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的矽谷升級打怪之路
在讀《矽谷鋼鐵俠》之前,早已經聽說過埃隆·馬斯克。特斯拉之父,私人航空公司SpaceX創始人,清潔能源大佬,不論是矽谷還是全球科技界,都是神一樣的存在。當然,還有被吹捧到天上的馬斯克“第一性原理”,也被無數商學院、知識大咖各種解讀。

拜讀兩遍,我想說點什麼
當我如飢似渴的,從週五晚上到週六深夜,讀完這本傳記之後,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馬斯克。
一、成為專家——用技術推動專案
馬斯克來到矽谷的時候身無分文。
從第一家公司實習的時候,發現了第一個商機,類似於現在的“大眾點評”——把商家搬上網際網路。他並不是當時第一個知道的,但他是第一個肯下決心去研究的。
在仔細考量之後,他毅然決定開始創業。
馬斯克和他的弟弟兩人拿著父親的兩萬塊錢贊助,租下一個沒電梯、馬桶經常壞、只有公寓大小的辦公室,開始了創業。馬斯克負責寫程式,弟弟負責挨家挨戶去賣。
故事發展到這裡,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無數失敗的創業者也曾經刷到這樣的副本,或許開局比這還要好很多。但為什麼他倆幹成了呢?
馬斯克並不是計算機的科班出身,他憑藉著自己曾經在軟體公司的實習經歷,自學了程式設計。在剛開始的三個月裡,馬斯克“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辦公室。他通常就在辦公桌旁的睡袋裡席地而睡,跟狗沒什麼兩樣。”
就這樣,馬斯克憑藉自己夜以繼日的工作,不斷優化專案。團隊也被他拼命三郎般的幹勁所鼓舞,接下來的轉機似乎也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畢竟,一個勤奮的聰明人,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在SpaceX創業初期,那是馬斯克失去第一次創業專案控制權之後。他開始追求童年的夢想——探索太空。他的行動路線就是從一本蘇聯的火箭手冊開始,然後學習火箭的知識。從興趣愛好逐漸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
而一般的團隊領導者,絕對達不到他如此高的專業水平。在SpaceX發展的過程中,馬斯克憑藉著工程學的知識背景,和對於火箭知識的研究,他的技術能力不亞於公司裡火箭專家。在眾多技術難題的決策中,他多次力排眾異,帶領團隊完成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專業,所以堅定。
到後來特斯拉公司創立的時候,也正是他工程學知識背景。才吸引了業內頂級的電動車專案合夥人,一起合作又一個驚豔世界的新專案。
每一次創業,馬斯克的首要行動就是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然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而不像許多“PPT造車的人”,以為帶著資本就能模仿成功。
二、時刻提醒自己——生命短暫
在馬斯克1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起初和其他想要學習電腦的小朋友一樣,他非常感興趣,但是接下來,他的做法幾乎沒人能做到。幾乎是整整三天三夜,馬斯克把買電腦時贈送的電腦程式設計手冊學完了,而指導說明上說需要六個月完成。
從創立第一家公司Zip2,到賣掉之後立馬成立第二家銀行領域企業X.com,一年多來,他幾乎從來沒有過假期。直到第二個專案步入正軌,他才正式開始了第一次休假。
而這次休假不僅讓他失去了專案的主導地位,還讓他的了嚴重的瘧疾,差點死掉。
在重病之後,馬斯克開始投身火箭領域,從小愛看科幻漫畫的他,對火箭和航空有著強烈的嚮往。重病之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探索太空的信念。
移居航空產業聚集地——洛杉磯,參加火星興趣組織,學習航空知識,不到半年馬斯克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並積聚了大量的人脈。
正式成立“SpaceX“之後,馬斯克為秉承一貫的作風,定下了幾乎瘋狂的時間表。早起的員工曾說,當時每天在工廠工作12個小時,然後開車回家睡10個小時,在回到公司繼續工作。身體和心理上都非常疲憊難受,但當時的自己卻深深地愛上了這樣的工作方式。
有什麼比干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更幸福的呢?
SpaceX全體上下鬥志昂揚,隨著目標日期的臨近,每天工作20小時、每週工作6天已成常態,很多人的工作時間甚至更長。
而另一邊特斯拉工廠的節奏,也是快到飛起。馬斯克喜歡把產品的上市時間公之於眾,這就逼迫著特斯拉全體上下火力全開。但就算是這樣,產品交付還是被多次延期,特斯拉終究交出了驚豔的答卷。
馬斯克期望以完美的時間點完成任務,雖有意料之外的困難,難以及時兌現。但這其中的緊迫感,不正是大家全力以赴的關鍵嗎?
結語:
馬斯克想要改變世界,喬布斯想要改變世界,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想要改變世界。我們可能會說,他們都是天才,有著超高的智商,或者有著非凡的機遇——生活在矽谷,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程式設計等等。
但這並不是我們讀書的原因。一本好書,就像朋友,與他們款款交談,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精彩。他們的人生可以如此瀟灑自如,追求自己的使命又是多麼的幸福。
正是他們給我們用於改變的勇氣,正是這些激勵讓我們敢於追求更好的自己。那一絲的觸動,便是朋友帶來最厚重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