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前瞻:靜悄悄又冷清清?
時間已經來到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翻看今年的賀歲檔的片單,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一個微妙的現象,今年的賀歲檔中,大導演、大製作、大IP、大話題的國產電影幾乎消失殆盡,與之前幾年的賀歲檔的大片雲集的盛況相比,今年的賀歲檔顯的格外冷清。
事實是否如此?今天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將和讀者一起從近5年的賀歲檔影片上映情況,看看今年的賀歲檔發生了何種變化,從現在的定檔及影片賣相分析下今年這個檔期是否真的會靜悄悄,另外,市場上能否再有“黑馬”出現呢?
如何定義“賀歲檔”?
“賀歲片”一詞起源於香港電影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電影界在每年的年末都會拍幾部喜氣洋洋闔家歡樂的大團圓喜劇電影,迎接新年的到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有,《全家福》《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影片,其影片名字都帶有吉祥如意的意義。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則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中國內地的香港電影。
賀歲檔發展至今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影片的數量的增加和票房的增長都有目共睹。從1997年開始的每年幾部,再到今年的每天幾部、整個檔期幾十部的上映數量,規模為原來的十倍。
有意思的是,有關賀歲檔檔期的時間卻是不斷變化的。1997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2月24日上映,斬獲3600萬票房,被認為是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並且,這部影片也獲得了當年賀歲檔票房冠軍。到2006年,11月23日《墨攻》上映,斬獲了6701萬元票房,普遍認為那一年的賀歲檔已經從11月下旬已經開始了。2008年11月20日的《桃花運》上映,被認為是當年的賀歲檔開端。從此時賀歲檔也迎來了最長檔期時長的鼎盛時期。
《甲方乙方》劇照
某資深電影行業觀察者對壹娛觀察介紹,現在行業內對於賀歲檔的劃分不太明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12月1日到12月31日,這一整月為賀歲檔。第二種是,在年末第一部國產大片上映開始,一直到春節檔前,都可以統稱為賀歲檔。第三種,有些資料機構將12月15日到12月31日這兩週的時間做為賀歲檔週期。
藝恩對賀歲檔的時間劃分是從每年11月底第一部大片上映到12月底。藝恩方面認為,就12月份來說的話,2015年是個分界點,12月單月的票房開始攀升至40億以上,成為很重要的檔期,承接國慶與春節檔的重要上映空間。
壹娛觀察在該文中也將賀歲檔檔期放在最後一個月,通過資料不難發現,往年帶來較大票房比重、國產大製作的影片都集中在12月1日到12月31日這個區間上映,它們是賀歲檔的中流砥柱。
從往年的大片雲集 到今年的中小體量“不拘一格”
近五年“賀歲檔”票房前五影片
縱觀近5年賀歲檔票房榜排名前五的影片片單,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特點。
從近5年的賀歲檔票房冠軍看,2013年的《私人訂製》7.13億元、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8.88億元、2015年《尋龍訣》16.8億元、2016年《長城》11.74億元和2017年《前任3:再見前任》19.40億元,我們發現這些影片幾乎都是頂級商業電影導演,如徐克、張藝謀等,配備國內甚至國際頂級卡司如馬克·達蒙、葛優、陳坤等,而影片背後的出品公司也都是業內的龍頭企業如華誼兄弟、博納影業、中影集團。
《長城》劇照:長城上的將士們蓄勢待發
這些影片無一例外,從專案立項、前期製作、後期宣發都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多被認為是“年度大戲”。大IP、大卡司、大製作公司,一度是賀歲檔影片的標配。
而從題材看,在壹娛觀察整理的這份賀歲檔榜單中,影片題材多以“閤家歡”影片和特效大片居多,這也完全可以理解,歲末將至,賀歲檔中疊加著聖誕節,觀眾此時更希望與家人一起走進電影院,歡聲笑語,迎接新年。
截止目前,今年定檔“賀歲檔”的影片
根據淘票票專業版今年“想看”前十影片片單顯示,今年的賀歲檔相比往年大導演、大製作雲集的情況,稍顯冷清。
從這個片單可見,前十名中,只有劉偉強、畢贛、曹保平、袁和平等知名導演,而他們所拍攝的影片除了劉偉強的《武林怪獸》為古裝喜劇影片以外。曹保平的《狗十三》、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袁和平《葉問外傳》等多為文藝、劇情、動作類影片,與近年賀歲檔多為“閤家歡”的影片型別明顯不同。
在卡司陣容方面,除了古天樂、葛優、湯唯等知名演員外,近年火爆的頭部流量明星幾乎一個都沒有。業內頗多期待的華誼兄弟的大IP影片《雲南蟲谷》,這次也是選擇大量啟用新人,不知道後續的口碑能否支撐這個經典IP的光環。
大公司方面,賀歲檔的常客華誼兄弟今年照例出席,但沒能如願帶來“賀歲檔常勝將軍”馮小剛的《手機2之朋友圈》,而是選擇了原本定在國慶檔的《雲南蟲谷》,口碑之作《全民目擊》導演非行攜手演藝圈一眾新人打造的這部IP作品能否創下兩年前同賀歲檔、同盜墓IP的《尋龍訣》的佳績,給烏雲重重的華誼兄弟帶來更多欣喜,還要交給市場檢驗。
另外,《智取威虎山》之後並沒有在賀歲檔做出亮眼成績的博納影業,這次選擇了迎合賀歲檔檔期氛圍的推出古裝喜劇《武林怪獸》。據瞭解,《武林怪獸》中怪獸的形象是一個可愛的形象,沒有不良的內容,影片整體的核心故事屬於“閤家歡”型別,博納影業這部影片定檔就是12月21日。
除華誼兄弟和博納影業外,萬達影視參與的《天氣預爆》和光線傳媒參與的《葉問外傳:張天志》也會在賀歲檔爭搶票房,雖然這兩部影片不是萬達和光線的大體量、核心製作的專案,但也代表著萬達和光線在今年的賀歲檔票房市場上的沒有缺位。
而在宣發投入方面,今年的賀歲檔更是與往年相比,出現了起步晚、投入少、曝光弱的狀況,幾部核心影片的宣傳營銷也遲遲沒有展開,大批物料、綜藝曝光、全國路演等“瘋狂”的營銷方式也在今年的賀歲檔影片上都有所收斂,這與前幾年同檔期動輒提前1-2個月就展開凌厲的宣發攻勢來比,可謂大相徑庭。
從目前定檔的國產影片看,《武林怪獸》今年的宣發路數比較特別。該片除了釋出過2部正式版預告片為影片進行常規宣傳外,還在10月下旬釋出了第一首影片MV《凡人英雄歌》,該MV由騰格爾演唱。11月下旬,影片再次釋出第二款MV《招財進寶》,由頭部流量明星楊超越演唱。
據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兼博納發行總經理陳慶奕介紹,該片的整個營銷宣發的基調是“歡樂”。“現在效果非常好,讓大家覺得是一個開心的電影,並不是傳統的武俠片。”他對影片的宣發效果顯然很滿意。
提到該片的票房預期,陳慶奕對《武林怪獸》很有信心,“票房可以到3至5億。”他進一步解釋,從影片質量和陣容,和口碑的預測是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
另一部“種子影片”《天氣預爆》先後釋出4款正式預告片,全國路演則於12月5日正式開啟,第一站定在鄭州。根據公開的訊息,該片將在全國26座城市進行路演活動。除了路演,導演肖央也在今天入駐直播平臺與當紅主播同臺飆歌,為影片宣傳造勢。而在此之前,《天氣預爆》劇組也通過東方衛視綜藝節目《沒想到吧》為影片進行宣傳。
作為業內頗為關注的一部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宣發這塊,最顯著的除了金馬效應外,也只有導演畢贛“尷尬”地登上當下熱門綜藝節目《吐槽大會》為影片宣傳站臺。
另外,早早定檔12月7日的《人間·喜劇》在展開了一輪物料營銷後,卻在上映前5天宣佈換擋,業內也有不少聲音傳出多部賀歲檔影片也在準備換檔,著實給今年的賀歲檔又加上一份惶恐感。
雖然今年的賀歲檔相比往年,從導演陣容、大片體量上看,稍顯冷清,但在陳慶奕看來,這只是表象。“這跟影片的票房口碑沒有必然的關係,《無名之輩》是中等體量的影片,但是他的票房取勝了。”
檔期對題材的限制並不是絕對的。陳慶奕認為,影片內容的取勝抹平了題材對於檔期的選擇,《紅海行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賀歲檔曾經多以“閤家歡”式的影片居多,但從今年春節檔、國慶檔票房大賣的影片來看,影片型別已經不是左右該型別影片在檔期中票房表現的主要因素。所以從這一點考量,再來看今年賀歲檔的影片,《葉問外傳:張天志》《天氣預爆》這些影片都有各有特色,具體票房表現還要看這些影片的內容和口碑具體如何。
進口大片加速市場暖化, 年度票房衝擊600億仍有希望
提起今年賀歲檔“遇冷”的原因,不難發現,在今年“影視寒冬”之下,行業運轉愈發謹慎,電影公司也不例外,要保證在僅有的片單中回本或者盈利的需求,就要優先選擇更大、更穩健的檔期。賀歲檔檔期疊加聖誕檔,連線元旦檔,且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的“大檔期”,這個檔期的影片及票房表現格外引人關注。
去年在海外大片基本缺席的情況下,國產影片賀歲檔票房可以說是“全面勝利”。但我們從在今年賀歲檔已定檔的片單中可以發現,今年海外大片雲集。
某資深電影行業觀察者向壹娛觀察表示,今年的批片已經突破34部的限制,分賬片也逐漸增多。今年賀歲檔期中海外影片雖然只有9部,遠遠低於國產影片,卻都來勢洶洶。
由溫子仁執導的DC經典漫改編影片《海王》已經被公認為下一個爆款影片,影片無論從宣發造勢還是內容本身的品質,都是超高票房的保證。此外,北美高口碑、被譽為全新電影創作方式革命之作的《網路迷蹤》也定檔在賀歲檔。
《海王》海報
不僅好萊塢大片,宮崎駿經典動畫影片《龍貓》也將帶著“首部中國內地公映”的光環入駐,《印度合夥人》《最萌警探》也都選擇在這個月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海王》上映日期比北美時間整整提前了兩週。有分析認為,《海王》提前北美兩週率先在內地上映,從某種程度上看,彌補了今年賀歲檔國產影片商業味不足的局面,當然這部影片的上映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對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視,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帶動觀眾的觀影熱情,將市場觀影氛圍帶動起來,也為之後的元旦檔、春節檔積蓄能量。
據某院線業內人士分析,12月進口片真正有票房號召力的也就《海王》和《蜘蛛俠:平行宇宙》,《龍貓》算一般體量。“也算撐起賀歲檔期的票房的主力了。”不過,當談到《海王》的票房表現時,該名院線業內人士非常肯定的告訴壹娛觀察,今年賀歲檔爆款的影片肯定是《海王》。“DC最新力作,製作上,劇情上都可圈可點。”
但就這位院線人士看來,今年賀歲檔影片對於整個檔期的票房影響力有限。而談到今年賀歲檔的票房,該院線人士表示,12月預計票房35億,“預計會降低,不會超過去年”。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2月票房為49.8億元。至於能否達到600億的全年票房目標,該院線業內人士表示,有可能性,但難度非常大。
某資深電影行業觀察者抱有類似觀點,認為從近3年票房看,12月份拿下35億並不難,目前破600億,仍然有希望。
截至壹娛觀察發稿,根據貓眼專業版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為565億元,距離600億元年度票房目標還有35億的差距。進入12月,今年的賀歲檔也正式拉開序幕,在這個伴隨了我們20年的檔期中,誰會是檔期的票房冠軍?今年型別多樣的國產影片誰又會成為票房黑馬?最為重要的還有,今年的賀歲檔能否助推中國電影票房實現衝擊600億的目標?等等這些都將在這一個月揭曉,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