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戰壕
月初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與百度世界大會撞在了同一天,一南京一北京,遙相呼應,時間之外更巧合的是,兩家巨頭公司都在各自片場釋出了短視訊產品、擁抱了AI技術,並且,不約而同地進一步推廣了小程式。
即便小程式從出現的第一天,就爭議未斷,但時至今日,小程式正在被兩家巨頭合力正名。
百度世界大會上,自研的智慧小程式成為當天最大亮點之一,賺足眼球;遠在南京的騰訊舞臺,微信團隊也向現場聽眾亮出了小程式過去一段時間的業績。像一場隔空對話。
但實際卻是自說自話。說到底,小程式對於兩家巨頭公司的生態構建及戰略意義出入迥異,一餐兩食。騰訊與百度,來自不同體系的堡壘,在沒什麼新風口的2018年,各從一端默默挖起了新戰壕。尤其對於百度來說,若是開源小程式進展順利,以此為籌碼打通行業空間,未來重新定義百度生態也不是沒有可能。
01
百度世界大會上,當副總裁沈抖將誕生120天的百度智慧小程式擺到檯面上時,微信小程式已經恰好問世兩年。
事實上,由於輕捷便利等原因,確實有越來越多的移動使用者已養成使用小程式的習慣。
據微信官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人均使用小程式超過20款;小程式在政務服務領域裡,半年內共服務6.5億人次;在商業服務方面,小程式支付的頻度也在提升,近半年的日交易量提升142%。
早在今年年初,馬化騰曾自豪地告訴外界小程式上線一年即誕生了58萬個小程式,覆蓋了100萬開發者,並且小程式本身已經成為中國程式設計從業者的熱門程式設計環境和語言環境。
在過去幾年裡不斷打出“開放”牌的騰訊,以手握10億使用者的微信為基礎架構收割流量,構建起基於小程式的使用者與服務的連線平臺,進一步形成自身的商業閉環。
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副總經理胡仁杰在南京現場說,小程式重新定義了公共服務方式、商家與使用者的互動形式,也讓開發者可以創造新的價值。並且微信團隊還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重點從使用者發現、場景連線、開發者成長等方面扶持生態開發者,給予更多的底層能力和服務支援。
後起的百度智慧小程式也不遑多讓,在北京搶亮成績單。
沈抖在百度世界在會現場介紹說,從今年7月推出到現在,百度智慧小程式已經覆蓋了23個行業及262個細分領域,作為一個完全開放的生態,已經完成了開源的關鍵一步,即成立開源聯盟,包括愛奇藝、bilibili、快手、墨跡天氣、攜程、萬年曆、58同城、百度地圖、好看視訊、DuerOS、Apollo等十多個App和平臺,後續開源聯盟成員還將陸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這一系列加入開源聯盟的百度系平臺及產品,都在各自領域表現不俗,每月月活不去重累計數超過30億。
這樣看來,搭載於百度App的小程式影影綽綽似乎邏輯上已經可以跑通,若是順利,以開源為籌碼打通行業空間,未來重新定義百度生態也不是沒有可能。
“加入百度智慧小程式開源聯盟,有利於商業合作伙伴快速進入B站生態,基於B站平臺開拓更多元化的商業化模式。”嗶哩嗶哩技術副總裁劉煬表示,就如蘋果和安卓一樣,封閉和開放都有其市場價值,小程式市場也需要一個開放的平臺,而百度的小程式所要承載的,就是安卓一樣的開放意義。
02
“開放”,成為百度與騰訊打磨小程式的高頻詞,但是並不同義。
實際上,從2011年起,騰訊就在不斷強調自己的開放戰略,並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而不斷演進。如馬化騰在本屆開放合作伙伴大會前的公開信中表明的,騰訊在過去7年時間裡,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基本實現了開放戰略的目標,接下來要做的是“聯結器”和“工具箱”,這是騰訊開放戰略在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希望實現的新目標。
但這也意味著,開放的前提是,合作伙伴需要置身在騰訊生態系統內。
進一步講,對微信生態系統的小程式而言,開放也是基於生態能力的開放,非技術架構的開放。面向使用者的研發,微信小程式更多是將精力放在優化小程式的發現和工作列功能中,連線功能,做小程式管理能力。至於開發者生態上,騰訊仍是以開發者社群為基礎,搭建開發者、普通商戶和微信之間的平臺,一切仍以騰訊自身生態系統為基礎土壤。
百度的“開放”,直觀表現於開源聯盟的成立,以此為基礎構建小程式開放生態,可以理解為一種對單一生態的破壁。
沈抖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不諱,稱不開源的小程式談開放,就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小程式就是執行在一個宿主的APP裡面,無論是微信也好、百度的APP也好,其實我們是把別人的小程式放在這個大平臺執行,從這個角度就是執行在一個封閉的程式內,任何開放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所以這個問題和開源之間密切相關”,沈抖稱,百度做智慧小程式,就是要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做真正意義上的開源生態,結束眾多App割裂使用者體驗的局面。
這在相當程度上可以避免開發和使用中的重複工作與浪費。
比如,對於傳統開發者來說,手機平臺往往只需適配IOS系統或安卓系統即可,但是對於小程式而言,開發者需要在不同平臺做適配,客觀上極大加重了開發成本,資料也難以打通,不論對開發者還是使用者來講,都是一種割裂的體驗。
依沈抖的說法,百度智慧小程式想要做的,就是真正開源,達成讓每一個主流App都適用於這一開源系統,開發者只需開發一次,即可同步適用於微信、百度、B站等等平臺執行,這才是真正解決開放問題所在。
也就是說,如果可以理想地實現小程式真正開源,不但使用者的感受將因減少移步及資料的打通而更加統一,移動網際網路各產品之間研發的割裂局面或也將就此實現大一統,節約成本。
03
至於技術搭建的架構系統,騰訊與百度,一像蘋果,一像安卓。
百度智慧小程式做開源聯盟,顯然在把智慧小程式打造成類似安卓作業系統,一方面做小程式的底層框架,一方面為開發者做分發。讓小程式的開發者與企業,一方面可以啟用百度潛在更大的流量,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盤活已有的存量,進一步去觸及微信外的小程式的分發市場。
微信小程式誕生之初,外界的不確定之一在於,它對於使用者來說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用完即走”,無法形成流量等資源的進一步有效利用,與平臺的使用者留存需求形成天然衝突,所以微信在過去兩年摸索中,一直主打線下場景。
如果說微信小程式是一種基於微信閉環內而做的被動社交分發,那麼百度則是基於搜尋、資訊流的主動的分發。比如使用者開啟百度App,幾乎完全是出於對搜尋等功能的主動需求,而附帶資訊流也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使用者瀏覽粘度,就此通過更多元的維度描摹使用者畫像,進一步計算出其更精準的需求,形成對使用者認知良性迴圈,並反哺體驗。
過去基於人口紅利迅速增長的諸多消費網際網路產品,使用者增速正齊齊放緩,包括月活超過10億使用者的微信,儼然已經覆蓋了大多數網際網路使用者,難以再現增量。以小程式為代表的對存量市場盤活的工具,成為目前看來最具想象空間的新分發系統。
傳統的應用分發平臺自然也是不甘寂寞的,甚至在更巨集觀的“賽馬機制”下,與小程式面臨的是一場婉轉PK。騰訊開放合作伙伴大會第二天,騰訊應用寶宣佈將從應用商店升級為“應用分發中臺”,騰訊移動應用平臺部總經理周濤將其解釋為,打通騰訊內部社交平臺、流量平臺和內容產品平臺,以開拓更豐富的分發場景的同時提高分發效率。
具體來說,應用分發中臺不僅將打通微信、QQ、QQ空間、QQ瀏覽器等社交和流量平臺,還和騰訊新聞、騰訊視訊、微視、天天快報、企鵝電競、騰訊動漫、騰訊影業、企鵝影視等內容業務平臺融合聯動,並支撐QQ看點、微視訊等應用的下載業務。
某種程式上,實際是與微信小程式做了切割。而微信小程式未來可能做,或許只有進一步打造封閉的體內分發生態。
04
騰訊對於微信小程式目前成績的強調,主要停留在人均使用數量及政務服務中,在更有商業化想象空間領域,顯然還是在商業服務方面,目前這主要是由小程式支付帶來的。
根據最新資料,小程式支付頻度在近半年的日交易量提升142%。
微信支付行業產品運營部副總經理雷茂鋒介紹稱,微信支付目前除了基礎支付功能,還與小程式、AI等進行結合,又比如結合小程式最新推出“到家”服務,顧客可以通過掃描小程式碼,在家就能選購商品。
在電商方向不斷顯露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的小程式,未來有一天也說不定或許能成為微信電商生態的一劑良藥。
至於百度智慧小程式,誕生之初則便露出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佈局IOT物聯網的苗頭。
沈抖以服務類小程式中的分診小程式舉例,稱這些都可以與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相結合。這意味著,百度智慧小程式將人工智慧的能力(開發、分發)從移動端覆蓋到各行各業,未來將覆蓋到更多終端,形成人工智慧時代的底層基礎。
兩年時間,由被看作雞肋,到競爭變得逐漸白熱膠著,小程式已經不再是微信所壟斷的小程式,百度的開源打法,出其不意將小程式戰場重新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
在新戰壕裡,又一場零和博弈或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