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全國重點城市成交全面回落,買賣雙方信心不足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ofollow,noindex">「 現領觀察」(ID:xiaoershuyouhui) ,作者: 貝殼研究院 ,36氪經授權轉載
2018年以來全國二手房市場經歷了先升溫後降溫的變化過程。三季度全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比二季度普遍回落,均價趨穩或下跌,買賣雙方市場信心不足,價格上漲預期鬆動。住房貸款利率保持在高位,市場需求受到抑制。預計四季度及明年二手房市場形勢將延續低迷態勢,且會向新房和土地市場傳導,進而導致房地產投資下行。
▼
重點城市市場溫度普降,市場信心不足
(一)成交普遍回落,均價下跌或趨穩
三季度,貝殼研究院監測重點11城二手房市場的交易量比二季度明顯降溫,11城總體成交量比二季度下滑33%,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0%,成交絕對量略高於2017年二季度低谷時期水平。前三季度重點城市經歷了先升溫後降溫的過程,一、二季度成交環比分別增加11%和23%。在部分城市調控加碼和信貸繼續收緊的情況下,三季度市場重回降溫通道。
從成交來看,三季度重點11城成交環比全面回落。具體來看,三季度青島及深圳受2018年調控加碼影響,成交環比分別下滑62%及42%,降幅較大,其中青島成交量連續6個月環比下滑;杭州成交量連續5個月環比下滑,三季度成交環比下滑59%,降幅居11城次位;天津、北京兩城在二季度市場反彈的基礎上高位回落,降幅分別為56%和35%。
從成交均價來看,三季度重點城市均價環比下跌或趨穩。11城中有7城均價環比下跌,4城均價環比上漲,漲幅均在3%以內。均價下跌的城市中,成都、青島兩城在調控加碼影響下跌幅分別為8%和6%,跌幅居11城前兩位,其中青島均價已連續4個月環比下跌;上海均價環比下跌5.6%,自去年5月以來上海二手房均價下跌期已持續17個月。均價上漲的城市中,杭州、北京環比漲幅分別為2.3%和1.6%,漲幅比一季度明顯收窄。
從更大範圍來看,全國100個重點城市中,6月以來二手房掛牌價下跌的城市數量呈現增加趨勢。
(二)房源端信心不足,客源端入市積極性低
業主掛牌量開始下滑,已入市業主預期鬆動,掛牌價趨穩,調漲佔比下滑。從業主掛牌行為來看,三季度有4城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增速明顯收窄,其餘7城掛牌量環比減少。新入市的房源掛牌均價環比漲幅較為溫和。從調價情況看,三季度調漲房源佔比普遍回落,青島及杭州等城回落明顯。
重點11城三季度新增帶看量仍處在下行趨勢中。青島、杭州新增帶看環比分別下滑36%和32%,絕對水平降至2017年以來低位。一方面年中市場需求顯現疲態有所回落,另一方面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導致入市積極性降低。
市場成交節奏繼續放緩。三季度11城成交週期比二季度均有延長,有6城購房者成交週期是自2017年以來的歷史最大值。
(三)房貸利率走高,購房交易槓桿下降
7-8月重點城市個人購房按揭貸款利率處於2016年以來歷史高位,受利率走高影響購房交易槓桿下降。以北京為例,貸款成數及貸款成交佔比較前期有明顯下降,北京二手房交易中平均貸款成數降至2017年以來低位,7-8月貸款成交佔比明顯下滑。受公積金貸款政策調整影響,預計9月貸款成交佔比有進一步明顯下滑。
預計四季度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難有起色
從二手房新增帶看量表徵的潛在需求來分析,三季度多城新增帶看量在低位趨穩,年末可能會出現季節性翹尾。但同時市場的下行壓力相對於上行動力更大,調控依舊高壓,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依舊較高,首套購房群體購房難度增加,中間改善性換房需求得不到滿足,投資投機性需求在房價波動下逐漸退出市場。在房地產稅、國家巨集觀經濟環境等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市場預期鬆動,信心弱化,預計四季度及明年市場難有起色。
二手房市場需求的疲弱會在不同市場與不同城市之間傳導。在之前的上行週期,不同市場、不同城市輪動上漲來自於換房市場的聯動效應,現在這一聯動效應開始發揮反向的作用。
(1)新房與二手房的換房鏈條受阻,兩個市場同步下行。上一輪上升週期主要是由改善性換房需求釋放形成,二手房換新房是大城市的通常路徑。在二手房市場成交量下降時,新房市場需求也會不足。在換房難度加大的下行市場中,高性價比“限競房”的去化並不及預期,庫存也在持續走高。
(2)全國跨區域換房的鏈條斷裂,不同城市同步降溫。一線城市市場的持續低迷會減少需求外溢,加上嚴厲的限購,周邊城市的市場會回到自身人口需求的基本面軌道,難以上升。隨著棚改貨幣化有序退出,三四線城市向上級城市換房的動力也因“失血”而減緩。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降溫使得城市間的換房難以持續。
受此影響,我們預計明年房地產市場比較悲觀,將可能出現:
(1)新房二手房總體成交量下降;
(2)重點城市房價趨於平穩或小幅下跌,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
(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不排除下降;
(4)部分負債較高的開發商出現資金斷裂風險;
(5)地方政府因土地流拍而出現財政收入緊張或融資能力減弱的風險;
(6)貨幣派生能力因房貸減少而下降,造成貨幣供應減少;
(7)居民財富可能因房價下跌而出現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