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印度 實戰分享 | 碼腦第8期
「碼腦」是原始碼資本投後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碼會的線下小規模聚會。每月一期,根據當下創業者們最關心的話題和領域,組織碼會的CEO們與專家外腦進行線下的私密腦力風暴,形成聯機學習,共同提升碼會社群的價值連結和創業者個人的學習進階。
碼腦第8期,兩位大咖,螞蟻金服印度總經理Benny Chen,小米MIUI國際總經理馬驥,與原始碼成員企業深入探討出海印度的創業機會。電商、金融與支付、社交與內容、教育、遊戲、線下品類,印度市場有哪些價值窪地,創業者該如何挑選機會?以下為本期碼腦部分精彩乾貨。
碼腦第8期現場照片
出海印度,四類領域創業大機會
分享嘉賓:Benny Chen螞蟻金服印度總經理
1創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站在創業者的角度,現在去印度是比較好的階段。”
印度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產生了幾次跳躍式發展:
- 4G網路的快速覆蓋。
- 智慧手機終端。小米未來兩年在印度市場會達到2億級別的佈局。其他所有中國廠家在未來一年裡應該能到1.5億部以上的智慧手機的出貨量。
- 支付:基礎設施提升。除了印度政府在大力推行電子支付之外,以我們投資的Paytm公司為代表的一些新興支付公司也在出現。螞蟻剛剛投資Paytm時,使用者只有不到1000萬,現在已經超過4億。大家一起把支付這個市場做得更透一些,能夠把今天所有應用COD的比例往下降,這個才是整個市場繁榮的標誌性開始。
我判斷未來2-3年,是這個市場真正能夠發力和往前走的階段。
因為無論是網路還是手機,作為使用者留存基礎都是成立的。後續創業將變得更加容易,創業者能夠把所有的消費和更多的創新往移動網際網路上轉化。
不確定因素是,在這個階段裡面,廣告變現、電商到底能不能真正往前發展,其實都還是未知數。但是,機會和成功率要比過去的兩三年要好得多。
結合人口基數考慮,印度在所有的新興市場中,應該是比較容易發展的一個市場。
Benny Chen 現場分享
2四類領域創業大機會
1. 電商
今天印度的電商都是賣手機的電商:Flipkart和亞馬遜,可能有超過20%的GMV依賴於手機。
我個人認為,印度電商市場,如果定義為亞馬遜類電商,確實已經有所出現。
但如果定義為“C2C”或者是“淘寶”這樣的電商,這個戰爭還沒有開始。
很多印度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很多印度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一樣,只是解決了1.0的問題。只做了怎麼樣把SKU從線下搬到線上,之後怎麼做還不知道,或者說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所以後端整個支付體驗、商家運營、等還差得很遠。
線下,印度90%商品來自於中國,本地是沒有辦法來支撐電商的。今天我們對印度電商定義,還是以手機電商和標品電商為1.0版本階段。所以我認為,電商在印度還存在機會。
誰能夠把長尾非標供應鏈比較無縫對接到印度去,就需要解決物流、支付、退貨的問題。
2. 金融與支付
印度是一個金融監管相對開放而又比較有序的國家。
印度一共約有157家銀行,但90%還是現金交易。
到今天為止,印度大約有2500萬張信用卡,約6億張借記卡,但我們認為,活躍有效的大概在3億到4億張。
印度銀行金融監管是對外資完全開放的,只要資質足夠,可以拿到牌照,在監管範圍之內,74%可以直接申請,74%-100%需要印度央行審批,對外資銀行還是比較開放,但會在資本金上多一些管制。
印度對銀行業首先在功能許可上開放,第二在監管制度上相對比較領先。
今天在Paytm平臺上,銀行卡使用者只是其中一部分使用者。今年整個印度基於UPI的支付可能會有70%發生在Paytm平臺上。
UPI是由印度國家支付公司(NPCI)發起,所謂UPI就是在實時的轉讓系統上面再搭了一層介面,這層介面允許所有銀行通過一點接入。
比如說我要轉賬給某個人,只需要知道他和銀行卡號繫結的UPI ID就可以。Paytm就把UPI作為一個資金渠道,可以綁自己的UPI進來,不管你用的是什麼銀行卡,所有的支付還是能通過場景進行交易完成。
印度金融資訊入口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比中國領先,Aadhaar系統,即印度的數字身份證識別系統。
2009年開始,印度政府大規模Aadhaar推廣工作,所有老百姓被叫到線下點裡去拍照、拍眼膜、錄指紋。到現在印度14億人中,有10億人的Aadhaar資訊已經錄入進來,這個在全世界都是比較領先。
今天Paytm所有的使用者,都必須用Aadhaar的實名認證,而且實時校驗。
下一步印度可能還會在指紋、人臉、虹膜識別上開放一些,金融相關的資料資訊將進一步豐富完善。
3. 泛娛樂內容行業
比較看好泛娛樂化賽道,我覺得印度人民對娛樂的消費就是剛需。
在國內娛樂和內容消費相對不是剛需,因為大家選擇比較多。但因為基礎設施原因,是印度線下服務非常少。所以使用者對視訊類和內容類消費存在著巨大的空間。
我去看了一下十年前的資料,國內在十年之前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千元智慧機”時代,當時手機閱讀是很熱的賽道。
讀書付費,大部分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客單價非常低,但復購率比較高,就是因為這些人可能線上下得不到太多的消費選擇。
印度除了上層的五六千萬人之外,大多數人也處於這個狀態中。他不一定是買不起,而是因為線下沒有這個渠道。
我們從Paytm渠道看到的資料也能反映,印度使用者對遊戲等泛娛樂付費在逐漸變好。
4. 教育和線下品類
在教育行業裡,我們也看到一些比較好的公司成長得比較快。
滿足吃住行之後,很多印度家庭跟中國確實比較像,在教育上的需求和投入也比較高。
另外前面也提到過,印度線下各類消費供給還是很匱乏,存在著大量從零到一的機會。
印度網際網路創業的時機與機遇
分享嘉賓:馬驥小米MIUI國際總經理
馬驥 現場分享
1印度這個國家
1. 人口與宗教
印度人口大概在13.4億,預計很快會超過中國。2017年印度人均GDP大約1900美元,大約是中國的五分之一。因為人口規模近似,印度經濟總量基本是中國的五分之一。
印度國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整個國家都適合居住,但中國基本上西部都是山區和戈壁灘。
印度人口分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紡錘形,而且印度平均年齡只有28歲,是一個人口年輕的國家。第一,印度在過去30年當中並沒有推行計劃生育;第二,人口的平均壽命其實比中國要低一點,所以在7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中國是明顯要大於印度。因此中國在未來可能面臨老齡化的壓力會更加大一點,而印度人口分佈非常好,年輕人非常多,無論是勞動力還是消費都會好一點。
2. 語言
印度有22種語言,而中國的語言較為統一。地圖上不同顏色標註了不同區域的語言,印度主要兩種語言:英語和印地語。
圖片來源:網路
雖然英語和印地語是最重要的兩個官方語言,但其實英語覆蓋率並不高,只有一些上流社會的人才能夠熟練地掌握英語,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還是使用本地語言進行交流。
根據谷歌預測,到了2021年,印度網際網路使用者中非英語人群會佔絕對的主流,也就是未來整個印度市場網際網路的爆發是在非英語市場。這點對於創業者的啟發就是一定要做好本地化,做好對印度本地語言的支援。
甚至現在,印度有些APP連英語都不支援,只支援本地語言。
可以看一下手機廠商所需要基本支援的13種語言。
圖片來源:網路
3. 手機終端
截至目前,功能機還是佔印度市場主流,功能機與智慧手機的比例大概是4:3,大約有4.4億功能機,3.3億智慧手機。整個智慧手機的發展是從2015、2016年開始整體爆發,發展迅猛。
從手機(包括功能機)滲透率來看,印度每百人手機的數量是88部,而中國是102部。
看一下印度智慧手機和功能機出貨的廠商分佈情況,左邊是智慧手機的情況,右邊是功能機的情況。
圖片來源:IDC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從2017年開始,中國廠商全面崛起。2017年Q3開始,小米就成為了印度出貨量第一的公司,市場份額達到了26.8%,第二是三星,第三是vivo、聯想和OPPO。Reliance集團成立了一個純4G的運營商叫Jio,同時它也在發力終端。從2017年開始迅速成為功能手機出貨量第一名。
我們在當中還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公司的影子,可以說整個印度的手機行業實際上是被中國人壟斷了。
到了2018年,小米手機的份額繼續增長,2018年Q1小米的份額已經達到了30%。相信隨著時間的增長,中國廠商的份額會越來越多。
4. 4G網路
整個印度其實幾乎已經被4G訊號覆蓋了,這一點在全世界範圍都是比較罕見的,特別是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這一切都是在三年內完成的。
但是印度基站數量其實要比中國少很多,所以訊號質量是不如中國,上網速率會比較低。手機網民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印度目前是33%,其實滲透率已經比較高了,但依然有一個Double的空間。
流量價格方面的情況,印度平均每GB流量是15盧比,差不多1.5元人民幣,而在中國,每GB流量價格在20元人民幣左右,且套餐外價格更貴。印度的流量非常便宜,幾乎可以認為是不要錢。
印度運營商基本套餐差不多30塊錢人民幣一個月,可以在這一個月中每天使用1GB的4G流量,而且超出了不扣費,只是降速而已,這是印度比較特別的地方。
從流量的使用消耗來看,印度從2016年Q3有一個大飛躍,這是因為Jio推出了近乎免費的4G流量服務。
2016年,隨著中國資費下調和中國網際網路服務豐富,包括4G到來,整體中國的流量消耗也在上升。中國今年Q1資料顯示大概是3.3GB每個月,而印度是2.5GB左右,所以中印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圖片來源:中國工信部及印度電信管理理局 TRAI
智慧手機快速覆蓋和整個流量資費下降以及運營商網路覆蓋,都給印度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帶來了極好的基礎。
5. 創業環境與政策
印度雖然基礎建設相對中國比較落後,也存在一些類似於腐敗、低效問題,但是印度政府還是推行了非常多的政策鼓勵整個印度網際網路發展。
圖片來源:嘉賓整理
“數字印度”,過去印度整個身份證體系是非常不健全的,國家花了很大力氣推出了電子化身份證體系。還有寬頻和移動網際網路基礎建設,這些從Jio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
“初創印度”,政府鼓勵創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稅收減免還有一鍵快速註冊等等,鼓勵整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發展。
“統一稅制”,過去印度邦與邦之間是比較分裂的。比如我從A省到B省去運貨,需要停下來在B省的收費站交稅,這個對於印度整個經濟發展很拖後腿。印度政府推出了統一稅制,把這個稅改成四個檔次,提高了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轉效率,減少邦與邦、省與省之間的制度差距。
6. 印度APP
現在印度是全球第二大APP下載國。
首先保有量大,而且都是新興使用者,需求量比較大,目前流量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很多APP開發者剛進入印度市場時大量買使用者,這也使得整個APP下載呈現繁榮。
但由於手機記憶體低和一些APP不注重本地化,解除安裝率也很高,整體留存比較差,這對在印度創業或者網際網路從業者來說,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件事情。
人均使用時長上,印度大概在3個小時左右,少於中國的4.2小時。但印度使用者對內容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的,所以時長一定會快速增長。印度對內容和文娛消費需求量非常大,可能比中國要更旺盛一些。
既然是創業,就要考慮收入情況。我這裡只是說下載APP付費以及在APP裡面內購的情況。
在2017年,整個印度的APP付費下載和APP內購消費只有2100萬美金,約1.4億人民幣,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對比中國是330億美金,也就是2150億人民幣左右。
根據eMarketer的預測,到2020年印度網際網路廣告效益是排在倒數的。
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裡,印度的整個廣告或者流量變現都會比較艱難。
2細分市場機遇
1. 社交媒體/IM
在IM上,Whatsapp在印度非常流行,Facebook基本上已經贏了這一仗,其他公司想進入還是比較難。
但是在新型社交媒體方面,如果做好本地化,還是有機會。因為Facebook畢竟是一個全球公司,而印度又是一個地域性比較複雜的國家。
比如印度本地社交產品Sharechat,它不支援英語,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印度本土語言,整個產品的調性和Facebook非常不一樣。只要做好本地化內容與服務,社交媒體依然有比較大潛力和機會。
2. 電商和支付
在印度,小米手機絕大多數是通過電商銷售出去的。印度的Flipkart、亞馬遜和小米其實是印度最大的三家電商,小米網是第三大的電商。
印度電商雖然客單價低,但是人口量大,整體規模可以排到全球的第九名。從複合增長率來說,印度和印尼在全球分別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
從網購行為滲透率來看,印度只有10%,而中國達到了68%,還有巨大空間。所以電商在印度有著非常大的潛在機會。
印度電商的主要代表就是Flipkart和亞馬遜,還有一些像Myntra這樣小的電商,也在快速崛起。
但是它的問題在於:印度女性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特別少,女性使用者地位相對較低。所以瞭解這個國家,對網際網路創業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eMarketer
再說一下支付,今天超過60%使用者網購還是用貨到付款,而且如果把線上支付再拆開,大多數還是銀行卡支付,而不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
整體來說,印度是一個現金社會,電子支付還是相對比較落後。有一個轉變是2016年年底的“廢鈔行動”。因為普通人沒有安全感了,開始轉向銀行儲蓄,所以極大地促進了整個電子支付發展,但是整體比中國還是差非常多。
在下圖中可以看到移動支付的數量和金額有一個巨大變化,因為2016年11月廢鈔行動所帶來的一個翻倍的變化,在這之後慢慢趨於平穩,這說明要改變印度普通使用者的支付習慣,可能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而中國這個過程發展比較快,大概用了5年左右,就已經轉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基本上甩掉錢包的狀態。這裡有個猜測是,印度會不會跳過銀行卡時代,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我覺得是有可能發生的。
銀行卡只是作為一個基礎建設有待普及,但是終端使用者還是用線上的方式來完成支付的行為,而且這個滲透過程的發生也許會比中國快一點。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3. 視訊與直播
中國APP使用時長在社交和視訊的集中度非常高,其實印度在這一點上比中國更明顯。
在印度,YouTube日活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甚至比Facebook高,已經達到了WhatsApp的水平。
另外一個比較好的產品是MX Player,量也非常大,這也是為什麼Times Internet要去收購它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款值得關注的是UC的產品VidMate,這其實是一個地下的產品。因為它涉及到一些版權的問題並不能夠在Google Play上架,但也能達到15%左右的日活率,所以至少從純粹業務層面也是比較成功的產品。
印度在2018年以前幾乎沒有短視訊,但在2018年以後出現了比較誇張的增長,代表產品是Muscial.ly和Vigo Video,都是頭條的產品。
印度創業者不太懂內容創業這件事情,不像中國整體對於網紅的理解和控制,包括整個產業鏈條的打造,已經非常成熟了。現在頭條系列產品至少目前還是佔了領先地位,但我個人還是依然看好印度短視訊的機會。
視訊另外一個分支就是直播,印度現在直播市場比較小。
印度做的比較好的主要是BIGO Live和live.me。整體來說,印度的直播基本上在過去一兩年沒有太多發展,背後可能是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原因。比如女性地位還比較低,而且都很保守,無法支撐內容創作。
另外一個原因是直播需要打賞,而打賞需要付費,但是印度市場現階段還是很難做付費。我個人覺得對投資者或創業者來說,印度市場直播在當前階段的機會不大。
結論:
- 印度未來內容消費還是以視訊為主。圖文消費受制於印度教育水平和多語言運營難度,由圖文消費轉向視訊消費過渡期大概率會在印度直接被跳過。
- 體育類視訊還是有明顯機會,也不一定侷限於板球,只不過它會呈現一個和賽制相關的週期性趨勢。
- 短視訊的機會非常巨大。
印度現在比較火的手機遊戲包括Candy Crush,Ludo King(飛行棋遊戲),8 Ball Pool(檯球遊戲),地鐵跑酷,CallBreak Multiplayer(棋牌遊戲)等等,主要以休閒小遊戲為主。
PUBG在今年釋出之後,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從資料上來看,一款遊戲在印度能夠日活率達到4%其實是比較高了。
但休閒小遊戲門檻相對沒有那麼高,所以去印度做小遊戲還是比較有機會,只是要做成爆品會比較難,也很難理性地去分析什麼遊戲一定會火。從時長角度來看,如果刨除王者榮耀這個特例,印度人至少是和中國人一樣喜歡玩遊戲的。遊戲創業在印度的一大難點是變現,特別是遊戲內購,在印度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3結論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其移動網際網路相當於七八年前的中國,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
印度跳過了PC直接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雖然基礎設施薄弱,但同時又在迅速提升,所以大量普通使用者或者說是下沉市場使用者能夠進入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