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關鍵時刻的同學情:錢袋寶孫茳濤
八年抗戰之後,美團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2018年9月20日,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如願在港交所敲鑼,憑藉51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繼BAT之後的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
一路走來一路戰,好戰的王興一條血路終於殺了出來,看到了明天的曙光。
或許成功者總是敬仰,然而成功者為什麼成功及成功者背後所經歷的事情被人遺忘,今天GPLP君就給大家講一下美團背後的兄弟情,顯然,美團不是靠王興一個人戰鬥,王興的背後是美團諸多兄弟一路扶持的結果。
美團的故事——創業維艱
苦盡甘來,苦吃多了,屬於美團王興的幸福也就來了。
剛做美團時候的王興,其實諸事不順,2010年3月4日成立之後,困難重重。
比如在融資方面,剛開始的美團其實是落在了拉手、糯米甚至是24券的後面(雖然現在這些公司看不到了蹤跡,然而,當時可是異常火爆),直到2010年9月,美團才第一次獲得千萬美元級別的風險投資。
可以想象,在3月之後到9月這段時間,其實,王興一直都在找錢,只是,他面臨的都是拒絕。
向苦而生,創業者的早期都是苦的。
剛度過了生存的艱難,美團又迎來了資本寒冬。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2011年-2012年,資本寒冬的到來差點讓整個團購行業面臨滅頂之災,幾乎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團購網站倒閉,美團為了活下來,也不得不收縮規模,從消費者自身出發,艱難的活了下來。
王興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新一輪更激烈的戰鬥隨之而來,這一次,美團面臨的競爭對手是網際網路巨頭BAT的直面競爭——2013年8月,百度宣佈向糯米網戰略投資1.6億美元,獲約59%股份,成為糯米網第一大股東;2013年12月,淘寶推出“淘點點”。2014年2月,騰訊與大眾點評宣佈達成戰略合作,投資入股20%,外賣品牌“餓了麼”開始出現在大街小巷。
當然,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結果了。
這一仗,美團該怎麼打?王興沒有來得及休息就又不得不投入到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
或許,不僅僅是做團購,而是在更龐大的O2O市場與阿里巴巴、騰訊這些巨頭們過招才是王興的夢想。
一句話,王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關於O2O戰略,王興想了很久,公開資料顯示,負責美團貓眼電影業務的徐悟透露,早在2011年他入職時,王興就告訴他,團購只是美團的冰山一角,是美團切入更加龐大的O2O市場的切入點。
或許,王興是這樣一個人,困難越大他就越興奮,經歷前兩次的創業之後,他的抗壓能力早已急劇增強,因此,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恐慌。
在艱難中,王興重新調整戰略——美團不光做團購,而是將自己定位於中間交易渠道,是消費者和商戶之間連線的紐帶,他們重新開始做O2O的閉環:使用者線上篩選產品和服務,線上支付,線下享受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叫做O2O。只不過,與傳統電商相比,美團更加註重對產品和服務的體驗,而且與其他團購不同,美團重視的是弱勢的消費者。
以Groupon為例,在消費者與商家之間,Groupon將商家排在第一位,在Groupon看來,美國的消費者很強勢,他們就是幫商家做營銷的平臺,然而在國內則完全相反,在中國,消費者很弱勢。
2011年3月4日,美團網在成立一週年之際正式宣佈過期包退計劃啟動,在3月31日之前,美團網把過去一年內1000多萬未消費的團購款返還給相應的美團使用者,成為中國首家推出過期包退及消費者保障計劃的團購網站。
或許,結合中國國情來運營,贏得了消費者就贏得了市場,在團購行業如此,在O2O行業同樣如此。
為了對抗BAT巨頭,美團採用了垂直領域分頭進擊的策略。扮演排頭兵的是電影票(2012年電影貢獻了美團接近30%的交易額,藉助完全基於移動端的貓眼電影,美團將業務覆蓋到了電影營銷、團購、訂座、評價和交流的所有環節。
我們可以想象戰爭的慘烈,美團一個創業公司對抗以BAT為代表的千億級企業,戰爭是如何艱難:資料顯示,2015年,美團各條戰線虧損嚴重,上半年月均虧損額大約為6億元左右,相當於每進賬1元就同步淨虧損2.7元,在2015年上半年的總虧損額超過36億元。
最終,打了兩年,在資本的推動下,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昨天雙方浴血奮戰,今天我們握手言歡,明天我們共創未來。”王興在內部郵件中以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總結了這場世紀大合併。
GPLP君覆盤美團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創業8年,王興能夠創業成功,其美團管理鐵三角功不可沒——王興和王慧文是清華同學,2003年底兩個人一起退學創業,後來王興的中學同學陳亮加入,一起創辦校內網,賣掉後,王慧文、賴斌強和陳亮一起創立了淘房網,2010年,王興給王慧文打電話,希望一起再次創業。很快,他們就再次聚到一起了,創立了美團網。
十幾年之後,他們依舊在一起,如今,王慧文是美團點評餐飲平臺總裁,帶領美團外賣在一路征戰當中走到現在,陳亮是美團平臺及酒旅事業群總裁——或許,創業的旅程就是如此,在數次爭鬥當中逐步尋找光明,唯一不變的就是同學兄弟情。
“穆榮均認為王興很努力,從不停止嘗試;陳亮說是因為團隊一起高速成長;王興認為是契約精神。”美團的成功,大家都認為是彼此的成就,恰同學少年,在最好的時代上演最美好的青春年代。
其次,資本的力量也不可忽視,據說在美團與大眾點評、餓了麼三方混戰的關鍵時刻,美團最終成功收購大眾點評,據說紅杉資本功不可沒,後來每次融資當中一直加持,當然,BAT的先後入場自然讓美團成為頂級網際網路公司,比如後期,依靠騰訊的支援,2018年4月,美團成功收購摩拜。
一句話,同學和資本成為美團成功的兩條腿。
美團關鍵時刻同學情:錢袋寶孫茳濤
王興是一個重情義的人。
因此在關鍵時刻,其同學都能夠肝膽相照,比如,在王興此前數次創業失敗後,王興的大學同學一直陪伴其左右,在美團創業八年過程中一直陪伴至今,其亞傑商會的同學孫茳濤也更是給力,直接通過售出錢袋寶幫助其補短板,在支付牌照環節助力。

這涉及到另一段美團往事。
2016年6月,由於缺乏支付牌照,央行約談並叫停美團支付,責令美團3個月內將支付功能下線整改,不久之後,美團支付下線。
此刻,王興該怎麼辦?
不服輸的王興開始補短板,全力以赴收購支付牌照,沒有牌照猶如沒有身份證,那麼,對於掌握自己命運的牌照,他該找誰來幫忙呢?
這個時候,王興想到了一個人,孫茳濤,當然,也是這個兄弟幫了王興。
其實,201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孫茳濤就認識了王興,甚至在2010年,他還邀請剛剛創業美團的王興參加他所在的亞傑商會的創業培訓課程。
那一天晚上,二人共住一宿舍,徹夜長談。
不過,彼時,誰也沒有看上誰。
“我當時沒有覺得王興東西多好,他看我們的東西也挺不屑的。我覺得從現在來看,覺得我們的東西確實格局太小。”孫茳濤對GPLP君回憶說,當年,儘管親如兄弟,但雙方均對各自的創業專案並不看好。
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感情。
五年之後,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的美團如日中天。用了7年時間,美團的範圍從電影票、酒店、旅遊拓展到餐飲外賣,幾乎覆蓋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擁有上億使用者,甚至開始籌備上市。
這個時候的錢袋寶,由於聚焦在支付行業,在繼續發展的話很難做大。
“我們一直覺得錢袋寶是個二流的支付公司,如果今後在網際網路以及支付的下半場上想再有所突破的話,其實有點困難。錢袋寶這八年在巨頭的夾縫中發展,確實有所成績,但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能夠留給我們十年的時間發展業務。行業形勢瞬息萬變,綜合多方面原因,在獨立發展和併入大的網際網路集團當中我們還是選擇了後者。”孫茳濤公開回憶說,“微信和支付寶從C端著手,部署成本很低,放張紙片二維碼就行了,而我們要放幾百塊錢的機具,抵達過程也需要人工成本。微信完全可以非人工,店鋪老闆自己就可以去網站申請二維碼,打印出來貼在收銀臺就行,不需要有人上門鋪設。所以我們當時判斷,微信二維碼一定會大量普及。”
當然,現在回頭來看的話,孫茳濤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則異常準確——微信和支付寶近年來在支付領域對對手的毀滅式衝擊,如果繼續執著下去,孫茳濤及眾多兄弟創立的錢袋寶可能同樣不能倖免。
與其如此,他們還不如主動加入大的網際網路集團。
孫茳濤要為股東投資機構和錢袋寶的兄弟們考慮——2015年,神州數字背後的投資機構諸如高榕資本等面臨退出的壓力,而擁有期權的高管們也都人到中年,他們需要資本。
權衡多方面因素,孫茳濤萌生了退意。
一個想買,一個想賣,而且又是自家兄弟,看起來美團收購錢袋寶順理成章。
客觀來講,從牌照來講,錢袋寶牌照齊全,擁有銀行卡收單、網路支付、移動支付全牌照,以及外匯支付;其次,錢袋寶過去專注於支付行業,建立了完備的支付、清算、風控、合規系統;最後,在被併購之前,錢袋寶已經登陸新三板,其財務規範,而且在較為穩定的經營情況和網際網路金融相關領域的熱門概念,錢袋寶在三個多月時間中吸引了30多家A股公司前來表達併購意向,有的公司甚至願意出資幾十億元。
最重要的,與其信任別人,王興更願意信任同學孫茳濤,對孫茳濤來講亦同樣如此。
美團與錢袋寶的談判順理成章,而且,理解王興的苦衷,厚道的孫茳濤還主動提出:多要股票少要現金,以緩解美團的現金壓力。
同學如此,美團王興自然感動不已。
如今,美團上市之際,GPLP同樣不得不感慨,世界上真正有一句話,叫做“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做人要厚道”,或許老天會給最終的回報。
“錢袋寶就像我們自己創造的一個寶寶一樣,我們也希望它能夠在我們手上發展的更好,而不是說只能在二三線公司裡邊晃悠直到最後沉淪。美團點評合併之後,已經有大概六億多的使用者,450萬左右的商戶,是中國網際網路當中非常龐大的新生力量。如果我們能跟上美團點評的這趟車,對錢袋寶、對員工、對企業的品牌和股東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出於這樣的原因,股東會也就比較樂觀的接受了這次的交易。”對於此次合併,孫茳濤回憶說,此後,錢袋寶團隊和員工,包括董事長魏中華、CEO蕭瑩、COO陳曦等高管和團隊一起隨公司加入美團點評。
如今,沉寂兩年,孫茳濤開始選擇了繼續出發,2018年1月,通過收購,孫茳濤成為神州數字佔股51%的控股股東,2018年7月,神州數字(08255.HK)公佈,神州數字中文名稱由“神州數字銷售技術有限公司”更改為“神州數字新金融科技集團”。
這也預示著,孫茳濤將開始了系列動作。
“我們希望利用新科技技術,能夠給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賦能,提供一些金融支援和支援。這是我們業務重大方向調整。”對此變革,神州數字行政總裁及實際控制人孫茳濤如此表示說,他們希望為世界上更多有需求的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新金融服務。
沉寂了兩年,順利完成了錢袋寶的轉型及退出,孫茳濤開始重新起航——如今的他一方面將其神州數字的原班人馬進行重新整合,一邊將履行完在美團職責的錢袋寶干將們一一召回;另一方面,則從市場上廣攬賢才,金融、區塊鏈、資本運作、品牌營銷等等此前多年創業歷程中所缺少的人才被一一補齊。
作為王興的同學,孫茳濤要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