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賦能大潮湧現,BAT們正重啟金融行業的所有想象

金融科技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轉型期,正如網際網路金融當初經歷到的一樣。人們總是在尋找一個事物落幕之後的替代品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金融行業同樣如此。當網際網路金融出現問題時,人們找到了金融科技。而當金融科技出現問題時,人們便開始尋找其他。如此迴圈,往復不止。或許這就是事物真正能夠得到進化的根本推動力所在。
這是一種趨勢,無所謂對錯。真正能夠分辨對錯的是它在實際運作過程當中能夠給行業帶來改變的能力。改變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它的生命週期的長短,網際網路金融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正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沒有給金融行業帶來太多改變,所以它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退出了歷史舞臺。監管的壓力、平臺的混亂、使用者的妥協都讓網際網路金融成為眾矢之的。
改變的深度決定了生命週期的長度。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金融的異曲同工最終讓它們陷入了同一個怪圈。當金融科技依然無法規避掉網際網路金融的痛點與難題的時候,人們便開始讓它徹底與金融決裂,從而尋找一個全新的突破口,最終完成徹底的去金融化。於是,我們看到阿里巴巴將螞蟻金服變成了“水電氣”,京東金融成立了“數字科技”,百度金融加持了智慧基因。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說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相加這麼簡單,如何無限延展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才能真正讓金融科技告別短暫,成就永遠。

新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誕生事物的融合為我們打開了思考新技術與金融再度融合的大門。以底層賦能來改變金融行業的實際運作邏輯,從而找到金融更多的表達方式或許將會成就金融科技未來更大的意義。而金融行業的普適性則決定了它未來能夠與多少的行業產生聯絡,從而拓展它的更多功能,而非僅僅只是停留在金融行業本身。或許這更加符合凱文-凱利對於金融將會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生活方式的預判。僅僅只是過度地放大金融的意義只會把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入新的發展死衚衕,而拓展金融科技非金融埠的概念和內涵才是其走得足夠長遠的關鍵。
阿里、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在金融科技上的探索為我們打開了思考新的發展可能性的大門,基於新技術來深度改變金融行業,從而找到未來金融行業與新技術結合的新方式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發展的關鍵。是賦能傳統的B端金融機構還是成為生活當中的水電煤氣,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
儘管理解不同,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盲目地去中間化,而不去改變金融行業內在邏輯的做法已經難以起到真正實質性的左右。無論是大型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還是小型的創業者只要是為了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而不是去改變金融行業內在執行邏輯的做法都僅僅只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延續,依照這種發展模式只會把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另一個怪圈裡。
大資料、智慧科技、雲端計算等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為我們提供了思考新解決方式的方法。而科技巨頭在這個方面的實踐則為我們不斷印證著新技術賦能金融行業的可能性。以B端傳統金融機構為切入點,告別流量獲取的簡單模式,科技賦能金融行業正在找到新的“姿勢”。
底層賦能打開了新技術與傳統金融機構融合的缺口,通過重塑金融行業的原有運作邏輯,金融行業的執行效率能夠進一步提升。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將戰略重點調整至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向正在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著未來金融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技術賦能的深度和廣度最終決定了後金融科技時代僅僅只是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專利,對於中小型的平臺來講,想要參與到對B端使用者的賦能紅利裡似乎並不合適。

底層技術賦能僅是一個開始,改變原有金融行業的運作效率才是關鍵。如果說技術賦能是一個切口的話,那麼,金融行業本身效率的提升才是檢驗賦能B端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為困擾當下金融行業發展的不是使用者需求的增多,而是金融行業按照傳統的供給模式已經難以起到真正實質性的改變。網際網路金融的困境恰恰印證了這種現象,只有真正能夠給金融行業帶來改變的賦能方式才能被市場接受。
我們總是在尋找的,或許正是我們最需要的。網際網路技術無法帶給金融行業改變的,或許在新技術時代能夠實現的。當新技術打開了金融行業再度進化的閘門,我們同樣在網際網路金融遭遇寒冬的時候,找到了另外一種發展方向。不再僅僅只是簡單而又盲目地去中間化,不再以高收益為誘餌構建一個又一個平臺,不再將使用者看做是一切改變的源泉,真正從金融行業的內在做出改變,這或許才是一個真正能夠給我們帶來想象的新開始。
BAT們已經投身其中,金融行業開啟了一個真正改變行業的時代。當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者從人變成AI,當網際網路時代被盲目去除的在風控環節、投顧環節得以重塑和優化,一個真正從金融機構為策源地的全新變革或許正在來臨。
在B端賦能不斷隱現並且成為風口的時刻,金融行業同樣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之變局。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是一種必然,因為金融行業科技化的過程遠不止僅僅只是將金融與科技簡單相加這麼簡單,只有真正將金融與科技最基礎,最底層的本質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掘與重塑,金融行業的功能才不僅僅只是投資、理財等傳統的功能。以數字、資料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金融行業新功能才能被更加深度地挖掘出來。金融並非僅僅只是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為我們展示出來的這般簡單、無序,它應該可以在新技術時代重啟我們對於它的更多全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