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戰白熱化 電商專供“套路”太多
原標題 “雙十一”大戰白熱化 電商專供“套路”太多
記者 賈麗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也迎來最高峰,各電商平臺和企業都忙著備單、發貨。然而,面對“眼花繚亂”的“雙十一”購物節,消費者往往會陷入種種陷阱中,甚至被“套路”。
先漲價後降價、虛標原價、贈品雖多卻暗藏貓膩、低價拼團以次充好、“電商專供”頻頻“搗鬼”、快遞欺詐花樣百出……一系列問題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電商專供”貓膩多
“電商專供”在各重要節點一直是外界熱議的話題,但諸多消費者還是容易走入陷阱中。一款看似一樣的電視機價格相差千元,實則型號僅差一個數字;同一款產品在不同渠道的價格卻是天壤之別……這些現象的背後是品牌“電商專供”在“搗鬼”。
在“雙十一”期間,對於部分電商平臺上被打上“電商專供”標籤的品牌商品,消費者需謹慎下單。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數據顯示,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電商專供”商品雖為統一品牌方生產,但也面臨服務短缺問題。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這裡的“貨”不僅僅指商品質量,也包括商品的服務價值。
一位渠道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通常‘電商專供’的產品和線下實體店的商品是有區別的。一般廠商為了在‘雙十一’等重要節點加大銷量,會放出某個型號產品或某些庫存品,進行降價促銷,將其標註‘電商專供’。大部分廠商為了保護經銷商會線上下門店和線上電商投放不同型號的產品,通常‘電商專供’產品為庫存品,新品大多投放在了實體門店中。”
不過,據瞭解,在“電商專供”產品中,也常常被不良商家混入返修機、翻新機、冒牌機,所以在不同渠道,同樣型號的產品價格才會差距如此之大,甚至在同一電商平臺,價格也相差較大。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需擦亮眼睛。
狂歡後仍需謹慎幾大陷阱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過後,消費者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快遞,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了消費者等待快遞的焦急心理,快遞詐騙現象屢現。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統計,目前快遞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快遞員”謊稱包裹遺失,要求加消費者微信賠償詐騙;貨到付款詐騙;假冒客服詐騙;誘騙匯款詐騙;謊稱中獎詐騙。
“雙十一”期間,快遞業務將迎來高峰。據國家郵政局官網近日釋出的提示,預計11月11日至11月16日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8.7億件。11月11日-11月12日將出現網路壓力峰值,最高日處理量可能達到日常處理量的3倍以上。而其它家快遞公司也均在全力備戰。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雙十一”銷售額和訂單量都將再創新高。與此同時,“雙十一”期間,快遞員的市場供需也出現大幅上漲,成為年底的熱門行業。
然而在這一繁榮的背後,快遞業的亂象仍大量存在。今年“雙十一”期間,以網購調單、退貨、退款等為由實施詐騙的新騙術層出不窮,到付、免費送均暗藏騙局。
同時,在這全民狂歡的節日裡,少不了各種好玩、刺激的紅包活躍在微信中。這也給各路騙子提供了機會,他們常常放出一大波病毒紅包、假紅包和假中獎資訊來坑騙消費者,消費者切記不要隨意撥打中獎資訊提供的電話號碼和發來的網站連結地址。
蒙慧欣表示:“快遞詐騙目前較為常見,消費者需小心,以防落入陷阱。此外,快遞詐騙形式多樣,但只要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凡是要求掃二維碼、傳送驗證碼、不允許驗貨就要求付款的一律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