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遇冷,消費網際網路紅利開始消失?
美股週一經歷了又一輪暴跌。iPhone供應商下調前景預期致使蘋果股價收盤暴跌5%,並拖累美股科技板塊,其亞太供應商股價也大跌。
蘋果股價下跌只是美股市場劇烈波動的導火索,但這一“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引發了中概股的集體下挫。剛剛結束“雙十一”狂歡的中國電商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週一收盤,阿里巴巴、百度跌近2%,網易跌4.2%,微博跌4.5%,新上市的拼多多跌6%,蔚來汽車跌近2%,趣頭條更是暴跌13%,此外,愛奇藝、陌陌、嗶哩嗶哩、聚美優品等均有2%~6%的不同程度跌幅。
消費網際網路紅利消失?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譚慧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已經看平美股和全球科技板塊一段時間了,主要因為它們的價格反彈過度,並且短期內已經超買,估值相對昂貴。因此我們認為,此次修正對於中期格局是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市場去除部分泡沫。”
除了美股科技板塊整體情況影響因素之外,中概股的慘跌也暗示著中國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可能正在開始消失。
在網際網路消費的帶動下,過去幾年來,中國科技公司享受了無與倫比的高增長,僅2017年一年,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市值就幾乎實現翻番,這也令這些科技公司有更大的資本去做大手筆的投資,比如增加對雲業務、線下實體店以及金融業務的投入。
但現在市場風向開始轉變了,阿里巴巴自2014年來首次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期,其過去一個季度的銷售額也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京東則在上一季度的財報中錄得虧損。
而企業盈利的下滑使得今年以來,中概股科技公司的市值累計蒸發近5000億美元。這也讓今年新上市的科技公司,比如蔚來汽車和拼多多感受到壓力,拼多多在10月份的股價累計下跌33%。
持有74家不同中國科技公司股票的ETF基金景順中國科技今年以來下跌了30%。這也反映了依賴於經濟增長的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失去資本市場的寵愛。聚焦科技的基金普思資本(Prometheus Fund)日前釋出報告顯示,今年是30年來科技公司的高回報率首次開始面臨風險。從各個維度來看,科技公司都在遇冷,無論是從投資數量、規模還是融資量來看,都有明顯的下滑。
中國科技公司正在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監管趨嚴的雙重壓力,尤其是遊戲公司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受此影響,騰訊今年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25%。
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的獵豹移動今年以來股價表現也承受壓力。獵豹移動CEO傅盛在上週烏鎮舉行的網際網路大會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對股價做出迴應。傅盛表示:“股價很低,就有壓力了。不過我覺得美股的機制也挺好的,不會因為一個訊息就漲,要你實實在在把業績做出來。它雖然很殘酷,但也很公平,逼迫企業不斷創新,創新的閉環很關鍵,從機制上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
新規迫使ETF調整倉位
星展銀行(中國)財富管理策略總監鄧志堅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輪科技股的波動與今年9月MSCI表示將對其全球行業分類系統(GICS)的行業標準進行調整有關,主要針對科技行業。首先,主要的中概股科技股,比如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將從MSCI中國指數中的資訊科技IT行業移出,其次,是將電信服務更名為通訊服務,納入週期性板塊,電子商務將轉移至消費品部門,也就是說未來騰訊、百度將納入通訊服務板塊,阿里巴巴則將納入消費品部門。
“這意味著跟蹤科技股指數的ETF要調倉,科技類基金也要調倉,逐步拋售該類股票,所以短期內中概股的震盪也與這一因素有關。”鄧志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是當調整逐步完成,市場情緒就會穩定,再重新關注企業業績時,只要盈利穩定,現在下跌的一些公司估值將會更有吸引力。”
在美股市場低迷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公司開始考慮國內即將推出的科創板。對此,傅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註冊制的好處就是讓市場機制來決定,監管部門只管合規性,而且非常嚴格,流程也很透明。”
摩根大通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執行長、董事總經理黃國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也對科創板興趣濃厚,會密切關注相關細節的出臺。”
責編:石尚惠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