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建開創新局面 “AI+”賦能行業發展
權威聲音
5G基建開創新局面 “AI+”賦能行業發展
廣東積極推進率先建成網路強省
2018-2020年是我國從網路大國邁向網路強國、成為全球網際網路引領者的關鍵視窗期。今年,廣東資訊通訊行業將推動我省在全國率先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擴大資訊消費,加快建設網路強省。世界電信日前夕,廣東省通訊管理局局長蘇少林接受南方日報獨家專訪,解析我省資訊通訊建設助力廣東經濟發展的“路線圖”。
直面資訊通訊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去年,廣東完成電信業務總量7790.4億元,同比增長117.5%,約佔全國12%;實現電信業務收入1716.2億元,同比增長4.4%,約佔全國13%;規模以上(增值電信企業收入達到300萬元以上)企業1095家,實現電信業務收入約2904.6億元,同比增長26.5%,騰訊、唯品會、財付通居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前三強。廣東以佔全國1/10的網路能力,承載了全國1/9的電信使用者,創造了全國1/8的電信業務收入。
與此同時,在打擊通訊資訊詐騙上,建設反詐系統二期工程,配合公安部門勸阻疑似被騙事主近5.088萬名,避免可能經濟損失近56億元;在應急通訊保障上,廣東全年通訊保障累計出動保障人員10.6萬人次、車輛2.9萬輛次,動用油機4.2萬臺次,搶修基站3.5萬站次,配合三防部門傳送預警簡訊7.5億條。
“資訊通訊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產業,對傳統產業發展具有加速器、倍增器、助推器的轉換、改造、提升作用。”對於去年資訊通訊建設對於廣東經濟發展的作用,蘇少林表示。
蘇少林介紹,廣東資訊通訊業收入、網路和使用者規模均居全國首位,是通訊大省、網路大省,譬如,在網路方面,廣東擁有全國最大的4G網路和最多的電話使用者,這是經濟活力的基礎;在發展方面,我們完成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惠及河源等7個地市1041個行政村,試點行政村接入能力達到100M,把資訊化深入到廣大農村地區,是“網路扶貧”的基礎條件。
不過,廣東資訊通訊發展也同樣面臨著挑戰。——“大而不強,與網路強省建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人民對美好資訊生活的需要與資訊通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如:資訊通訊業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城市內空間不平衡表現明顯,珠三角9市的電信業務收入、4G移動使用者、固定寬頻接入使用者、光纖接入使用者、行動通訊基站佔全省70%左右。特別是城中村黑寬頻接入現象,擾亂市場秩序,滋生網路安全問題。”蘇少林指出。
探索創新5G“新基建”融資、建設模式
今年是我國5G預商用之年,在5G的發展上,廣東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前,廣東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座5G試驗城市的省份。
對於廣東發展5G的優勢,蘇少林認為,首先,廣東使用者規模大,這為5G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其次,發展5G的產業基礎好,廣東擁有一批全球領先的軟硬體服務商和資訊通訊類龍頭企業;第三,廣東政策支援力度大,已釋出《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廣州、深圳首批試點為契機,推動5G規劃佈局。
不過,在5G時代,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會比以往有很大不同,這也被稱為5G“新基建”。對於此,蘇少林解析,5G依靠超密集組網,5G小基站站距僅為50—100米,站址數量將為4G網路的數倍。因此,5G網路的建設短期內需要投入較高成本,加劇企業資金壓力。有研究預測,我國5G累計投資將達2.3萬億元,約是4G的4倍。
“在這種情況下,要破解‘新基建’的難題。一是要創新融資模式,運營商資金不夠,可以引入社會資本,怎麼引入有待探索。二是創新建設模式,5G可以利用4G資源進行非獨立組網,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獨立組網,在滿足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儘可能充分利用既有資源。三是提高共享率,三家運營商共享基站設施,通訊基站與其他社會資源實現共享,實現‘一杆多用’。”蘇少林表示。
與此同時,蘇少林坦言,長期以來,由於公眾的誤解和一些單位對通訊基礎設施定位認識錯位,進場難、建設難、維護難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的老大難問題。5G需要建設更多更密的基站,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援,按照《廣東省通訊設施建設與保護規定》為相關設施的建設提供便利。
資訊通訊領域正掀起“AI+”革命
今年,廣東積極推進率先建成網路強省。蘇少林表示,圍繞這樣的發展目標,今年有九項重要工作——一是抓好《關於網路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貫徹實施;二是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發揮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作用,推動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三是貫徹《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寬頻城市群,大力推進千兆小區建設;四是加快推動5G商用部署;五是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大幅降低內地與港澳間資費,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通訊一體化程序;六是持續推進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從打擊電話詐騙向打擊網路詐騙縱深推進,開展騷擾電話綜合整治;七是做好建國70週年等重大活動保障;八是做好《廣東省通訊設施建設與保護規定》的宣貫落實;九是做好應急通訊保障,圓滿完成防汛防風等各項保障任務。
當前,“AI+”已寫入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AI+”是否會對資訊通訊業帶來改變?對於這個問題,蘇少林認為,以5G、工業網際網路、IPv6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通訊技術,將為人工智慧的應用提供重要的網路支撐,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和逐漸普及,將對未來網路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資訊通訊領域正在掀起人工智慧革命,向連線、感知、計算三位一體的高維度軟體化新型網路演進。
“一方面,AI將助力提升通訊智慧化發展水平,如5G系統引入大規模天線、毫米波通訊等先進技術,網路部署將全面雲化、軟體化和智慧化,又如,運營商可以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視訊上傳對寬頻故障進行自動識別,線上幫助客戶即時解決使用問題;另一方面,AI將拓展資訊通訊產業發展空間。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製造、無人駕駛、智慧家居、健康醫療等領域創造更多新技術新應用,為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通訊技術的應用提供豐富場景。”蘇少林展望。
網路建設
廣東電信:5G應用落地廣東多個城市
中國電信深圳分公司、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及華為公司簽署5G智慧酒店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啟動全球首個5G智慧酒店建設。在酒店大廳,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手機通過CPE接入5G網路,還能體驗5G智慧機器人提供的服務;中國電信珠海分公司在港珠澳大橋口岸鋪設了多個5G基站及增添5G+應用的智慧體驗,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可實現粵港澳三地使用者停車位預約、反向尋車、空位尋找功能;“無人擺渡車”“AR智慧機器人”“智慧儲物櫃”“公共衛生間智慧化引導”……
截至目前,廣東電信5G建設和應用碩果累累,前不久的4月底,中國電信5G創新合作大會在廣州召開,發出電信5G最強音。據瞭解,廣東電信已經啟動Hello5G的行動計劃,旨在利用5G發展,深入推進網路智慧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致力打造5G智慧生態。
除了5G發展,去年廣東電信不斷提升網路質量,在光網方面,在全省行政村以上全覆蓋的基礎上,城市均已具備千兆開放能力,已實現自然村90%以上人口光網覆蓋;在移動網方面,完成全省所有行政村和重點自然村以上4G全覆蓋,並開展VoLTE建設,達到試商用要求;在視訊網方面,不斷推進IPTV雲網端各項優化,IPTV使用者規模突破千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廣東電信寬頻使用者平均速率提升27%,50M及以上使用者達到82.9%、100M及以上使用者達到72.1%,每兆平均單價下降了43%,惠及600萬用戶;移動使用者取消流量漫遊費,企業年讓利達2.3億元,惠及1800萬用戶。
廣東移動:200億元助推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廣東移動完成資訊基礎設施投資近200億元,開展廣深東佛等重點城市的網路專項提升建設行動,完成全部930個行政村光纖網路建設;4G網路綜合覆蓋率不斷提升,蜂窩物聯網實現全省鄉鎮以上連續覆蓋,實現物聯網在工業製造、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物聯網連線數淨增超3600萬。
在全面提升光纖網路質量和4G網路覆蓋的基礎上,廣東移動不斷推進5G技術創新,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為公司在深圳開展我國首次5G網路4K電視傳輸測試,助力央視春晚首次“5G+4K”超高清直播,與此同時,還在廣州火車站開通首個5G基站。
今年4月,廣東移動聯合百家產業鏈合作伙伴成立5G產業聯盟,併發布了5G+行動計劃。據悉,廣東移動近3年5G投入將超過200億元,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全力打造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今年,廣東移動規劃建設5G基站近1萬個,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
廣東聯通:數字化創新領跑全集團
去年,廣東聯通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1.87億元,收入規模繼續引領中國聯通全集團第一;實現利潤41.69億元,利潤貢獻繼續保持全集團第二。
據瞭解,廣東聯通正奮力推進數字化創新“三大轉型”:發展方式由數量規模型向質效規模型轉變,運營模式由傳統電信運營模式向“高效開放”的網際網路化運營模式全面轉型,加速傳統通訊服務收入向以“大物移雲智”為代表的數字化資訊服務收入增長動能升級。
去年,廣東聯通新增4G網路基站4682個,開通NB-IoT站點13968個,新增光纖到戶埠114萬,新增千兆小區1000個,有效支撐4K超高清等產業發展需求。在降費上,廣東聯通去年底平均流量單價下降50.1%,家庭寬頻資費下降71%。
在5G發展上,廣東聯通聯合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併發布國內首個基於5G端到端應用測試的應用創新聯合實驗室,開展了大量基於5G的應用創新和端到端測試,助力產業發展。
廣東鐵塔:推進“智慧杆”產業聯合發展
去年,廣東鐵塔面向三大運營商交付鐵塔3.52萬個,需求滿足率達95%。據悉,去年,廣東鐵塔積極拓展社會共享,變通訊塔為社會塔。僅在去年,廣東鐵塔與廣東電網公司、鐵路公司、公安、氣象、廣電、郵政、房地產等行業開展合作,推進“大共享”理念為全社會認同。
去年5月,《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釋出,明確鐵塔公司5G統籌和共建共享地位,鼓勵各市積極推進“一杆多用”試點。而《廣東省通訊建設和保護規定》的出臺,則確立了通訊設施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地位。
據悉,今年,廣東鐵塔牽頭成立廣東省智慧杆產業聯盟,統籌推進城市“一杆多用”的智慧燈杆規劃、建設和應用。針對5G頻段高、基站更密集、站址資源稀缺、協調建網成本高等問題,廣東鐵塔擬廣泛獲取社會杆塔資源,形成超百萬級站址資源庫(路燈杆、監控杆、電力杆塔等)。(姚翀)
終端產品
借5G東風 廣東手機業正待起飛
5G將至,手機行業先行。目前,各國產手機品牌正集中發力5G,而廣東作為通訊、網路大省,在電子製造業及網際網路等領域獨具優勢,更聚集了包括華為、中興、OPPO、vivo等在內的頭部手機廠商,未來在5G時代下有望繼續領銜手機行業的發展。
手機行業發力5G 廣東爭做領頭羊
目前,受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換機週期延長、行業內缺乏顛覆性的創新技術等因素影響,國內手機行業已連續八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據中國信通院統計,今年1至4月間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13億部,同比下降6.7%,期間上市新機型共167款,同比下降36.0%。
然而,隨著5G逐漸走進現實,今後手機行業營收下滑的局面即將改變。權威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指出,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預計為500萬部,但自2020年後市場將迎來指數級別的增長。中國聯通網路技術研究院等機構預測,到2024年,中國5G使用者數量將突破10億戶;到2025年國內5G使用者滲透率將突破90%;到2030年,5G將為我國帶來6.3萬億元的直接經濟產出,間接經濟產出或高達10.6萬億元。
正因如此,目前各大品牌手機廠商正不斷髮力5G,試圖在我國5G全面商用之前率先在智慧終端領域佈局。而在此過程中,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粵”品牌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已然帶領全省手機行業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專利分析公司IPlytics的最新研究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球5G必要專利申請數量排行榜中,華為以15.05%的比例榮登全球之首,截至目前在5G方面已累計獲得2570件基本專利授權;其次是諾基亞、三星、LG、中興通訊。記者瞭解到,華為去年共支出研發費用1015億元,主要投入到5G、雲、人工智慧終端等領域;中興亦承諾每年至少投入30億元研發5G技術,並將持續加碼,為“5G先鋒”保駕護航。
除此之外,OPPO、vivo及努比亞等廣東手機廠商也在不斷髮力5G技術,並通過開發旗下搭載5G的智慧終端產品向該市場佈局。據瞭解,此前OPPO、vivo等廠商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進行了全國首批5G手機測試,部分機型(包含流量套餐)的售價已經初步對外公開,顯示均在萬元左右檔位,最高的華為Mate 20X 5G版售價12800元,理論峰值速度可達4.6Gbps;中興天機Axon 10 5G、OPPO Reno 5G及vivo NEX 5G版售價分別為10800元、11800元,其理論下行峰值速率在2Gbps左右,實際使用中要下載一部1G的電影大約只需4秒。
可以看出,廣東手機品牌在5G研發及由技術轉向市場化應用的過程中均走在全國前列,預計到2020年國內運營商將5G網路全面鋪開,5G正式進入商用模式時,“粵”品牌將能迅速打響5G手機市場份額戰的第一槍。
背靠產業優勢 “粵”品牌有望起飛
近年來,廣東手機行業整體發展向好,增速明顯。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介紹,自2015年以來,廣東手機產量穩居全國首位,去年全省手機出貨量更佔據全國80%以上市場份額。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行動通訊手機產量為17.87億臺,其中廣東省內就佔據了8億多臺,佔據全國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是雄厚的電子製造業基礎,完備的手機產業鏈及極具活力的網際網路領域應用創新在起作用。以產業鏈優勢為例,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廣東省智慧手機產業已經從單純的組裝加工,發展到全鏈條的完備生產線,涵蓋晶圓製造、晶片方案設計、指紋識別、攝像頭、觸控式螢幕、液晶模組、玻璃蓋板、電池、PCB、ODM/OEM、手機終端等上下游領域。
其中,在晶片設計及製造領域,本省內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等一批龍頭企業,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方式,在智慧手機產業鏈上具有核心競爭優勢。與此同時,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本省智慧手機產業已呈現以“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為中心,以珠江東岸及珠三角其他地市為配套的產業佈局,智慧手機生態圈初具雛形。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手機市場下行壓力明顯,中小廠商生存壓力陡增,全國手機廠商數量已由2018年的273家減至148家。而在諸多優勢的加持下,廣東手機品牌逆勢增長,成績亮眼:華為去年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的份額為26.4%,同比上升6%,出貨量同比猛增15.5%;OPPO及vivo兩家廣東手機品牌2018年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19.8%及19.1%,其中vivo去年出貨量上升幅度高達10.8%。
與此同時,為保住“頭部”廠商地位,各“粵”品牌還在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營收持續增長。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公佈的去年主要工作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54.2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3.2萬件。值得一提的是,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的手機廠商中有三家來自廣東,分別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3369件)、廣東歐珀行動通訊有限公司(2345件),中興通訊(1552件)。
資料顯示,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粵”品牌正逐漸攜5G技術走向全球。目前,華為已與全球電信運營商簽訂了至少42份5G商業合同,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及亞太市場,5G基站出貨量累計已超10萬個;中興也正在加速走出國門:其Massive MIMO解決方案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並已在中國、日本、印度等業務密集的市場完成了規模商用,品牌5G產品已在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等歐洲市場全面鋪開,與各地區間的5G測試及商用合作不斷穩固。
技術帶動成本下降 5G千元機在路上
前有OPPO、vivo、努比亞等廣東品牌率先發布首批5G手機及5G CPE,後有華為、中興等“粵”廠商持續發力技術創新,最快有望於2020年左右將成熟的5G“千元機”推入市場……5G時代即將到來,廣東手機廠商正待起飛。
記者瞭解到,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釋出5G智慧終端產品52款,售價均集中在800至900美元區間,最便宜的為599美元。日前,中國聯通公佈了6款國產5G手機的“搶先體驗價”,均突破萬元檔位,最低也需要10800元;中國移動計劃通過“5G終端先行者計劃”推出的6款5G手機售價預計也將破萬元。
廣東手機行業相關人士表示,5G手機的物料及其他附加成本明顯高於4G,初期相應產品的售價在萬元左右並不意外;未來隨著5G網路在我國實現全面商用,相關零部件實現量產以及5G技術的進一步成熟,5G“千元機”並不遙遠。日前,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稱,華為5G“千元機”最快可於2020年底上市;中興方面則表示有望最早於今年底到明年初推出2000元檔位的5G手機。由此可見,在技術研發及完備產業鏈等因素的共同助力下,今後5G手機成本將迎來大幅下降,而華為、中興、OPPO及vivo等“粵”手機廠商必將通過技術創新繼續領銜該領域產業發展。
相關機遇
5G賦能行業 萬物智慧時代來臨
最近幾個月,我省多個5G應用紛紛落地,5G帶給我們的將不僅是超快速度和超低時延,還有“萬物智慧”時代的開啟。5G不是通訊行業的獨角戲,而是各行各業乃至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場盛宴。
目前,廣東正在研究制定加快5G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包括將引導各城市各部門率先在“5G+”智慧製造、智慧農業、超高清視訊、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政務和智慧城市等八大領域重點開展應用探索。隨著5G的到來,“未來科技”已近在眼前。
5G+車聯網或是最早應用也是最大一個市場
4月2日,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自動駕駛系統整合商文遠知行的體驗區,神奇的一幕正在上演:在最先進的5G行動網路下,駕駛員坐進模擬的駕駛室,盯著顯示車前、車後路況的兩塊大螢幕進行操控,遠在20公里外廣州生物島的車輛完成啟動加速、減速、轉向等動作,整個延時在100毫秒以內,幾乎“神同步”……
目前,廣東聯通還已在廣州生物島上實現了5G全覆蓋,總部位於生物島的文遠知行,率先實現了全國首個5G網路下L4級自動駕駛應用。“在4G網路下不敢開太快,車速只有5-10公里/小時,因為踩急剎車已經來不及了;而5G的時延不到100毫秒,車速可以提高到每小時30-40公里。”文遠知行COO張力說。
試想一下,在5G時代,汽車可以與周圍汽車、訊號燈、建築甚至道路實時交換資料資訊,汽車就會變得更加安全智慧。而這樣的車聯網技術將加速量產走入現實生活。
與文遠知行往南十多公里的廣汽集團,正在積極探索5G和車聯網應用。“對於汽車產業而言,5G時代將更加關注‘人、車、路協同’。汽車作為辦公室與家之外的第三空間,是比手機更合適的5G載體,未來,汽車將打通智慧手機、智慧家居、智慧設施等,引領智慧交通和城市的發展。”在4月舉行的中國電信5G創新合作大會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如是說。
目前,廣汽集團正在進行基於5G的自動駕駛系統及遠端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下一步將在番禺區內實現智慧網聯汽車共享出行示範應用;未來,將向更高水平的V2X(車聯網)應用發展,並計劃2020年在量產車上實現L3級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同時實現全自動泊車功能。
在廣東順德,以新能源汽車小鎮為實驗基地的“5G小鎮”已經啟動建設,在這裡將實現5G與車聯網、無人駕駛技術深度融合;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瞄準了5G網路佈局,以此切入車聯網等領域……在廣東,部分城市掀起了5G+車聯網發展熱潮。
在今年3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5G技術未來將主要應用於移動物聯網,“最大的一個市場可能就是車聯網,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代表的5G技術的應用,可能是最早的一個應用”。
一個千億級市場正浮現。根據工信部制定的《車聯網(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其中提及,到2020年,要實現智慧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慧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使用者滲透率達30%以上。
5G+物聯網萬物互聯催生千億量級連線
當你回到家之前,可以利用手機APP提前開啟家裡的空調和電視,並用工作的日常用手機進一步操控陽臺窗簾的開合,好讓家裡的植物以更健康的方式生長……
看似科幻的一幕,隨著各家科技巨頭對“智慧家居”的場景搭建,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儘管身邊不少家電裝置都已經智慧化,但這些智慧裝置卻是孤立存在的,不能深入互聯互通。
如果說4G改變了生活,5G將改變的是社會。1G、2G、3G、4G都是以人為中心,物聯網不再以人為中心;相比1G到4G的幾十億使用者數,萬物互聯的連線可達千億量級。
2019年,5G的點、線、面佈局各種加速度:5G手機已經出現、華為聯手上海虹橋火車站建設5G網路、廣東要打造首個5G應用示範醫院……
隨著5G走向商用步伐加快,物聯網作為受益最大的領域持續升溫,也將迎來爆發期。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5G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億美元,但是隨著對連線物聯網裝置需求的增加和5G技術的逐步商用化,預計到2025年,這一資料將增至63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5.4%。
儘管5G尚未普及,但先行的IoT技術正在逐漸覆蓋從B端到C端、從產業級到消費級的不同市場領域。資料顯示,去年全球物聯網裝置已經達到70億臺,到2020年,活躍的物聯網裝置數量預計將增加到100億臺,到2025年將增加到220億臺。
目前,物聯網中的投資和應用包括產業物聯網與消費物聯網,其中前者包括製造業、物流業、醫療保健業、農業、汽車工業等行業,後者則是消費應用類中的物聯網,即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程式、用例和裝置集合的統稱,如智慧家居是消費物聯網用例中最主要的消費級產品。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物聯網重點不在“連線”,而在“運營”。因此,5G+物聯網的商業模式,不應僅侷限於前期積累,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而誰的運營能力更強,誰就可能在這場盛宴中飲得“頭啖湯”。
5G+工業網際網路柔性生產精準控制推向極致
當下,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網際網路,向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方向進發,在消費市場業已飽和的當下,5G正從消費市場向工業網際網路等垂直體系轉變。
5月9日,2019世界超高清視訊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5G+4K/8K”備受關注,具備高頻寬、低時延、大連線的5G正被眾人寄予厚望。
事實上,除了超高清視訊產業,5G已經開始與不少廣東製造業企業“牽手”。在廣州昊志機電生產車間,機器人按照指令迅速進行裝置移動、操縱、投料等操作,一系列複雜動作一氣呵成、精準無誤;在倉儲工廠裡,忙碌地分揀和運輸貨物的,不再是快遞小哥,而是一個個機器人……以往依靠車間大面積WiFi維持訊號,而這裡卻用上了最前沿的5G技術。
昊志機電總監田勝介紹,對於生產具有批量小、離散程度高的高階裝備核心零部件,5G技術可將整個柔性生產系統的精確控制推向極致。
而有“工業網際網路第一股”的工業富聯,也已經搶先佈局5G時代網路布建與資料傳輸,完成5G小基站、使用者裝置、MIMO天線等5G發展初期關鍵技術的開發。公司總經理鄭弘孟介紹,5G對工業富聯未來的佈局很重要,公司將不光只做基站的硬體,更是要致力於5G的應用,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今年公司的5G產品將會出貨,目前有兩家世界級的客戶將和我們合作,包括在裝置、機械上有5G開路式的應用”。
中興通訊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總監趙維鐸也表示,5G除了繼續提升消費的個人體驗之外,還將在能源、製造、電力以及倉儲物流等推動數字化轉型,以遠端操作為例,有兩種應用場景,一是危險防控安裝,在人員不方便進入的地方,需要進入遠端遙控進行操作;二是改變商業模式的行為,比如租賃一臺價值高昂的工程機械,按照時間來計算費用,遠端控制就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無線通訊是實現互聯互通最理想的一個方式,因為無處不在的無線電波是萬物互聯最好的方式。”
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5G將構建全新生態。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工業生產可實現資源優化、協同合作和服務延伸,提高資源利用效率。5G與工業網際網路結合,既可以滿足工業智慧化發展需求,也將是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與工業領域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應用模式,更會在此基礎上形成全新工業生態體系。(郜小平 許雋)
機情速遞
這些5G手機值得期待
目前,國內多個廠商已率先聯合中國聯通對外公佈了首批5G手機用於使用者體驗,分別為:華為Mate 20X(5G)、中興天機Axon10(5G)、vivo NEX(5G)、OPPO Reno(5G)、小米 Mix3(5G)、努比亞mini(5G)及一加手機等。有訊息稱三星S10 5G版也即將隨中國移動“5G終端先行者計劃”於近期與國內使用者見面。
據瞭解,首批開放體驗的5G手機中,除華為Mate 20X 5G版將搭載巴龍5000 5G基帶,支援NSA及SA兩種網路架構外,其餘都使用了高通驍龍855處理器和X50 5G基帶,主要支援裝置在NSA模式下執行。
目前,部分運營商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等城市已試點開通5G網路,顯示5G網路已具備商用條件。其中,深圳、廣州今年分別計劃要建設5G基站7000個、1萬個,到2022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初步建成5G基站3.4萬個。
電信業務量
去年,廣東累計完成電信業務總量7790.4億元,同比增加117.5%,約佔全國12%,
實現電信業務收入1716.2億元,同比增長4.4%,約佔全國13%。
固寬使用者
截止去年底,全省固定寬頻使用者3597.8萬戶,移動寬頻使用者1.4822萬億戶,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
全省備案網站83.9萬個,備案主體62.8萬個,均位居全國首位;
省內網際網路及相關服務企業5868家,其中,ICP持證企業4740家,ISP持證企業204家,IDC持證企業93家,
省內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電信業務收入2904.6億元,同比增長26.5%。
網際網路應用服務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省網民規模達8677.8萬,同比增長8.1%。
省內共14家網際網路企業入選2018年度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百強榜單,
在移動社交、電子商務、線上遊戲、線上音樂等細分領域領先。
綜合資費水平
今年2月,我省電信業務綜合資費水平為0.1779,較上年底下降19.3%。手機上網流量資費為8元/G,較上年底下降11.8%。
截至今年2月,光纜線路長度為262.8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本地網中繼光纜、接入網光纜線路長度分別為5.39萬公里、85.85萬公里、171.61萬公里;固定寬頻接入埠數為8693.2萬個,其中光纖到戶/到辦公室埠為7733.1萬個,佔比達到89%。
截至今年2月,物聯網終端使用者數為10662.4萬戶,其中NB-IOT聯網終端數為575.6萬戶;物聯網使用者中,智慧製造、智慧農業、智慧交通和車聯網、智慧公共事業終端使用者數分別為1157萬戶、43.8萬戶、2115.2萬戶、6245.1萬戶。
2018年廣東資訊通訊大事記
釋出《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5月18日,《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計劃要求以建設網路強省為目標,以高速光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4/5G網路、移動物聯網(NB-IoT)等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發揮電信、廣電運營企業和鐵塔公司的建設主體作用,加大投資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珠三角建成世界級寬頻城市群,粵東粵西粵北資訊基礎設施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列。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開通
11月23日,“互聯融合,智造轉型”2018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舉辦了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開通儀式。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網際網路網路的關鍵基礎設施。在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帶動下,廣東將建成一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規模開展標識解析整合創新應用,培育健康有序的標識解析產業生態。
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