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營收破百億很牛?和AWS等全球頭部廠商還差太多!
11月2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19財年第二季度(2018年7月至9月底)業績。旗下雲端計算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季度營收達到56.67億元,整個上半財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

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地位得到加強中國的雲端計算市場從2007年起步,初期一直處於對國外先進概念和技術消化的階段。2010年前後市場逐漸啟用,經過近幾年的增速發展國內逐漸形成相對成熟的環境。阿里雲、騰訊雲、Ucloud等各大雲平臺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但是相對於其它雲平臺來說,阿里雲在雲端計算領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不存在一絲絲爭議。目前阿里巴巴已經佔據約60%中國市場份額,雲端計算付費使用者超過100萬。阿里雲憑什麼可以搶佔國內一半左右的市場,成為絕對的國內市場領軍者呢?京位元認為是最強大的綜合實力。這已經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阿里雲的實力。雲端計算市場不是壟斷市場,之所以阿里雲可以獲得如此的市場地位,憑的就是綜合實力上的優勢。廣大市場客戶用錢包做出了最誠實的選擇,那就是阿里雲。因此,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中,阿里雲總體來說就是第一,沒什麼好爭議的。不管說阿里雲是因為發展早也好,投入大也罷,政策方面對外國競爭對手有優勢也包括在內,阿里雲的確是中國市場目前最強的雲端計算服務商,否認這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沒有意義的。此前,阿里雲宣佈英國大區正式開服,同時阿里雲成為第一家基礎設施完整覆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全球五個最大雲端計算市場的中國公司的訊息一時間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此次阿里雲超高的營收和阿里雲英國大區開服一樣也引發了不小的熱議。其實在京位元看來不管是阿里英國大區開服還是2019財年第二季度(2018年7月至9月底)營收達到56.67億元整個上半財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這些成績都無疑是在向國人展現阿里雲的實力,讓使用者相信阿里雲的實力,從而進一步鞏固阿里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阿里雲100億營收的背後隨著企業實力的不斷壯大以及國內市場的逐漸飽和,有遠見的企業家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場。根據京位元查詢的資料來看,中國的企業正在經歷第三波出海大潮,第一波,是以華為、海爾、聯想為代表的科技製造企業出海,在20年後都已成為各自領域的國際化企業;第二波是10年前BAT巨頭開啟的PC網際網路出海探路,期間磕磕絆絆,但最終通過收購或注資完成攻城略地;第三波是2015年開啟的移動網際網路企業規模出海,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已出現SHAREit(茄子快傳)等使用者規模“十億俱樂部”企業,到現在國際化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很多出海企業在當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建辦事處、搭機房、跑業務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加上後期技術運維人員的委派,整個過程非常的過程非常複雜。目前阿里雲在全球19個地區運營了多達52個可用區,為很多國際化的企業提供了便利,比如,一家福建手遊公司開發的阿拉伯語遊戲《蘇丹的復仇》,它一直佔據沙烏地阿拉伯iOS暢銷榜TOP1的位置,但是這家公司在中東沒有一個技術運維開發,基於阿里雲的全球化基礎設施,他們可以在國內開發並通過統一的雲端計算賬號和資源網路,成功獲取了中東的遊戲市場。坐鎮國內就能拓展海外業務,阿里雲全球化的基礎設施佈局為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提供了平臺和技術。不少中國企業基於阿里雲,無需在海外目標市場派駐技術運維人員,就能迅速擴充套件海外業務。讓每一個使用者使用同一個賬號就能在同一個管控平臺上呼叫全球的計算資源。據瞭解,大疆創新、每日瑜伽、大拿等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藉助雲端計算基礎設施的“日不落”佈局,在海外市場排行市場前列。沃達豐、飛利浦、施耐德、資生堂、雀巢、新加坡郵政等已經開始使用來自中國的阿里雲飛天技術。以阿里云為雲端計算基礎資源平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為中心的海外市場獲得高速增長。據阿里雲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阿里雲帶動超過十萬家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未來三年內生態規模有望達到上萬億人民幣。

阿里雲需進一步提升自己在亞洲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來阿里雲的發展的速度是毋庸置疑的,並且阿里雲的全球化戰略也是眾所周知的,在京位元看來阿里雲的全球化戰略是分三步走的,首先阿里雲的第一步是拿下中國本土的市場,接下來要中國為核心輻射周邊國家從而進軍的整個亞太市場,最後一步則是歐美市場,從而完成阿里雲的全球化戰略。顯然阿里雲全球化的第一步是成功了的,目前已經成功的佔據了中國雲端計算市場的榜首位置;目前正在大局進攻整個亞太市場,此前,馬來西亞和印度大區第二個可用區正式上線,以滿足東南亞、南亞地區客戶日益增長的雲端計算需求;8月,在馬來西亞成立了第一個DDoS雲清洗中心,為客戶提供反DDoS攻擊的最高級別保障;首次在新加坡面向全球推出Data Lake Analytics、PAI等9款雲產品。阿里雲官方表示,後續還會繼續加碼投資亞太市場,擴大領先優勢。但是就目前而言,阿里雲在亞太市場的情況並不太客觀,阿里雲還需進一步提升自己在亞太市場的競爭力。首先,就市場佔有率來說阿里雲的市場佔有率佔有率小於亞馬遜AWS的市場佔有率。2018年6月22日,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雲端計算市場研究資料表明,在亞太市場上,亞馬遜AWS雲端計算服務仍然依靠日本等市場的優勢牢牢佔據亞太榜首位置,而阿里雲排名市場第二名,阿里雲第二的排名在極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在中國雲端計算市場上的佔有率的。其次,就雲端計算的發展歷史來說阿里雲也沒有亞馬遜AWS成熟。國外的雲端計算市場從1999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處於比較成熟的階段。而中國的雲端計算市場起步於2007年,現階段雖然中國的雲端計算服務市場份額的增速雖然越來越快,但中國的公有云市場與美國相比至少有五年的差距。雲服務在中國剛興起的時候,美國已處於從企業到公眾應用的成熟階段,而公有云應用市場,中美兩國的差距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