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引入阿里投資?原因是快手不應該拿騰訊的錢
昨日傳來訊息,彈幕視訊社群bilibli又於近期獲得阿里投資,36氪報道稱,這項交易已完成,如10月騰訊投資B站一樣,也將採用增資擴股進行。B站董事長陳睿迴應稱,“如果進行增資擴股,公司必須要對外發公告,未經官方確認的傳聞均不屬實”。

騰訊入股B站後,我與上海接近B站的外圍男聊天,談及騰訊入股B站的事,得出一個結論是:內容平臺不應該拿騰訊的錢,至少不應該拿它的大錢。譬如,快手,就很尷尬,小紅書卻是個好案例。
當然,騰訊內容領域的確斬獲不少,如虎牙、鬥魚,兩個遊戲直播之所以接受騰訊投資,原因只有一個,騰訊遊戲太強大了,遊戲直播必須先有遊戲才能做直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兩家勢同水火的遊戲直播社群都被騰訊收編的同時,還需要與騰訊旗下的,NOW直播、QQ空間直播、騰訊直播、企鵝直播、花樣直播、企鵝電競、呱呱和紅點競爭。
鬥魚也好,虎牙也好,拿著騰訊發燙的錢,又要與騰訊旗下產品競爭,其中甘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尷尬的還有快手,短視訊是騰訊之疾,今年重點發力的領域。今年3月開始,抖音、西瓜視訊、火山小視訊等微信分享連結被停,騰訊最初的迴應是,“為避免影響閱讀體驗,分享次數達上限將自動遮蔽處理,次日恢復正常”,再後便是,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冠冕堂皇:“網際網路短視訊整治期間,平臺將統一暫停直接播放。如需觀看,仍可複製網址使用瀏覽器播放”。

封殺抖音的同時,快手的微信分享也被限制——但騰訊並未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騰訊旗下的微視、yoo視訊,均可分享,也能直接播放。 閱讀體驗與政策要求,算是託詞。

今年8月開始,微視甚至在朋友圈拍攝按鈕拿到了一個超級入口,“用微視拍攝”,我更傾向於微視在微信的推廣並非微信事業群所決定的,畢竟,張小龍與他的微信,一向注重產品以及使用者體驗。

短視訊領域的落後,讓騰訊坐如針氈。除了重金扶持微視,惰性思維更認為——最有效的手段還是試圖拖慢抖音的發展速度。
騰訊宣佈網際網路短視訊整治期間,再原有的三款短視訊基礎上,推出了9款短視訊,除了微視,還有yoo視訊、下飯視訊、速看、企鵝看看…這或許就是短視訊整治最大的效果。如此來看,大家對騰訊“投行化”、“沒有狼性”是明顯的誤讀了,一口氣做了12款短視訊,內部賽馬或養蠱,重金推廣,全渠道覆蓋,另一邊則是面向快手、抖音、西瓜視訊等非騰訊的短視訊封殺——這不是沒有狼性,是狼性的立方。

我們回到快手的話題,騰訊與抖音的競爭,快手無辜躺槍,這只是一次美麗的誤會。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快手以及其他內容平臺與騰訊戰略都是不相容的,它們在戰略底層就是相互矛盾的。
網際網路生意本質就是流量生意,變現渠道無非是遊戲、廣告和電商。所謂的消費網際網路。快手的基因是消費網際網路,做內容社群,產業網際網路與快手相去甚遠。
騰訊自營業務,只是兩件事,“內容產業”和“聯結器”,也就是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內容,包括新聞資訊,也包括視訊、遊戲、音樂,以及今日頭條定義的“消費型內容”和閱文的網路原創。內容在騰訊的商業模式中,扮演著極其重要位置——騰訊盈利,基礎時IM,再上則是社交網路,再上則是遊戲等,內容不僅是從IM向社交網路升級的必須品,也是騰訊實現流量貨幣化的跳板。
如電商、搜尋等領域,騰訊可以尋求代理人,通過投資的方式,讓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為之實現騰訊流量貨幣化。但我們也看到了騰訊投資的另一面,QQ音樂、閱文集團、Roit、Supercell等,騰訊謀求的是絕對的控制權。如安全產品,以及瀏覽器、地圖等基礎產品,騰訊依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這是基於騰訊模式的戰略考慮—— 國防安全之外,一切能夠產生流量的內容或消耗使用者時長的基礎服務,必須自己說了算。
短視訊整治期間,騰訊上線的12款短視訊產品,競爭者除了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抖音、西瓜等,自然也包括了快手。騰訊給予京東以資金、資產還有微信入口,給快手卻是隻有資金,甚至還有分享限流,騰訊既是大股東,又是有霹靂手段的競爭高手,的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