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2000W,網際網路時代不過幾行程式碼
馬蜂窩在自然界幾乎是無敵的存在,除非發生利益衝突,一般沒有動物招惹它。
我們年少時,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膽量或者出於好奇,可能會用竹竿等東西去捅馬蜂窩,但最後卻被弄的狼狽不堪。
現在,我們也偶爾能看到新聞報道消防戰士穿著專業的衣服,用專業的裝置為了保證居民安全去小區清除馬蜂窩, 而最近也有一個“馬蜂窩”被捅了。這個馬蜂窩不是自然界的馬蜂窩,而是旅遊app界的獨角獸——螞蜂窩。
在網路化的時代,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會參考之前使用者對於商品的評價,而螞蜂窩就是依靠大量的使用者基礎,大量的好評率迅速建立起了市場,成為旅遊人士必備的APP。
而就是這個“獨角獸”最近卻因一篇文章惹上了麻煩,前幾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微信軟文迅速發酵,文中指出螞蜂窩2100萬條“真實評論”中有1800萬條是從攜程、美團等其他網站抄襲而來。一時間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螞蜂窩的相關負責人也釋出宣告稱“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螞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整個事件的真假性,我們不做討論。小編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麼多的資料資訊,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取呢?
一,人工獲取。
通過大量的人工貼上複製更改加工變成自己想要的資訊。2000W條資訊的獲取,如果按照100人算的,也需要半年差不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樣的方法費時費力,我想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是不會採用的。
二,網際網路智慧抓取。
1、Pyhton工程師爬蟲資料獲取。
作為IT從業者,應該都聽過pyhton爬蟲這個程式吧。它就像是網際網路上一雙看不見的手,獲取著資訊。我們所熟知的大資料,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利用這個程式會迅速抓取相關的各種資訊,然後建立統一的資料庫並進行分析。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用這樣的程式去網上抓取資訊,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支援。
Pyhton工程師是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都需要的人才,可以根據公司的需求寫一套關於公司需求的程式,啟動後在很短的時間,獲取大量的資料。雖然這樣只是獲取了資料沒有進行處理。但只要公司的伺服器承受得住,如此龐大的資料獲取工程一天之類就可以完成。
2、Java工程師資料處理。
Java工程師地位不低於Python工程師。主要是因為Java語言有非常強大的適用性,同時有較強的資料分析能力,可以將大量的資料加工更改變成自己想要的資料型別。就比如利用爬蟲獲取到的資料都是一些資料詞典或者資料列表,沒辦法直接用。這個時候就需要Java程式設計師來處理了,通過固定的方法,分析每一條資料,然後加工更改,變成公司想要的資料。
Pyhton工程師和Java工程師這兩個工種的合力配合,可以在很快的時間裡面完成資料的獲取和加工。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這也是目前IT程式設計師工資高的主要原因。
3,Web前端工程師資料顯示。
資料獲取並加工之後,最後一步就是要讓使用者看到。這個時候就是web前端工程師發揮用武之地的時候了。通過與Java工程師的資料互動,通過介面的形式,獲取到資料,然後在APP或者PC端的介面顯示出來,他們可以潤色更多的動態和樣式,讓你看到你想看的效果或者你喜歡的效果,讓你更加喜歡這個App或者這個網站。獲得你的喜歡之後,就自然而然的介紹給別人,這個時候大量的分列式增粉的效果就出來了。
這兩種方式分析完了,大家肯定都會覺得第二種更符合現在網際網路公司的運營方式,也只有第二種方式才能持續性的獲取資料資訊。最後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更好的獲取使用者流量、擁有更多的有效使用者就會利用爬蟲技術爬出使用者的興趣愛好、喜歡的風格,然後互動大資料分析通過Java程式設計師的資料加工,讓前端工程師顯示出來你想看的或者你喜歡的資訊,以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應該瞭解了這麼多資訊怎麼來的,為什麼很多軟體給你看的資訊都是你想看的東西。
你以為這是手機自動給你顯示的資訊剛好符合我的心意,其實你錯了!
那是網際網路公司摸透了你,想讓你看到的資訊而已。
最後,小編還是想說:網際網路時代就是大資料的時代,只有我們增加對於大資料的瞭解才能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落於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