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學習不是文化正途
來源標題:快餐式學習不是文化正途
以“5分鐘讀完一本名著”、“10分鐘帶你瞭解歷史”為題的短視訊節目如今受眾不少。顯然此類節目擊中了人們的痛點:一方面渴望文化與娛樂,一方面沒有時間或者捨不得花時間,於是能夠“速成”的辦法就格外受歡迎。但是,這種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會讓你欲速不達、南轅北轍——時間和精力沒少花,但收穫寥寥。
網際網路使快餐文化大範圍流行成為可能,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更給快餐文化按下了快進鍵。就以某知名短視訊應用來說,短短15秒的視訊怎麼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於是只好加快語速、精簡內容。限制節目時長或字數,這是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普遍採取的策略,好處是使用者上傳的內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處是使用者在快速瀏覽中很容易迷失,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認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維趨向於表面化。國內外都曾做過實驗,在瀏覽社交媒體若干分鐘之後,再讓使用者去背誦文章和做數學題,正確率都會下降。
以往人們都認為網際網路拯救了碎片化時間,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效率。但現實是碎片化反客為主,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準確地說是觀看)碎片化的內容。雖然古人也曾有“馬上、枕上、廁上”的利用碎片化時間的閱讀,但所讀的內容並不碎片化。
今天的文化快餐與數十年前的文化快餐相比,一個重要的特徵是逐漸遠離文字而趨向視訊。視訊的直觀、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圖片都不能比擬的。但企圖用短短几十秒的視訊來獲取資訊,其實並不成功,由文字到圖片,由圖片轉到視訊,的確是便捷了,但對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呼叫卻越來越少。人類通過閱讀文字來傳承思想文化的歷史已數千年,而視訊成為媒介主流的歷史不過數十年而已,不論是從人類的認知習慣還是就歷史積累而言,視訊都是不能與文字相提並論的。如果僅僅用視訊作為媒介而遠離文字,那就意味著放棄了一座寶庫,這對於我們傳承文明、創新文化是極為不利的。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絕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