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出重拳!網路節目與衛視統一標準,限薪收緊,最嚴將吊銷資質!
文章轉自公眾號:投資界(微信號:pedaily2012)作者:馮穎星
通知原文近3000字,囊括網路電影、影視劇、綜藝節目等幾乎所有的娛樂生態,包含演員/嘉賓片酬、明星子女參演綜藝節目/真人秀、收視率造假、娛樂節目意識形態等方方面面,可謂面面俱到。
娛樂行業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愈發激烈!
1月10日訊息,昨日下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些文藝節目出現了影視明星過多、追星炒星、泛娛樂化、高價片酬、收視率(點選率)造假等問題,不僅推高製作成本、破壞行業秩序生態,而且誤導青少年盲目追星,滋長拜金主義、一夜成名等錯誤價值觀念,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糾正。
通知原文近3000字,囊括網路電影、影視劇、綜藝節目等幾乎所有的娛樂生態,包含演員/嘉賓片酬、明星子女參演綜藝節目/真人秀、收視率造假、娛樂節目意識形態等方方面面,可謂面面俱到。
投資界(ID:pedaily2012)對通知原文進行梳理,重點頗多:
1.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
2.減少影視明星參與的娛樂遊戲、真人秀、歌唱類選拔等節目播出量,擴大新聞、經濟、文化、科教、生活服務、動畫和少兒、紀錄片、對農等公益節目播出量;
3.嚴格控制影視明星子女參與的綜藝娛樂和真人秀節目;
4.堅決摒棄以明星為賣點、靠明星博眼球的錯誤做法;
5.倡導影視明星以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參與公益性節目;
6. 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要提前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資訊,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 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重點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機構的網路綜藝節目也要在上線前向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報備以上資訊;
7.廣播與電視、上星頻道與地面頻道、網上與網下要堅持統籌管理、統一標準,嚴把文藝節目的內容關、導向關、人員關、片酬關,存在問題的節目,網上網下均不得播出;
8.加強收視率(點選率)調查資料使用管理,堅決打擊收視率(點選率)造假行為。嚴禁播出機構對製作機構提出收視率承諾要求,嚴禁簽訂收視對賭協議。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干擾、造假收視率(點選率)資料;
9.每部電視劇網路劇(含網路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如若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則需要向所屬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如若無正當理由或隱瞞不報,查實之後,則可能暫停甚至永久取消劇目播出、製作資質等出發措施。
10.演員片酬超過配置比例規定或最高片酬限額的電視劇網路劇(含網路電影)不得參加黨委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評選獎勵,不能享受政府資助補貼。
男版《創造101》、《偶練2》命運不測
縱觀整篇通知,基本呈現出所涉範圍廣、懲處力度大、監管責任層層劃分、各級監管部門明確等特點。
就在通知下發前一天,《創造101》的男版登上了微博熱搜,迪麗熱巴進駐,宣傳期正式拉開。此外,《偶像練習生2》也已開拍,根據製作方的訊息,原本打算在2019年第一季度播出,當前亦處於宣傳的關鍵時段。而通知明確指明,減少真人秀、歌唱選拔類節目的播出量,並且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對於這兩檔節目來講,無疑是個極大打擊。
這一紙《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早有苗頭。此前,因著廣電總局的限娃令,2016年的《爸爸去哪兒》第四季由湖南衛視播出轉由線上視訊平臺芒果TV,就此拉昇了網路綜藝的熱潮。作為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唯一的網際網路視訊平臺,芒果TV儼然成為湖南衛視臺播受限節目的第二陣地。在《爸爸去哪兒》第四季獲得點選率爆火之後,《超級女聲》、《我是大偵探》等主推的真人秀節目也改為網播。
等及《爸爸去哪兒》第六季提上日程之時,儘管網際網路上多次曝光嘉賓陣容,又經歷了實習爸爸由範丞丞改為何猷君等嘉賓替換事件,但最終,這檔公眾期待度極高的綜藝節目不了了之。而今,進一步加強的通知規定,“廣播與電視、上星頻道與地面頻道、網上與網下要堅持統籌管理、統一標準”,再想通過臺播變網播這種方式避開重監管紅線,怕是已經行不通了。
同樣遭遇的還有今年宣傳度極高的《想想辦法吧!爸爸》。據宣傳方的訊息,朱茵的女兒與戚薇的女兒均參與了改檔節目的錄製。原本定由7月26日播出,隨後改檔8月2日,再延期至9月6日,等及9月6日,並未能如期播放,當前,該檔期節目上線時間仍然未定。“Lucky都要長成戚薇了,節目還沒播”,有網友調侃道。
此前網曝朱茵一家在參加這檔節目時,片酬超千萬。放在此前的行業薪酬標準,朱茵一家的價格,並不算高。但根據當前的監管狀況,這個價格恐怕已經超過規定的預算,演員片酬與明星子女曝光問題,或是這檔節目延播的主要原因。
此前,有娛樂圈從業者曾向投資界記者透露,“綜藝節目的藝人片酬將迎來嚴控期,每檔節目的藝人片酬不能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的一季節目下來總片酬不得超過1000萬元”,儘管未查到相關規定,但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曾對媒體表示,所謂的“綜藝限薪令”已經出現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應該是以非公開的形式通知到了各製作單位”。
投資人:不敢再投綜藝製作公司了
今年的限薪令,影視公司、網路視屏播放平臺聯合釋出的公約不絕於耳,甚至曾在八月的一個週末,兩天釋出三份通知、公約。影視圈的限制,先從限制薪酬,再到影視劇,綜藝成了藝人的庇護所,最終綜藝與網綜也淪陷了。
起初從業人員還持懷疑態度,“越限越漲是中國特色”。就拿限薪令來講,相似的檔案不管是廣電總局還是視訊平臺都已下發多次,但是近3年內,一線流量明星的價格依然翻的有3倍之多。
“怎麼可能完全限制的住”,8月中旬,曾有圈內人向記者吐槽。他表示,許多藝人不願降薪,已經不再接片了,並且持有觀望態度以穩定自己的片酬水準——“等風頭過去”。但從當下的形勢來看,已經沒有地方再是他們的庇護所。重監管、重懲處、落實單位明確,這場自上而下的影視行業改良運動遠遠沒有結束、鐵腕治理娛樂圈已是大勢所趨。
“風險太大”,北京某文娛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告訴記者,儘管文娛、影視是其一貫關注的領域,但是從今年開始,對於節目製作類文化公司,該機構明顯束手了很多,“這其實是個爆款邏輯,但是對於內容製作公司來講,很難保證有源源不斷的爆款誕生。就連米未傳媒,擁有《奇葩說》這個爆款,但它又能生產出幾個《奇葩說》呢?更何況,《奇葩說》也遭遇過下架,笑果文化亦是如此”。
網綜鼎盛時期,憑藉《吐槽大會》這個爆款,笑果文化曾在一年內連續拿到四輪融資,資方不乏遊族網路、華人文化這樣的大玩家。米未也曾拿到紅杉資本、基石資本的加持。
就在通知下發後的第四個小時,群眾發現,以往北京地鐵上在該時間段播放的美食節目、招商廣告,已經變成《新聞聯播》。
附錄:通知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