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開放和流動反抗熵增,生態建設終極哲學 | 保險生態建設(十九)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邁克爾•波特說:在生物有機體中,生命能量的消耗是為了維護一種精巧的秩序。一個企業這樣的組織,是由人這樣的網路構成的,它具有絕對的、可能陷入更大混亂狀態的傾向。所以, 如果你不對這個組織採取任何措施,它就必然會慢慢走向混亂狀態。那為了避免混亂,這個採取措施的過程,就是管理的過程。
科學家普利高津說: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的學名叫“耗散結構”。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和華為任正非的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最底層哲學也是“反熵”等等,太多的大師將反抗熵增應用到商業、企業管理以及自我身體健康管理中,獲得了不菲的成就。
以下是數字化轉型的分享線路圖,您現在所在的位置為序號❸的分享:生態圈建設。
以下是正文:
這一篇會集中討論一個概念,就是物理學中的“熵”,以及熵增原理,反抗熵增的辦法,為什麼用開放和流動反抗熵增是生態建設的終極哲學。
01 熵增原理,熵增帶來的問題
1. 熵增原理
德國人克勞修斯在1854年首次提出熵這個概念。其最初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引出的一個反映自發過程不可逆性的物質狀態參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根據大量觀察結果總結出來的規律:在孤立系統中,體系與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地像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 熵增原理 。也就是說,孤立系統的熵永遠不會自發減小,在可逆過程作用下熵保持不變,不可逆過程中熵一定會增加。
整個宇宙中,由於摩擦的存在,使一部分機械能不可逆地轉變為熱,使熵增加,所以說整個宇宙可以看作一個孤立系統,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演變的。
2. 熵增帶來的問題
熵增就意味著可用能量的減少,因為宇宙中的能量不斷被耗散,所有物質將會變得越來越衰弱,宇宙將會逐漸走向寂靜,一切物質都會趨向消亡,由於無序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整個世界都將趨於滅亡。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周圍的一切,如果沒有持續的能量輸入(孤立系統),都是無法逃脫熵增的命運,也就是宇宙、地球、地球生態、動物、植物、組織(企業機構等)、網際網路生態、網際網路平臺、個人等等,都會趨向消亡。
02 反抗熵增
無序程度越大,熵的值越大,反過來講,越有序,熵的值就越小,驅使系統走向有序的唯一方式就是對其輸入能量。實際上,現實的公司、萬物、系統並不是孤立封閉的,也就是說,企業、系統必須首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才有機會從外部輸入能力,從而反抗熵增。
1. 反抗熵增與企業管理
第一次將反熵這個概念引入管理學的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他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另外,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說:在生物有機體中,生命能量的消耗是為了維護一種精巧的秩序。一個企業這樣的組織,是由人這樣的網路構成的,它具有絕對的、可能陷入更大混亂狀態的傾向。所以, 如果你不對這個組織採取任何措施,它就必然會慢慢走向混亂狀態。那為了避免混亂,這個採取措施的過程,就是管理的過程。
2. 流動是反抗熵增的關鍵
反抗熵增,就是產生負熵,要產生負熵,則必須使下式成立:
dS=dSe+dSi≤0,即 dSe≤-dSi
根據“熵”的原始定義dS=dQ/T可知:T是熵流的溫度,其值永遠為正;而dQ是該熵流中能夠改變系統內部要素有序化程度的那部分能量。當dQ為正值時,dS為正值,稱為正熵,說明該熵流只能降低系統的有序化程度,它所對應的能量dQ是一種引發無序化過程的能量;當dQ為負值時,dS為負值,稱為負熵,說明該熵流可以提高系統的有序化程度,它所對應的能量是一種引發有序化過程的能量。
對於一般的動物來說,輸入體內的負熵主要來自於食物所包含的生物化學能量。對於企業、系統、生態而言,輸入組織和生態系統的負熵,主要來自於流動性。例如企業生態建設過程中重視“自由現金流”,在業務方向上重視“可選擇權”,在生態內部進行雙邊角色“匹配”的智慧分發等等,對應的概念都是“流動”。
也就是說, 流動是反饋熵增的關鍵所在 ,而流動的前提條件是系統必須是開放的。
注:關於能量,建議你瞭解下價值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廣義負熵所對應的能量,這句話的含義。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3. 耗散結構
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避免“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這樣,在抵消的過程中,系統就能從原來轉向無序狀態的趨勢轉變為有序狀態。
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曾經對耗散結構有過很經典的一個比喻,他說:一個人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一個耗散結構。
為什麼呢?
因為你身體的能量如果儲存多了,就要把它耗散掉。在耗散的過程中,這些能量就變成了肌肉,變成了更堅強的血液迴圈。當能量消耗掉了之後,糖尿病就不會有了,肥胖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是指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在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通過內部非線性動力學機理,自動從無序狀態形成並維持的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結構狀態,或叫非平衡有序結構。
屬於這類結構的遍及宇宙中各種系統,如貝納德流、鐳射、雲街、化學振盪、生物結構,乃至城市、國家等。該理論是科學家普利高津提出,他也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耗散結構理論指出,系統從無序狀態過渡到這種耗散結構有幾個必要條件:
- 一是 系統必須是開放的,即系統必須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
- 二是 系統必須是遠離平衡狀態的,系統中物質、能量流和熱力學力的關係是非線性的;
- 三是 系統內部不同元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相互作用,並且需要不斷輸入能量來維持。
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一種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
03 網際網路生態所注入的能量,就是向開放系統利益投放過程和生態治理過程
網際網路生態的能量,概括起來主要可以總結為兩個詞:利益、治理。網際網路生態的能量輸入,也就是向開放系統利益投放過程和生態治理過程。
1. 投放利益就是投放秩序
組織在進行內外部博弈過程中,進行利益的投放,這個投放利益的過程,就是組織對內對外投放秩序的過程。大到國家層面的“援非”專案,小到服務給孩子的零花錢,通過各種各樣的紅利,進行秩序的投放。
網際網路生態的建設也如是,淘寶、支付寶、微信向生態的合作伙伴投放的利益是流量、是類似微信支付這樣的生態基礎設施的能力、是輕鬆觸達使用者的生態邏輯(淘寶是智慧分發的電商邏輯、微信是社交分發的社交邏輯)等等。
當然,部分稀缺性資源入駐還會直接獲得現金紅利,例如微信微粒貸借款高額利息對銀行的誘惑力,從而通過銀行補貼醫院升級HIS系統獲取醫療資料等等。另一個紅利是資料,阿里資料中臺每天向數千萬中小商家提供商業決策,這在其它任何平臺上都是無法得到的。
保險公司建設自己的網際網路生態,首要的是要思考清楚: 我願意投放什麼樣的紅利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態秩序?
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生態建設之初沒有使用者沒有流量,因此就無法吸引商家入駐。讓保險公司脫離業務去做類似早期微信一樣的聊天IM工具,且不論成功與否,沒有業務相關性這一點就直接導致不存在這類潛在可能性。但保險業務本身就是低頻、非剛需、高門檻、收費的,和網際網路高頻、剛需、低門檻、免費的邏輯完全相反。
阿里建設淘寶之初,首先做了社群,使用了開店三年免費的紅利投放方式,同時為了保證交易的順暢,進行了縱橫向的業務拓展。說白了就是前期大量投入,給錢讓別人使用的戰術;微信背靠QQ和騰訊數萬臺伺服器等等這些無與倫比的系統能力向用戶投放紅利;支付寶當前除了源源不斷的現金補貼,還在指數級的拓展生活場景,這都是紅利。
2. 生態治理是生態建設三大工程之一
又回到老生常談的問題,生態平臺建設的三個關鍵工程:
- 平臺的架構、平臺的運營和平臺的治理。平臺架構是指前臺、中臺、後臺的架構能力和水平;
- 平臺的運營指平臺通過運營手段促進使用者持續互動,並挖掘終身價值的能力;
- 第三個平臺治理,既包括防止平臺噪音過大導致熵增最後死亡的問題,還包括平臺合規性、多邊角色比例關係的平衡等等。
治理過程就是輸入能量的過程,也是讓系統從無序變得有序的過程。
微信平臺的治理,大的方面例如制定平臺使用規範、公眾號發文規範等等,通過標準化、統一的條文進行有序約束;小的方面例如在產品端研發了“舉報”這樣的功能,通過UGC共治的模式,組建違規稽核團隊,進行違規文章的刪除、賬號的關閉等等。
淘寶的治理更具有借鑑意義,在前面“信用系統,生態之魂”一文中,全面闡述了淘寶通過七大策略構建信用(誠信)體系的過程,這個信用體系就是治理的上層建築。
總結
- 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熵越來越大);
- 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 當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無序,而且”無序”的增加程度將超過”有序”的增加程度;
- 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
- 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避免“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
- 那些偉大的公司不斷強調開放性、賦能員工的原因就是為了反抗熵增;
- 現實中,個體和行業都是趨向於無序化;
- 資訊是負熵,所以我們應該多攝取資訊,特別是結構化的知識,負熵更高。
- 網際網路生態的最底層哲學,是流動性 :資訊流、位元流、服務流、產品流、程式碼流等等,而通過雲端計算的算力,數學的書法讓資料智慧化,從而形成反饋閉環的過程,就是利用流動性不斷向生態輸入能量和有序的過程;
- 生命也有熵,但生命不是封閉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他可以跟外界進行交換,把自己不能做功的熵跟外界系統進行交換,然後從外界系統裡獲得自我生長所必需的一切,所以生命會從低階一點一點進化成高階,而不是往死亡裡走,這就是自組織。
參考資料:
- 《華為變革哲學:生命以負熵為生》
- 百度百科《耗散結構》
- 埃溫爾.薛定諤《生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