓腐敗在陽光下無處遁形。這是阿里廉政合規部的態度。
目前,阿里擁有180多個事業部和近百個控股或大股東生態公司,業務拓展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複雜的業務版塊與多元生態系統。面對如此複雜的經濟體,阿里在人才、組織、文化等構建上如何面組織中出現的陰暗面,以保持這一龐大商業體的運作和進化?
反腐是個大命題。不過從小到大,可以看到阿里長此以往管理和組織自淨中的態度。
近日,盒馬鮮生標籤門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在舉報出現後,盒馬首先發布宣告,坦誠承認在管理上的漏洞,而且並沒有把“鍋”甩給一線員工。事發4天后,盒馬CEO候毅釋出致歉信,最終事情的解決發難是免去上海總經理的職務。
在阿里六脈神劍之“客戶第一”的原則之下,盒馬鮮生給出了最嚴厲處罰。其實,小懲大誡的案例還有兩年前的阿里月餅門事件,阿里的四名程式員,因為使用JS指令碼在阿里內網搶購月餅,多刷了124盒,瞬間被辭退。
在各種紛呈的討論中,阿里給出了文化和紀律的鐵線。文化保證團隊一心,紀律保證步調一致。
春暉事件、雙11刷單、錘子刷單案……都是阿里維護文化價值觀的“執法”案例,高度符合阿里“102年”企業的管理和信仰的平衡。更何況反腐這麼嚴重的涉及原則和底線的案例呢?
其實,可以看到阿里推動廉潔治理背後的動機,不是“懲人”,而是“成人”,也讓業務線的管理者們成為廉正文化建設的主要推行者,其目的,就是維護阿里文化價值觀這部“憲法”的尊嚴。
“誠信”作為阿里文化的底座,阿里巴巴廉潔治理體系的搭建也是緊扣文化價值觀,將誠信文化要求貫穿於合規制度建設、廉正機構設定、反腐防控策略制定、業務決策、管理標準與行動、績效管理等,並確保傳遞到整個經濟體的每個組織肌體。
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20年裡,產生了向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平臺企業,它發展之迅猛遠超傳統企業。在快速發展壯大中,企業的隱患不會少,這個過程中給企業組織管理也將會帶來不少壓力。其中,滋生權錢交易、貪汙等問題也不會少。
內部腐敗問題當然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回到阿里的管理哲學中,其實,它是一個法制和人治相結合的企業。儘管阿里在不斷壯大,需要機制和流程化的工作;但到了某個臨界點,如果只靠機制,不知道團隊的溫度和溼度,也就很容易出問題,這是管理和文化的一種自洽,可見,回到紅線問題、原則問題上,阿里的態度是鮮明的——對於貪婪,絕不姑息。
公司治理中,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也是在“好人”楊偉東崩塌之下給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