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生意怎麼做?聯網平臺四大功能來助力
物聯網企業有很多種,專攻感測器、晶片的,主打通訊模組的,深耕平臺建設的,或者紮根在各垂直行業領域的……產業鏈的豐富超乎想象,時代背景下,大家都將成為物聯網企業。
但這時,隨著裝置和人之間各種遠端互動的擴散,物聯網解決方案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加複雜和動態,將涉及更大的裝置生態系統,並且比傳統的企業應用軟體發展得更快。
如此一來,物聯網的發展似乎挺費勁?但我們一直在說的就是,別忘了物聯網平臺的樞紐作用。
一、物聯網平臺是企業發展前進的新車輪
物聯網平臺起源於物聯網中介軟體的形式,其目的是在硬體層和應用層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管理二者之間的所有互動。這時,通過不同的協議和網路拓撲,物聯網平臺將完成從裝置端收集資料、配置和控制遠端裝置、管理裝置以及空中韌體更新等任務。
尤其為了用於現實中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物聯網平臺有望支援與幾乎所有的連線裝置間的整合,並與裝置使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相融合。這種獨立於底層硬體和懸垂軟體的特性允許物聯網平臺以十分簡單的方式管理任何型別的連線裝置。
再往後,物聯網平臺更加懂得根據客戶需求定製了。它們在硬體和應用層引入了各種有價值的特性,比如前端分析、裝置上的資料處理、為基於雲的部署提供元件等等。
這樣的發展歷程下來,我們能夠看到,物聯網平臺最核心的行為準則是,幫助客戶實現從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的構建,減少企業重複造輪子的低效性,讓大家更加專注在最擅長的核心業務之上。
二、我們能用物聯網平臺做什麼?
物聯網平臺是企業發展必要的工具。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型別企業應用時的側重點不盡相同。
1. 智慧裝置供應商和初創企業——管理優化
- 發展痛點:缺乏連通性、軟體易用性不佳、服務和內容的單一、商業模式不明顯……
- 改善方式:通過聯網平臺,企業可以為產品配備遠端控制和實時監控功能、增加可配置的警報和通知、可插入的雲服務,並且實現與消費者的智慧手機和其他裝置的整合。
- 案例舉例:深智雲智慧門鎖解決方案、機智雲智慧管家APP
2. 工業、農業和運輸部門的公司——成本優化
- 發展痛點: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管理方案落後、割裂的煙囪式系統……
- 改善方式:收集感測器資料之後,通過物聯網平臺,企業可以實時進行生產分析,進而完成預測性維護、生產管理、工藝流程優化等目標,最終在降本節能、高效運營上體現成果。
- 案例:根雲智慧機床解決方案、華為車聯網解決方案
3. 智慧城市與智慧能源整合商——優化開發
- 發展痛點:應用開發不足、平臺建設不夠、專案間缺乏有機聯絡、資訊孤島產生……
- 改善方式: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龐大的物聯網產業結構中,系統整合商的地位極其重要。物聯網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開發物聯網基礎設施,用最高效的形式,為客戶打包提供譬如聯網汽車服務、智慧電網計量、空氣質量監測、智慧建築部署等典型的功能服務,加速端到端的一體化。
- 案例:阿里ET城市大腦、遠景能源江陰分散式風電專案
4. 零售、醫療、接待和旅遊領域——提升客戶體驗
- 發展痛點:渠道依賴、營銷體系建立難、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 改善方式:這類領域十分講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服務,確保客戶與企業間的無壓力互動。這種情況下,物聯網平臺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彙總分析,一些精準營銷、遠端醫療等方案將從中產生,進而節省雙方的溝通時間,使業務更體現出策略性。
- 案例:萬里雲遠端醫療監測方案、阿里雲零售大資料分析解決方案
管理優化、成本優化、簡化開發、提升客戶體驗……在不同的行業型別裡,物聯網平臺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式,推動了整個大產業的變革。
三、 支撐產業變革的物聯網平臺關鍵能力
看懂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通過幾個層次,掌握平臺基本的功能組成。
首先,平臺通常位於雲或者現場資料中心,裝置連線到平臺,可以直連,但在目前邊緣計算的趨勢下,很多情況中裝置會首先連線到物聯網閘道器,進而才與平臺建立通訊。
而且,一個物聯網平臺本身可以分解成幾個層次。
底層是基礎設施級別,這是支援平臺執行的東西,使用者可以在這裡找到容器管理、內部平臺訊息傳遞、物聯網解決方案叢集的編排等元件。
然後是通訊層,為裝置啟用訊息傳遞。換句話說,這是裝置連線到雲以執行不同操作的地方。
往上便能接觸到平臺的核心物聯網功能。包括最重要的資料收集、裝置管理、配置管理、訊息傳遞,OTA軟體更新等等。
在核心物聯網功能之上,還有另一個層,它與裝置之間的資料交換關係不大,而與平臺中的資料處理有關。視覺化、生成自定義報告、規則引擎、分析、警報通知等功能都將在此建立。
以上一般是通用功能,而目前市面上相互競爭的平臺還會提到另外一些點,比如安全性,比如彈性部署能力,比如允許使用者新增自己的特定於行業的元件和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定製化服務……
四、 車輪滾滾向前,物聯網平臺的進化之路還很長
正如Gartner曾預測下一代商業生態系統將越來越數字化、智慧化和互聯化。物聯網平臺在這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自然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需求門檻。
1. 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s)
“數字化雙胞胎”是指以數字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物件,通過提供真實世界裝置和系統的全面數字表示,模擬物件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從而對外部和內部事件做出更快的響應,提高企業產品研發、製造的生產效率。
概念很深,但我們可以通過下面一段話嘗試理解。
“到了2035年,當航空公司接收一架飛機的時候,將同時還驗收另外一套數字模型。每個飛機尾號,都伴隨著一套高度詳細的數字模型。”美國《航空週報》兩年前的預測,正是對Digital twins作了鋪墊。
數字雙胞胎的範圍很廣,從資產庫存、預測維護、事件模擬到使用分析,統統都有覆蓋。而數字雙胞胎的實現,需要物聯網平臺提供高度靈活的裝置管理功能,可以根據用例處理任何複雜程度的裝置。
2. 人工智慧
隨著物聯網專案的不斷落地與普及,我們越來越期待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從收集到的資料中提取更多的見解。
自動駕駛、機器人、智慧醫療、人臉識別紅綠燈等等這些,都是已經在實現或是可以期許的未來。那麼,為了支援這些尖端的解決方案,物聯網平臺的設計必須與人工智慧系統靈活整合,並提供可伸縮的、有彈性的裝置編排。
3. 從雲到邊緣
使計算和資料處理能力更接近於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裝置終端,這是物聯網平臺近來受到關注的最大原因。
通過雲和邊緣的結合,企業可以更高效實時,輕鬆迅速地處理當下業務。當然,向邊緣的演進並不容易,物聯網平臺在作為開發工具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穩定支撐起資料計算中心的作用。
總結
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潛藏著物聯網平臺的眾多落腳之處。聯網平臺的四大功能——裝置管理、連線管理、應用使能、應用分析,恰恰與文中提到的裝置管理優化、成本優化、一站式開發、提升使用者體驗有著直接關係。我們也還可以期待,未來插上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翅膀的IoT平臺,將成為物聯網企業積極擁抱的物件。原因無他,但好用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