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大會|人大附中資訊中心主任趙海濤:沒有資料的教學,做不到精準教學

11月14日,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 POLYV 保利威 “教育技術如何不被濫用”分論壇上,人大附中資訊中心主任趙海濤分享了題為《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技術體系 》的演講。
趙海濤認為,教育技術本身不是獨立的,它需要跟軟硬體、課程以及辦學文化緊密結合。為了保證教育技術不被濫用,要有智庫參與、專家引入,以及開放民主、扁平化的組織機構設計。
以下是趙海濤的演講精選實錄:
教育技術不應被作為一個單點對待
新民促法加強了教育行業的整頓和管理,八部委指導意見的出臺加強了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管控。面對目前的局面,我個人認為,不管教育政策如何調整,我們對高質量教育的訴求是不會改變的。
那麼,如何開展高質量的教育?我認為教育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技術不僅能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管理效率,還能改善教育學的方式。從教育行業來看,越早把教育技術很好地貫徹到教育組織機構中,越能獲得更好的收益和效益。
教育技術本身是一個工具,或者說是一個生產力,有的學校會把它用在教學改善上,有的學校會把它用在管理效能提升上。 事實上教育技術不應該被作為一個單點對待,如果你要提升整個組織的效率,應該對教育技術進行總體規劃、總體設計 。
對於教學組織機構來說,你應該有自己的辦學目標、辦學文化、課程設計,所有的技術都圍繞這些展開。所以在我們做教育技術之前,首先要對你的辦學目標、辦學文化、辦學目標和和課程進行全新梳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重構學習方式、組織架構、學習空間。
開放民主、扁平化的組織機構設計

我重點提一下組織架構設計,這點對很多學校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在許多教育機構,很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
教育技術從某種程度來講,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如何保證教育技術不被濫用, 必定要有智庫參與、專家引入,以及開放民主、扁平化的組織機構設計 。同時也要有一個民主化的決策機構進行討論,從各個維度分析教育技術在教育學的哪個環節發生作用。
其次,要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智慧校園。 為什麼說是應用導向呢?因為在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技術導向的思維。技術人員總是喜歡站在技術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他認為這個不太符合技術的規範要求,那麼就可能捨棄掉一些應用,但在教學上又需要這個應用時,作為管理者應該如何去決策?
因此,我更傾向於應用導向的智慧校園,或者說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體系架構。所有的教育技術要為教學、管理、師資培訓服務。
教育技術整體規劃後,我們需要對它的內容進行分解,包括教育技術的課程資源如何建設、相關資料如何管理、師資培訓和教研如何做、管理效能如何提高等等,都需要我們把它細化成具體內容去實施。
在規劃落成內容後,建議大家成立相關的專案組來負責具體實施 ,這個專案組是跨部門的協作組,要有自己的目標、績效、訴求。

整體規劃後,就是專案的落地和分步實施,這時需要做好專案計劃,包括時間管控、資金和時間限制。由於有些內容不能馬上或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要把很多教育技術的建設內容分為一期、二期或者三期來做,同時做好專案管控。
另一個是以人為本的民主決策,組織戰略、文化、目標都要靠人實施,沒有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沒有資料的教學,做不到精準教學和高質量教學
大家都能理解資料的價值,資料不僅能提高我們的管理效能,也能提高教學效率。 沒有資料的教學,事實上做不到精準教學和高質量教學。 對於教學組織而言,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資料都收集起來。
我們的服務物件是學生,但所有的訴求都應該以資料為核心去做。就是說所有的產品最終要落實到你能不能沉澱資料,能不能很好地去挖掘和二次開發資料。
另外對於教學組織而言,應該有一個可持續的投資、規劃和績效考核,這樣才能夠確保教育技術能夠持續發展 ,並且能夠有效地使用,而不能說我今年投入一筆錢,做一個平臺,或者是引入一些資源,接下來的三年都沒有任何變化,這樣是不符合需求的,應該對教育技術本身有一個可持續的投資規劃,每一分錢花在了什麼地方,產生了什麼效果,這時候要做績效考核和資料收集,所以這一點的話,對於我們教育技術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運維安全管理,可能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片藍海
另外一點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網際網路教育產品。如何能夠在最低的成本下實現教育技術的最大化,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際網路教育產品,把它運用到組織內部,這樣能夠極大地降低教育技術的實施成本。下面是我們學校智慧校園的應用生態,這裡邊有很多是我們從外面引進的,有一部分是自我開發的。

另外是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生態, 第一是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 第二是面向未來的育人目標 , 第三是開放豐富的課程設計 , 第四是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 , 第五是民主高效的組織架構 。
其他的話,越來越多的應用被部署在雲端,而不是被部署在私有云上面, 可能將來有越來越多的視訊資料和教學資源會被部署在私有云上 ,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我們的運維管理和安全管理,可能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片藍海市場。
當教育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需要大量的人進行運維,才能確保教育技術被科學使用,否則教育技術一定是低效的。 我們學校從2005年開始就有專門的IT團隊,來負責整個學校教育技術的運維,老師們可以通過熱線電話、郵件和各種各樣的方式請求ID服務,每個IT服務都有詳細的記錄和師生滿意度的資料調查,來幫助我們改善服務。

這是我們的教育技術服務和管理體系,我們提出服務內容明晰、服務方法規範、服務流程標準、服務質量可控的目標。通過這樣一個目標,給每個老師釋出服務的管理體系、流程和標準。因此,我們IT的運維服務獲得了iso20000的認證,目前來說應該是國內第一個在教育技術服務領域獲得iso20000認證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