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聯盟搭臺,與400+物聯網同行深談智慧製造!
“我們昨天還是一家制造業公司,一覺醒來已經成為一家軟體和資料公司了。”
這是GE前董事長伊梅爾特好幾年前就說過的話。時間流轉至今,這樣的情況早已不是個例。
雖然時下我們常說中國還有大批的中小製造企業,別說智慧化,連資訊化、自動化都沒實現。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能看到製造業無比廣闊的前景空間,沒有企業想錯過它。
在10月30日的ICA聯盟峰會深圳站上,留給智慧製造的議題就有這麼多……

由阿里雲IoT智慧製造產品總監高東華(三玦)起頭,所聊話題包含了平臺建設、標準規劃、產線協同、應用方案等等。

從上往下,從左往右依次是:阿里雲IoT高東華、阿里雲IoT穆金剛、黑湖科技周宇翔、上海步科宋志海
峰會現場是這樣的,場面十分火爆。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智慧製造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首先,三玦引用了今年8月阿里雲IoT總經理庫偉提出的“三不三是”重要定位,再次深度闡明阿里雲對智慧製造的理解。
“不是對製造業傳統的否定,是對現有能力的優化提升; 不是大企業的專項設施,是中小企業的普惠智造; 不是簡單的生產裝置互聯,是工業物聯網+網際網路。”
並且實現智慧製造有三個關鍵點,分別為工廠智慧化改造、工廠與供應鏈的互聯、製造端與消費端的打通。這三方面,都需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起到作用,故而,平臺是基礎設施,是一站式開發、提升基礎能力、賦能場景的重要關鍵。
行業痛點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標準方向
說起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痛點,應用場景複雜、邊緣接入困難絕對屬於其中。阿里雲IoT事業部智慧製造業務專家穆金剛表示,將應用通用化、連線通用化、裝置接入便捷化,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標準方向。
ICA聯盟所設立的智慧製造工作組,從2018 Q4開始,就制定了陸續完成“工業APP接入服務標準”、“工業APP全生命週期運營標準”、“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整體標準”的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推進工作,未來將持續賦能產業生態夥伴。
從ICA聯盟峰會深圳站看開,還能獲取到哪些資訊?
首先,阿里巴巴集團在各大場合關於智慧製造的發言,不在少數。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發言表示:“新零售以後最重要的是新制造。新制造必須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必須是實體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傳統的靠資源、消耗型的企業必定會越來越艱難,挑戰也越來越大,必須思考未來該怎麼做。”
在柏林與西門子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與西門子的合作,將助力中國工業企業數字化升級,提升中國企業技術實力。”
在與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重慶南岸區政府,三方共同釋出“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時,阿里雲IoT總經理庫偉表示,3年內將接入100萬工業裝置,5年內將助力重慶4000家制造企業實現“智造”,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重慶標準”。
在最近的雲棲大會杭州峰會,阿里雲IoT事業部總經理庫偉發言提及,目前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對10個行業有所覆蓋,並且已經有了500家以上生態合作伙伴。
ICA聯盟作為集團其中一員,肩負起的責任並不小。
面對著碎片化、分散化,以及製造業較高的行業門檻,任何行業內企業都必須關注生態的力量,單槍匹馬去戰,未免還不太夠。
況且就在目前,中國仍然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儘管企業能夠明白利用智慧製造實現轉型升級、智慧化管理是必須要做的事,但對於怎麼做,和誰一起做,則仍在“門外徘徊”。而還有部分已經具備行業資質的企業,也在尋找夥伴將蛋糕做大。
成立於2017年的ICA聯盟,經過一年的標準整合與生態構建,迅速成長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物聯網聯盟之一。如今,ICA聯盟下設的智慧製造工作組正在做的,就是完成以上產業資源的整合,推動產業技術標準化,並保持對商業趨勢、技術趨勢的前瞻性預判,與成員夥伴共享商機。
ICA聯盟智慧製造標準計劃: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APP標準白皮書》
《工業網際網路通用閘道器規範》
《機械加工/電子製造/服裝紡織業物模型標準》
《機械加工/電子製造/服裝紡織業通用場景解決方案應用規範》
《工業網際網路邊緣層物聯網架構規範》
結語
未來的智慧製造所代表的,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生產環節,而是包含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營銷以及服務全生命週期的生態閉環。相信在未來,ICA聯盟將順著這個趨勢,以標準生態之美,促產業共進共贏。
這不只是口號,更是可以實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