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看改革
證券時報記者 張楊
回顧不長的成長曆程,猛然發現原來生活早就不是小時候的樣子。細數起來,感受最明顯的,還是最近十年。
十年前的筆者,還在上大學。而大學,是大多數我們這一代人真正離開父母、走向獨立的開始。記得高中時學校是不允許用手機的,上了大學,我才擁有了第一臺真正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臺2G彩屏的諾基亞。後來大學期間陸陸續續換了幾次手機,品牌都是諾基亞。
直到本科畢業,我的手機換成了當時流行的諾基亞3G全鍵盤手機E72i。儘管是3G手機,但受到當時3G網路建設和手機本身系統的影響,也就是當普普通通的2G手機來用,功能無非是打電話、發簡訊,就連查郵件等功能也都是形同虛設。這部手機我一直用了7年多,儘管本科畢業後我就買了第一部蘋果手機,由於蘋果手機電池不給力,這臺可以待機一週時間的諾基亞E72i我依舊在用,直到它實在是太破舊太過時了,我才依依不捨地用另一臺蘋果手機代替它。
我本科畢業後的手機時代,已經是蘋果的時代。儘管它比其他品牌的手機價格高出許多,儘管它的電池真的不給力,但不可否認,我周圍的人越來越多開始用蘋果。而中國,也在短短几年內成為了蘋果產品的消費大國。不僅如此,很多人的手機更換速度基本可以與蘋果手機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同步。事實上在國外,很多外國人並沒有用蘋果手機,很多甚至仍在用2G黑白屏的手機。這背後的原因,除了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的不同之外,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有錢了,有了更強大的消費能力。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改革開放。
本科畢業以來,我先後用了好幾部蘋果手機,型號不斷升級,價格也越來越貴,從幾千塊一直到過萬元一部。最近一次換手機,我卻換成了國產品牌——華為。是的,如你所見,華為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一點不比蘋果遜色,價效比更是超強。最關鍵的,它是真正的國產品牌,每次用它接打電話都會感覺腰桿兒挺直。在我的影響下,家裡上上下下都開始用華為,擁護國產品牌。事實上,在國外,華為品牌也已經成為足以和蘋果並駕齊驅的手機品牌,甚至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受歡迎程度勝過蘋果。
國產品牌的強大,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我們從最初的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問題,到後來的逐漸富裕,能買得起國外品牌,甚至成為全球奢侈品的消費大國,再到如今中國的製造業不斷髮展,足以與國外品牌PK。這些歸根到底都是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
不僅手機如此,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從原來的穿衣要布票、顏色只有灰和藍,到如今中國成為紡織大國,穿衣不愁,國際大牌隨便買,設計師品牌層出不窮。我們從原來吃不飽,吃飯要糧票、肉票,到如今中國成為產糧大國,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全國、全球各地的美食都可享用。我們從原來幾乎沒有私家車,到如今許多城市家家都有一輛車;從原來清一色的洋品牌,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國產車在路上飛奔……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用了短短几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使7億人口擺脫貧困,逐漸走向富裕。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遠在貧困線之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堅定走改革開放的道路的前提下,這些地方的困難僅僅是暫時的,中國未來的發展必定讓全球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