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專注於音樂的人工智慧APP,喊歌名就能聽歌
【獵雲網(微信:)杭州】11月9日報道 (文/盛麗豔)
達達是個音樂愛好者,隨身帶著Bose耳機,家裡備有全套音響裝置。聽音樂能讓他感到放鬆和快樂。
這正與他現今的創業專案相契合,“發條”是科大訊飛旗下基於車載場景的語音工具,在探索了導航、語音傳送微信訊息、音樂等功能後,團隊將具體方向定為音樂。
目前它已上線安卓客戶端,可通過語音控制音樂播放。播放過程中發條app會自動尋找版權歌曲,並開啟網易、騰訊、蝦米等音樂客戶端,無感切換,使用者不必再為找不到版權歌曲而苦惱。
孵化於科大訊飛,嘗試導航等多個方向
ofollow,noindex">科大訊飛 在人工智慧app上的嘗試由來已久,在阿里、小米等巨頭都爭相推出人工智慧硬體時,科大訊飛與和移動正在打磨“靈犀語音助手”。靈犀是一款將重點放在app上的語音助手,在二三線城市積累使用者數過億,沉澱了大量語義處理資料。
數年耕耘後,團隊發現手機天然地使用視覺觸控的方式互動,即便是iPhone自帶的Siri,開啟率也堪憂。想要切實地攻入這一市場,需要瞄準一個具體場景。
車載是團隊首先瞄準的場景,開車恰好是一個需要“一心二用”的場景,手機的視覺觸控並不適用,純語音互動產品存在剛需。
場景確定了,那要做什麼功能呢?
專案經理達達的想法是儘量做得更垂直,他認為如果人工智慧既是播音樂的DJ,又是管天氣預報和鬧鐘的管家,還當新聞播報員,使用者的指令必須非常完整,才能被精準執行,而這種說話方式是違背自然語言習慣的。他為發條選擇了三個嘗試方向,微信、導航、音樂。
科大訊飛和靈犀語音助手的積澱,為發條提供了助力,確定方向後沒多久,產品即上線安卓平臺。
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語音實現微信回覆,比如對著手機說,“今晚回家吃飯,發給爸爸”,訊息即刻傳送。“但我們也遭遇了許可權問題,微信沒有開放API,使用者進行授權操作較為繁瑣,且有安全性問題”,達達分析道。
導航服務同步上線,使用者可直接點開發條的桌面懸浮窗,說出地址,如“杭州西溪溼地北門”,發條自動跳轉至高德、百度等手機地圖,並開始導航。投入市場一段時間後,團隊發現不少上班族跑的都是熟悉的路,需求頻次不高。因此,導航也被確認為並非未來的主方向。
一番嘗試和摸索後,團隊將音樂播放確立為核心功能,並將在不久後進行產品迭代,新版本將只提供圍繞音樂而產生的服務。
收緊戰線,發力音樂
想體驗發條的音樂功能,你甚至不需要觸碰螢幕。對手機喊“上發條”,螢幕立即被喚醒,並跳轉到發條app主頁。
發條所提供的人工智慧音樂服務,與現有的產品主要有三點區別:
1.開放說法。相比其他助手,不再出現“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這種情況,無論使用者怎麼說,都會播放音樂。除了“來一首xxx的xxx”這種常規說法以外,也支援直接說歌名、歌手名,歌曲別名等,如:說“抖音”會直接播放抖音歌單、說“98K”會播放抖音98K配樂單曲HandClap、說“延禧攻略”或“灌籃高手片尾曲”等,都可即刻完成指令。
2.全網搜歌。發條從一開始僅支援單曲搜尋,到支援歌手、專輯,甚至是歌單內容。
3..版權自動判斷。不僅僅是單曲,歌手、專輯一樣會進行版權判斷。
除了這些已經實現的功能之外,發條還在探索音樂場景下的混合語種識別。即中文歌手唱的英文歌,或英文歌手的中文別名,以及小語種音樂內容的識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歌曲的播放仍然在各大音媒客戶端完成。若使用者喜歡的音樂由網易持有版權,發條app會開啟網易雲音樂,並完成歌曲播放,資料同樣沉澱在音樂軟體中。它在幫助使用者找到版權持有方的同時,也在注意規避對其利益的損害。
在問到發條未來盈利模式,以及AI能力如何落地變現時,對方迴應道發條APP本身會一直以免費形式存在,但不排除會打造以AI+音樂為主垂直硬體類產品。
團隊目前共有20餘人,專案經理達達曾是O2O明星專案“風先生”的聯合創始人,產品經理李政怡此前於騰訊任職。現由科大訊飛孵化,未來有可能走獨立融資路線。
專案:發條
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網址: xz.voicecloud.cn/resources/clockworkPC/index.html
AD:12月7-8日,北京望京凱悅酒店!獵雲網邀您共赴創投盛宴“ 聚勢謀遠 創變未來—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 24大獎項 330榜單 3000+企業參選 獎項投票已開啟 邀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