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改變世界?

WechatIMG1.jpeg

Steve-Jobs-Photograph-For-Sale.jpg
雖然我沒有用過諾基亞手機,但是我仍然是功能機時代的人,現在許多小孩已經很難想象過去人們使用功能機的場景,對比現在的手機,或許有時候你還會懷念以前形狀多姿多彩的手機,而現在的智慧手機大同小異。當然科技的進步,歷史腳步是無法倒退的。
2010年的時候,就在我的第一部手機壞掉之後(功能手機),我非常激進的買了一部智慧手機,這在當時還是非常少見的,它是由臺灣巨集達電子(HTC,人稱火腿腸)的中國子公司多普達製造的,手機品牌就叫做多普達。
它有多特殊呢?
當時的它已經有wifi接收裝置,GPS,藍芽,全觸屏(2.8寸,電阻屏),側滑全鍵盤,裝載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下文簡稱為WM)。
我記得當時在廣州這個一線城市裡,這部手機仍然無法搜到任何wifi訊號,而GPS,當時還沒有高德地圖,只知道凱德地圖,要裝凱立德地圖非常麻煩,需要手動下載非常多的離線地圖,沒有線上模式(你沒有聽錯)。
自從用了這部手機,我就提前進入到一天一充的時代,還有變成低頭一族了。它就像一部裝有windows系統微型的筆記本,而且Windows Mobile的介面也像極了Windows桌面作業系統,類似的開始選單,類似的檔案瀏覽器,類似的控制面板,實際上許多機友熱衷於將Windows Mobile系統的桌面仿照成Windows XP的樣子。
這部手機是2005年生產的,比初代iphone更早,除了喬布斯誰有這樣的,對未來科技發展敏銳的洞察力呢?那就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我們首先得承認WM裝置極具可玩性,可擴充套件性的,它就像Windows一樣,比如說在電阻屏長安彈出的選單就像windows滑鼠右鍵彈出的選單一樣,你可以複製,剪貼,選擇開啟方式。。。。
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很明顯在如此小的螢幕帶來與windows類似的操作明顯是不明智的,所以這注定了WM裝置不溫不火,許多不熟悉電腦的人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一部手機的。
和蘋果,和喬布斯淵源最深的就屬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它們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它們共同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時代,用著自己不同的思路去實現。
可以說讀喬布斯傳就是讀個人計算機的歷史,任何想從這本書獲取一點產品管理知識,產品研發的知識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蘋果出名之前,正如大部分人中國人一樣,很多人都知道比爾蓋茨但對喬布斯和蘋果一無所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是製作我們電腦系統公司的創始人,是小學生寫作的素材,它是天才程式員,年少成名的。
同樣年少成名,喬布斯憑藉著Aplle II個人電腦早早的登上時代雜誌的年度封面人物,並且受到總統的嘉獎。
1976年蘋果公司成立的時候,微軟還是個銷售電腦軟體的小公司(1975年成立),但是蘋果卻憑藉硬體的銷售迅速做大,一個軟體公司,一個硬體為主的公司,最後自然而然走向合作。
but Steve generally treated Bill as someone who was slightly inferior, especially in matters of taste and style,”
喬布斯認為蓋茨沒有品味。
“Bill looked down on Steve because he couldn’t actually program.” .“He really never knew much about technology, but he had an amazing instinct for what works,”
蓋茨也看不起喬布斯,認為他不懂程式設計,對技術知之甚少,但是承認喬布斯對產品的直覺很好。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種事情一直都有發生,在各個科技公司裡面,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有這種不可調和矛盾,我認為他們都對,都是改變世界途徑之一,但不得不承認技術至少才是真正的改變世界途徑,這一點從微軟和蘋果在pc份額上的對比,從安卓和ios上的對比不無如此。
程式設計師想把產品做成一個開放的,牛逼的,多功能的產品,忽略了使用者體驗,而產品經理則關注於使用者體驗,趨向於封閉。
喬布斯對產品直覺,其實對微軟對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當初,比爾蓋茨作為公司創始人兼程式設計師,到蘋果公司,上門為蘋果公司未出世的macintosh的圖形介面作業系統編寫軟體,看到蘋果公司這一創意之後,蓋茨然後偷偷讓自己公司的人開發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
就在Macintosh釋出之前,被喬布斯發現了,The battle of the GUI:
隨著開發的深入,mac的元老開始擔心微軟會盜竊他們的創意:
“I told Steve that I suspected that Microsoft was going to clone the Mac,” he recalled.
後面,蓋茨自己也承認了,
喬布斯自然怒不可遏,叫人立馬叫蓋茨過來這裡,
but he lashed out nonetheless. “Get Gates down here immediately,” he ordered Mike Boich, who was Apple’s evangelist to other software companies.
“He called me down to get pissed off at me,” Gates recalled.
而蓋茨當著他的面說,他們正在做Windows,他們將整個公司壓在圖形介面的未來上。
當時,蓋茨周圍圍著十幾個蘋果僱員,他們都準備看他們的boss是如何攻擊他的。
喬布斯大聲對著比爾吼:你在竊取我們的成果,我信任你,但你現在卻偷我們的東西!
“Well, Steve, I think 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of looking at it. I think it’s more like we both had this rich neighbor named Xerox and I broke into his house to steal the TV set and found out that you had already stolen it.”
我們都知道喬布斯及其蘋果並沒有真正的發明一些東西,而是看到某項技術潛力,進而開發利用,圖形介面作業系統就是典型的例子,創意來源於Xerox公司,而蓋茨也依此為介面反擊,在對方主場,勇敢應對,有一種當年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感覺。

bill
智慧手機在2012年開始爆發,一起最火的品牌是htc,你可能覺得為什麼是htc?為什麼不是其它品牌,這是因為htc在WM裝置多年的深耕,積累了豐富的全觸屏手機的經驗,包括工業製造,實際上在安卓手機爆發之前,htc推出的一款WM裝置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智慧手機原型了,那就是HD2。
HD2幾乎呈現在你面前的就是就是一整塊螢幕,沒有多餘的東西,沒有鍵盤,4寸的大螢幕....

htc-hd2-1.png.jpeg
所以HTC毫無疑問就稱為安卓手機剛出來時起步最快的廠商。
微軟還深深的影響國內的一家手機廠商,那就是魅族。
魅族m8在2009年推出,媲美iphone,搭載定製的Windows CE系統,像iphone一樣,正面也是有一個按鍵,然後一整塊LCD螢幕。

Meizu_M8_PSD_with_UI_by_3tz3r.jpg
魅族沒有像多普達一樣選擇Windows Mobile是因為它的使用者介面太差。微軟是用做電腦的方式做手機作業系統。什麼功能都有,操作不方便,人性化不夠,也毫無美感,這不是魅族想要的東西。魅族CEO白永祥介紹。再加上Windows Mobile每臺手機的授權費高達十幾美元,魅族果斷放棄了Windows Mobile。對於只有18名軟體工程師的魅族技術團隊來說,直接用Linux實力又不夠。Win CE是魅族當時唯一的選擇。
Win CE是一種嵌入式作業系統,主要是用於汽車、機床等工業產品中。白永祥說,Win CE不是專用於手機的作業系統,沒有與通訊協議和App對接的模組,也沒有現成的Wifi模組。對魅族來說很多都是空白。魅族18位軟體工程師沒日沒夜的幹。真是無法想像當時是怎麼弄出來的,艱難的時候迸發出的那種力量是難以想象的。
更加困難的是觸控式螢幕。魅族對電容觸控屏的瞭解,來自於英國供應商Quantum的一位銷售經理。當時Quantum的一位銷售經理給魅族看了一個樣品,觸控竟然可以做到透明板上,讓魅族很興奮。白永祥說,當時立即決定和Quantum合作,做觸控式螢幕手機。
魅族在觸控式螢幕上整整幹了一年,但是還是有問題,第一是觸控不精確,第二是接觸了之後識別點會亂跳,第三是線性不好,連一條直線都畫不出來。”白永祥說,“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能用,但是不能商品化。
在手機這條路上,魅族有的時候不只是堅持,甚至有些偏執。魅族MX的螢幕就是一個例子,與市場上主流的16:9螢幕不同,魅族採用的是960x640畫素的解析度(即3:2),原因是在黃章看來螢幕應該更寬,在橫向上容納更多的文字才更適合閱讀。
當時,市場上採用該解析度的手機只有魅族和蘋果的iPhone 4/4S,而且蘋果iPhone 5中已經放棄了3:2螢幕改為更加主流的16:9。換句話說,在Android陣營只有魅族孤零零的一家。
魅族公司義無反顧地登上與蘋果公司的PK臺上了。這兩家公司在魅族營銷總監華海良看來,與蘋果公司一樣,魅族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技術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對於產品的評價,創始人黃章向來專橫武斷,一點不比喬布斯弱。“他長得不像喬布斯那麼帥,但技術上,黃章可能比喬布斯更加執著。”華海良說。多的“魅友”,這些“魅友”當然都是魅族產品和黃章個人的粉絲。魅族的粉絲“魅友”也被稱為“煤油”。當然,也有不少不喜歡魅族 產品,成天在網際網路上給魅族抹黑的人,這些人被稱為“魅黑”。M8和IPhone在市場上剛剛開始PK,“煤油”和“魅黑”們早已在網際網路上打成 一團了。“煤油”和“魅黑”們,也和黃章一樣瘋狂。
2010年魅族m8被蘋果起訴侵權,喬布斯的郵件談到原因:

53C559F5302B0EAD0B791086C0850737.jpg
這是這就間接承認了魅族M8的地位,喬布斯認為它已經威脅到iphone。
追求源於熱愛——魅族
魅族絕對是國內最早的智慧手機制造商了,但是魅族一直不溫不火,現在國內廠家最火的應該是小米了。
黃章和小米的CEO雷軍還有一段淵源。雷軍,業界俗稱雷猴王,獲此殊榮就是因為雷軍善用‘飢餓營銷’來欺耍使用者,其實這都是和黃章那裡學來的經驗。在正式建立小米之前,曾和黃章有過多次的合作交流,或者說雷軍是在向黃章取經關於設計、製作手機的概念。那時候的黃章沒有什麼防備之心,可以說是對於雷軍傾囊相授,但是後來雷軍在黃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背地裡建立了小米科技,打了黃章一個措手不及。雖說兩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以師徒相稱,但最後的不歡而散,也讓這個關係徹底破裂,並且兩人見面分外眼紅。不過,這段淵源也被業界當作是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
2011年8月19日,黃章以他慣用的網路ID“J.Wong”在魅族互動社群上回復某網友主題:“我並不怕他,只是噁心他。曾經以天使投資人身份 利用高新區領導關係接觸我套取魅族的商業祕密。從整體理念到手機如何做為何這樣做,開發流程到供應商選擇,生產和銷售,公司狀況和計劃到核心人員介紹和接 觸及財務報表...在他一次次的誠意和領導好心敦促下我完全被進了圈套。
2010年前後應該是黃、雷關係最好的時期。此後的2010年下半年,不知具體何時,黃、雷開始交惡。業內人士分析,可能與小米公司釋出的MIUI手機作業系統有關。(圖為雷軍在使用魅族M9手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有接近黃章的業內人士回憶,雷軍和黃章的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2008年。此前的2007年末,雷軍從金山卸任,也卸下了壓在肩上16年的負擔。這位 不諱言從18歲起就夢想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企業的中年人,重新拾起夢想,把眼光放到了手機制造上。其時的黃章創辦的魅族公司,雖然還未脫離山寨形 象,但已經開始呈現出類蘋果公司般的極客氣質,足夠引起雷軍的關注。會面之後,雷軍對魅族公司大為讚賞,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魅族是個好公司。接下來很多投資 人慕名而來,試圖接洽魅族公司,但據說都被黃章否掉了。少數人通過雷軍介紹,見到了黃章,但合作都沒有談成。
2010年前後應該是黃、雷關係最好的時期。這期間雷軍甚至撮合了UCWeb的俞永福去和黃章會面。會面的主題,傳言有幾種,最好的期望是雙方入股 或投資,最差是實現軟硬體交換合作,即UC瀏覽器內建入魅族手機。從目前結果來看,這些事項應該都沒有談成。但這不妨礙黃、雷的關係達到空前的友好。
在雷軍神祕刪掉相關微博之前,網友儲存下來的微博截圖顯示,雷軍在2010年7月21日釋出微博:“【為什麼愛魅族】我一直覺得煤油非常強大,怎麼 玩新浪微博的人怎麼少?我這條微博,只有200多個煤油轉發?為什麼愛魅族,因為魅族是國內少有的用心做事情的公司。再次請所有煤油轉發:期待M9,JW 加油!”
黃章則在魅族互動社群迴應網友稱:“我和雷軍是好朋友,並且我也認為如果他投資的話給魅族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但在我還看不到更遠的未來之前接受任何投資或上市都是浪費投資人的錢……”
雷軍是一個創業者也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它迅速的看到魅族這家公司在當時的缺點:
雷軍對黃章說:魅族的一位高管軟硬體都很強,但是一分錢股份都沒有,很容易被別人挖走,黃對此的回答讓雷非常震驚,他被挖走了我自己也能幹。
雷軍又花了幾個月說服黃章從Windows系統轉到android手機,並把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介紹給黃章,希望黃章能分5%股份給他,用來吸引林斌加盟,結果被黃章拒絕了。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林斌是除了雷軍之外佔小米股份最多的個人。
我們不僅噓唏,歷史的走向就這樣改變了,正是黃章的固執,讓雷軍決定自己創業,也正是黃章,帶領雷軍進入手機制造的行業。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