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推出“蜻蜓”刷臉支付,以後真的能靠臉吃飯?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移動支付開始消費,越來越被人推崇,而如果說現在只要你一張臉就能支付,是不是很神奇?
刷臉支付?
沒錯,就是它!
12月13日,支付寶在上海舉辦支付寶開放日,宣佈推出一款全新刷臉的支付產品“蜻蜓”,官方表示:此款產品能夠將商家接入刷臉的支付成本降低80%,無論以後是在商店,超市、商場、還是醫院,菜市場只要你刷一下臉就能支付。

這款刷臉支付產品的外形如同一個檯燈,只是取代“燈泡”位置的是一塊書本大小的刷臉顯示屏。將它接入人工收銀機,並放置在收銀臺上,顧客只要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刷臉支付。

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介紹,刷臉支付產品“蜻蜓”的體積只有原來自助刷臉機具的十分之一,即插即用,也不用改造商家ERP系統。但同時,它在刷臉技術上更為先進:採用了3D結構光攝像頭,更快更準;升級了智慧引擎,在常去、熟悉的環境下,使用者無需輸入手機號碼即可完成付款。
刷臉支付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7月由芬蘭創業公司Uniqul全球首次推出。

該系統不需要錢包、信用卡或手機,支付時只需要面對POS機、螢幕上的攝像頭,系統會自動將消費者面部資訊與個人賬戶相關聯,使得整個交易過程十分便捷,大大減低了商家和消費者達成交易的時間。

而被更多消費者所熟知的,恐怕就是馬雲早些年在德國舉行的IT通訊產業盛會CbBIT上向全球消費者秀了一把支付寶“刷臉”支付功能,被大眾熟知。
雖然馬雲是一個使用刷臉支付的人,但是自己公司支付寶在進行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佈局卻比較晚。
2017年2月份,百度推出刷臉支付的落地使用,因此還獲得2017年 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 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刷臉支付”亦在其列。

去年,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就百度“刷臉支付”及人工智慧的相關問題接受了媒體專訪。表示,百度的人工智慧早已開始盈利,早就不是外界所認為的處於只投入、不盈利的階段。
2017年8月底,京東線下的京東之家體驗店已經開始內測“刷臉支付”功能。
2017年9月支付寶宣佈,和肯德基聯合推出刷臉支付,正式作為商用。
2017年12月微信的刷臉支付首度亮相,今年,微信刷臉支付相繼登陸家樂福、天虹等商超。
2018年12月10日銀聯正式對外宣佈,即日起,銀聯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體驗刷臉支付服務,持卡人無需攜帶銀行卡和手機,直接通過“刷臉”即可完成支付。
雖然支付寶此次全新升級,但推出刷臉支付的時間相對慢一拍。
對此鍾繇表示:“現在刷臉支付,我們同行其實都是在推廣階段,都沒有說今天刷臉要收多少錢,我想,其實大家都是在想怎麼樣讓這個行業、讓使用者的體驗、讓商家的經營效率都能改善,這個遠遠談不上競爭。
因為這個賽道越來越窄的時候,大家才會你碰到我的腳,我碰到你的胳膊,現在我覺得更多還是大家共同在看怎麼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東西。”鍾繇表示。
而鍾繇還稱:“支付寶自從今年以來,有刷臉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銀機具已在零售、餐飲、醫療等大型商業場景中得到使用,今年“雙11”的資料顯示,刷臉和指紋完成的支付高達6成,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