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Token的一些思考
原標題:關於Token的一些思考
Token在今天仍然是早期,但在明天會改變科技。 "比特幣不只是一種數字貨幣, 更是一個協議。”這是一個真正的透明平臺——開放、分散式、完全流通。
雖然區塊鏈交易市場存在無可爭議的泡沫,在撰寫本文的時候,Token市值已達到數百億美元(譯註:目前已經數千億,泡沫更大了)。這些新的“fat協議”最終可能創造比上一代網際網路公司更大的價值。
在這裡,我們將討論與Token相關的概念,從基本知識開始,然後再進一步探討。
最重要的一點,Token不是股票,它更類似於付費API keys。儘管如此,與美國傳統的科技融資方式相比,它們可能有超過1000倍的流動性改善和100倍的買家規模增長。這為風險投資的新專案提供了空間,包括開源協議和專案,它們有快速回報的潛力。
先從基礎開始。
1.最初幾年數字貨幣的基礎建設讓Token成為可能
公眾對數字貨幣有較大規模的關注是在2013年末至2014年初,當時比特幣價格達到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從那之後,發生了很多事。
比特幣經歷了漲漲跌跌,一直跌到173美元,然後又回到2800美元的歷史新高。(譯註:現在歷史最高點接近2萬美元,現在跌倒4500美元以下)
數字貨幣在很多國家都有交易,這促進了法幣和數字貨幣的兌換,比如美元或者日元兌換成數字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坊)。而與此同時,一些金融機構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構建私有鏈或聯盟鏈,供內部或者聯盟使用。
以太坊推出了可程式設計的區塊鏈,它在經歷重大危機之後站穩腳跟,獲得支援,並從2017年初開始大幅升值。
2.Token程式碼庫和它的區塊鏈資料庫有差異
首先,Token是數字資產,通過網際網路在兩方之間傳遞(不是簡單複製),並且不需要其他方同意。比特幣是最初始Token,在比特幣區塊中,記錄著比特幣的交易和新幣的發行。而其他的Token也在自己的區塊鏈上,記錄它們的價值流通。
一個關鍵的概念是,Token的程式碼庫不同於它的區塊鏈資料庫。做一個線下類比,想象下美國銀行的基礎貨幣是美元,澳大利亞銀行使用的是澳元,雖然兩者都是“dollars”,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但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基礎貨幣。
同樣的道理,兩種不同的Token可能使用類似的程式碼庫(正如一個國家採用的貨幣政策),但卻有不同的區塊鏈資料庫(貨幣基礎)。
比特幣的成功,啟發了幾種不同的Token:
1)基於比特幣程式碼上形成的新鏈Token,這是第一批Token。其中一些Token,比如狗狗幣,只是簡單修改了比特幣的程式碼。其他如ZCash和達世幣,在隱私保護方面做了改進。還有一些比如萊特幣,一開始只是對比特幣程式碼簡單修改,但後來也增加了創新。所有這些Token,都有自己的區塊鏈,獨立於比特幣區塊鏈。
2)基於新程式碼和新鏈的Token。基於全新程式碼建立的新Token,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太坊。Ethereum受Bitcoin啟發,但它有自己的區塊鏈,並設計成可再程式設計的,賦予它新的能力。
3)基於分叉鏈和分叉程式碼上的Token。最重要的例子是以太經典,它是基於以太坊的硬分叉。它在以太坊的智慧合約安全漏洞發生之後進行的分叉。聽起來很有技術性,但是本質上是一個危機,造成以太坊分裂成兩個不同社群,各自支援不同的貨幣策略。好比2008年並不是所有美國公民都同意經濟救助計劃,有人的美元換成了“經典美元”,並採用了不同的美聯儲。
4)基於以太坊區塊鏈上Token。比如Golem和Gnosis,還有其他所有符合ERC20標準的Token。
在新程式碼庫推出新Token,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但是基於比特幣分叉或基於以太坊發行Token就容易得多。
以太坊讓發行Token變得簡單。雖然簡單,但並不意味著基於以太坊建立的Token沒價值。
3.Token購買者購買的是私匙
當一個新Token創建出來,往往是預挖的,在Token發行時出售。預挖是把一部分Token分配給建立者和相關方。眾籌發行是類似於Kickstarter-style這樣的眾籌,網際網路使用者都有機會購買代幣。
鑑於Token都是數字化的,Token購買者實際購買的是什麼呢?是私匙。
比特幣像這樣:5Kb8kLf9zgWQnogidDA76MzPL6TsZZY36hWXMssSzNydYXYB9KF
以太坊像這樣:3a1076bf45ab87712ad64ccb3b10217737f7faacbf2872e88fdd9a537d8fe266
你可以把私匙想成是密碼,就像你的私人密碼授權你訪一箇中心化的雲資料庫,如Gmail的電子郵件。你的私匙授權你訪問數字化的Token,這些Token儲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資料庫當中,如以太坊或比特幣。
在網際網路上丟失了密碼,可以重置。但,如果你丟失了區塊鏈token私匙,你或其他人都無法重置。有私匙,就有Token,丟失了私匙,就失去了Token。
4.Token類似於付費的API key
跟Token概念最接近的,可能就是付費API Key。比如,當你用美元從Amazon Web Services上購買API key,你可以用API Key獲得Amazon雲的使用時間。Token也類似,你可以用ETH獲得以太坊網路的計算資源。
這個兌換價值賦予了Token內在效用。
Token另一方面也類似於API key:如果有人獲得了你的Amazon API Key,他們可以為你的Amazon帳戶支付賬單。類似地,如果有人有你的Token私匙,他們可以拿走你的Token。與傳統的API key不同,Token的轉移無須經過API key釋出者同意。
因此,Token本質上是有用的,也是可交易的。
5.Token是一種新的技術模型
因為Token有價格,可以在新協議的初始階段釋出和出售,以資助其開發,類似於初創公司使用Kickstarter為產品開發提供資金。這些資金通常以數字Token形式接收,通過區塊鏈可以為傳統公司或開源專案提供資金。
Token的釋出可以替代傳統基於股權的融資,來資助一些共享基礎設施,比如開源專案。
6.Token是傳統融資的新選擇
Token不是股權,它們有內在的用途。Token的銷售更類似於Kickstarter眾籌,而非股權眾籌。
然而,當被認為是傳統股權融資的替代方案時,Token銷售的買家規模可以增加100倍,流通性增加1000倍。原因有三:美國買家增加了30倍,國際買家增加了20-25倍,而交易時間減少1000倍。
7.任何美國人都能買Token(購買者增加大於30倍)
Token發售不同於股權——後者受1934年法案的監管,而前者更類似於出售API keys。
儘管在美國股票只能出售給所謂的“合格投資者”(如資產大於100萬美元等),美國不可能在不影響其IT行業的情況下,將API keys的銷售僅限制在認可的投資者手中。
因此,如果Token(如API keys)可以出售給全部美國人,相對於美國初創企業的傳統股權融資,意味著至少有30倍以上的投資人增幅。
但是,請注意:有些人可能想要釋出一種Token,並明確宣稱它是作為公司利潤分享的一種方式。例如,發行方可能希望Token持有人有權獲得公司股息和投票權,或使該公司的全部所有權以Token計價。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談論的是Token化的股權(即證券發行),這與我們討論的應用coin明顯不同。不要發行Token化的股權,除非你希望根據美國證券法,限制合格投資者投資。關鍵的區別在於,Token是否有效用和可交易,就像付費的API keys一樣。
8.Token 可以通過世界網際網路出售(買家增加20-25倍)
Token可以實現對數字資產在世界範圍內的轉移。傳統銀行的一個新賬戶,幾分鐘內進行數百萬美元的轉賬,可能會被凍結。但用數字貨幣支付的Token交易是開放的。鑑於美國僅佔世界人口的4%— 5%,在現有的買家基礎上,全世界會增加了20—25倍的買家。
9.Token具有快速流通性(在時間上有1000倍的改善)
Token在發行時就有價格,並且價格在全球24/7市場上自由浮動。這與股權不同,股權退出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而Token,上了交易所,10分鐘內就可以在賣出。為了阻止短期投機,有些Token會被鎖定一段時間。
10年和10分鐘之間,增加了500000倍。當然,任何價值增值都有可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變得更大、更可持續。
10.Token對融資去中心化
Token可以在任何國家發行(譯註:目前貌似有了改變),所以美國矽谷或者華爾街籌集資金的重要性將會降低。
11.Token啟用了新的業務模式:比免費更好
像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免費產品。儘管如此,它們有時會因賺取豐厚利潤而遭受抨擊,而且只有早期投資人才能享受到紅利。
而Token發行模式將會為科技公司(以及一般的開源專案)提供一種技術上可行的新方式,來傳播財富,將使用者與專案的成功聯絡起來。這是一種比免費更好的商業模式,使用者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享受紅利。
12.Token的買家將會是投資者
Token打破專業投資者和Token買家之間的障礙,就像網際網路打破專業記者、推特使用者和博主之間障礙一樣。
這將產生幾個影響:
1. 網際網路使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業餘記者。現在,數百萬人將成為業餘投資者。
2. 與新聞工作一樣,這些業餘愛好者中的一些人會做得非常好,並將利用他們的Token購買記錄闖入職業聯賽。
3. 就像記者一定要使用Twitter一樣,從種子基金到對衝基金,各種各樣的投資者都開始購買Token。
4. 類似於Blogger和Twitter,新的工具將被開發出來,使得人們很容易地使用、購買、銷售和與他人討論Token。
我們還沒有一個術語,但它可能會是“商業媒體”,類似於“社交媒體”。
13.Token進一步增加了技術人員的重要性
自70年代末比爾•蓋茨的崛起以來,越來越多精通科技的高管出現了。這一趨勢將會隨著Token的銷售而加速,因為那些更傾向於純計算機技術的人,最終建立起有價值的協議。許多成功的Token創始人,與傳統管理人員相比,擁有更類似於開源專案開發人員的技能。
14.Token沒有第三方的監管
因為Token的買家只需要持有私鑰,這改變了我們對產權的概念。對於Token,誰擁有什麼財產的最終仲裁者,不是法院系統,而是全球區塊鏈。雖然有許多有爭議需要解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將提供“法治服務”,對現有法律體系進行補充。
15.Token的付費登入可以擴充套件到更多場景
Token模式可以擴展出像比特幣、以太坊或ZCash。不難想象,Token可以作為門票出售—由此獲得登入或獲取的許可權,尤其是新產品。也可以把它們分配給支援社交網路的作者和驅動共享網路的驅動者。
最後,Token也可以擴充套件到硬體:每當有人排隊夠買Tesla Model 系列,或者轉售一張票,他們可以交換Token。。
結論
Token發展還很早。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多種多樣的Token,我們需要審查網站、投資組合管理工具、交易所,還有許多其他配套技術和法律基礎設施。世界已經改變,Token是對現狀1000倍的改進,而這是非常罕見的。
風險警示:BB財經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建議對專案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BB財經原創,作者:區塊鏈百科,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bbcaijing.cn/baike/2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