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張明雲的知識共享

消費者退燒後,知識付費的模式究竟還行不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2018年以來,朋友圈販賣知識焦慮的公開課和網路課程變少了。 觀察身邊的小夥伴,很多小夥伴因為知識焦慮購買了大量知識付費產品,但一年下來卻發現這些知識根

“教育+小程式”沒有說的祕密

【編者按】從2017年1月上線至今,微信不斷給小程式開放許可權,探索新的可能。與以內容為主的公眾號比起來,小程式支援更多形式的功能和服務,更適合企業在微信端進行服務或推廣。而目前已經超過10億線上使用

短書:線上教育,知識付費未來的發展趨勢

知識付費市場自2016年初迎來小風口,短短兩年間經過一輪資本的洗禮後逐漸迴歸了本質。行業洗牌之後留下了踏實做產品、勤懇引流量的平臺。那麼這些留下的選手將選擇什麼生存哲學?又該如何轉型以面對新的形勢? 目前頭

共享充電寶:從“百電大戰”到“生死局”!

本文原作者為零售商業評論,轉自公眾號零售商業評論(ID:lssync),由品牌實驗室推薦閱讀。 過去的一年,可以說對於共享模式是大考之年,先是共享單車OFO面臨生死局,摩拜被指虧損嚴重拖美團後腿,

獨角獸原形畢露

“DAU超1億”、“準備IPO”、“正在大規模擴張”……看了這些報道,你興沖沖往某獨角獸公司投簡歷,卻在入職不久就收到裁員通知。 “XX行業第一股”、“公司單KOL單日營收破億”……你興奮了,重倉這支股票,

1746084729.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