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消費信貸APP基礎流程科普
本人之前作為產品負責某企業個人信貸業務條線,一直想將一些經驗進行總結,但由於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就是懶)遲遲未動筆,最近辭職在家打算動動筆分享一些個人信貸的內容。經驗不算多,但在風口下,對於初入該行業的小白也算一些乾貨。
另外視野侷限,難免偏駁,如有大神不吝賜教。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使用者在有借款的需求下,通過線上的一些有個人信貸業務的APP,經過一些必要的徵信手段後會借到一筆現金,那麼這個借款的流程在app上是如何的呢?
一般流程包括:註冊登陸,實名認證,資訊認證,額度審批,提取額度,賬單還款,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功能。

登入示意圖
* 註冊登陸:使用者下載app後首先會要求註冊登陸,但一般不會強制要求註冊,只有進入實質業務的時候需要註冊(例如:發起借款),非註冊使用者可以簡單瀏覽首頁,借款介紹和相關活動。

實名認證示意圖
* 實名認證:實名認證是信貸的必要手段之一,是開展業務的大前提,現在絕大多數做法是身份證上傳+掃臉認證兩部分。身份證上傳需要使用者對身份證進行拍照,通過OCR識別身份證號、姓名、照片等資訊並記錄。然後掃臉是通過攝像頭讓使用者做指定動作(抬頭,睜眼)確認是真人,而非面具或假人的情況,並通過對比庫存身份證照片來確定是否是本人。(掃臉認證還分有源或無源對比,有源對比會和公安部庫存照片對比,無源對比只是跟使用者上傳的身份證照片進行對比。)
* 產品介紹:在app中可能包含多個產品,不同的產品可借的金額,可借的期數,對應的手續費以及目標使用者,對客戶的要求都會不同,所以使用者在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產品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產品介紹,包含的資訊:可借金額,可選期數,費用區間,以及要求門檻。同時為了方便使用者理解,一般會加上一個簡單的試算(如:借10000元6期的話每月應還的xxx元及費用xxx元。)由於多數產品都會進行風險定價(不同的使用者費率不同),需要根據使用者通過風控規則確認準確價格,因此多數情況只產品介紹處只標註費用範圍區間。

資訊認證示意圖
* 資訊認證:資訊認證是指通過各種資料爬蟲或相關征信手段,經使用者授權後爬去關鍵資料,主要有:手機運營商資料,信用卡賬單資料,淘寶,公積金,芝麻信用分,京東信用分,支付寶,學信網,人行徵信等,拿到這些資料後根據風控規則判斷使用者風險等級,並以此作為審批額度的依據。使用者只需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及行填寫授權。
* 額度審批:使用者資訊認證後,所有資料經過風控指標及額度規則判定和推算出使用者可借額度,有了額度使用者就可以提取現金。需要注意世面上主流的做法是出具額度後用戶可以自由提現,也就是額度下在規則範圍內想借多借多少,而還存在一種方式就是審批額度後用戶只能一次性簽約全部提現,不可能拆分提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 提取額度: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需要提取的金額和期數。有些公司由於是風險定價,在產品介紹頁只會有費用的區間,但到了提取額度的步驟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使用者的等級,所以在這個步驟會有一個真實的試算,幫助使用者知曉所借貸款的真實準確的費用。

賬單示意圖
* 賬單:提取額度後一般很快就會打款到使用者賬戶中,對於大多數信貸產品來說,多數使用的簽約後賬單立即生成,每月固定還款日,不會像信用卡一樣有賬單日和還款日之分。賬單頁面相對邏輯比較複雜,包含資訊較多,在設計的時候需要保證資訊清晰,邏輯簡單。

還款示意圖
* 還款:以前主要的方式就是第三方代扣,使用者繫結銀行卡後簽約代扣協議,到期後自動劃扣銀行卡中的錢,但由於政策原因這種方式逐漸不穩定,剩下就是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聯等方式直接主動還款,相比較這幾種方式成本都比較搞高。
以上就是一個使用者通過個人信貸業務借款的全部流程,各家流程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大模組基本一致。相對而言內容粗淺,因為每一個環節深入瞭解都是三天三夜的事情,我會在後續的更新中逐步的去深入,如果大家對哪塊比較好奇也可以留言或加我微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