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智信追溯研究院聯手推出食品安全追溯雲
12月6日,第四屆食品安全追溯大會暨快消品供應鏈風險控制大會在廈門召開,金山雲、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資訊追溯分會、江蘇智信追溯研究院達成三方戰略合作,共建食品安全追溯雲平臺。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江蘇智信追溯研究院副院長郭炳暉,金山雲合夥人田開顏等出席簽約儀式。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中),江蘇智信追溯研究院副院長郭炳暉(左),金山雲合夥人田開顏(右)代表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食品安全關係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食品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本次三方簽約釋出的中國食品安全追溯雲,將有效實現食品企業資源與高新技術的融合,在為食品安全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技術保障的同時,也將為提升企業效率,加強企業與政府部門合作,為食品安全和食品企業破局提供更多可能。”何繼紅表示。
行業組織、企業、科研機構三方協同,共建可追溯安全體系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6月份,我國擁有8906箇中國食品製造業企業和超過10萬億元的食品市場規模。由於食品企業涉及生產、流通、服務等流程,環節多且複雜,龐大的市場規模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困擾。
對此,田開顏表示,“金山雲將與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資訊追溯分會和江蘇智信追溯研究院一起,以大資料、區塊鏈、IoT、量子技術等高新技術實現對食品企業溯源體系的構建,對食品的供應商、原材料、生產、倉儲、銷售、市場巡檢及消費等環節進行資料採集跟蹤,從而實現食品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流通環節、服務環節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有效解決食品監管難題。”
“具體在食品溯源過程中,我們會通過對單個產品賦予唯一標籤ID,實現一物一碼,這種標籤是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憑證,包含了從食品生產到銷售服務的豐富資訊。” 郭炳暉說到。
關於整個食品可追溯安全體系建設,何繼紅表示,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將充分發揮行業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新技術在各食品行業企業的應用,並將邀請規模以上企業共同參與到食品安全追溯標準制定,食品安全碼下發和使用,食品安全質量和監管之中。
科技賦能,食品企業升級轉型
食品安全追溯關係到整個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具備安全性、準確性、實時性、可操作性等特點。本次釋出的食品安全追溯雲融合業內領先的雲端計算、5G、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識別技術,一方面可以充分保障溯源技術的穩定性和可實現性,另一方面可通過資料聯動和分析,實現食品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轉型升級。
比如,在食品安全追溯雲解決方案中,金山雲運用區塊鏈技術,結合量子云碼相關技術,詳細記錄食品的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價格)以及其他的任何詳細資訊,通過雙方以及多方獨有的簽名進行全網的驗證,提升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金山雲金睛可基於內容鑑別、人臉識別、影象識別等功能,應用在食品質量追溯系統的各個環節中,如生產環節中的質量檢測和控制、物流環節中的單據掃描和驗證,從而提升物流過程整體效率。
在大資料方面,藉助智信溯源研究院溯源系統,可通過寫入RFID標籤的物聯網域名記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質檢、運輸等資訊,質檢管理人員或消費者可通過掃描單品二維碼或上網輸入OID碼的辦法進行產品溯源查詢,實現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保障。郭炳暉表示,通過產品網際網路標籤ID的接入口,不僅僅實現了追蹤溯源,同時資料可互通共享,形成消費資料,為市場營銷提供大資料分析。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我國食品行業正從保障供給向個性化、功能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從滿足生存型消費向滿足健康型、享受型、多樣化消費轉變。食品行業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藉助新的技術手段走出同質化競爭態勢,一方面保證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保證企業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積極適應消費需求側變化,加快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