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軟國際解放號:“雲集”改革的力量
走進新時代,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區域乃至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在描摹和構築一個關乎發展的新的夢想。
江蘇南京,發出“5年、10年後拿什麼和其他地區競爭”的沉甸甸的“南京之問”,提出舉全市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以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為代表的一批“產業地標”。
彼時,總部在北京、已是國內軟體巨頭的中軟國際有限公司,同樣提出了企業的“發展之問”:跨越營收百億元大關後,如何高質量發展,躋身“世界級”軟體企業?
一個要做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一個要打造世界級的軟體企業,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重大歷史節點,站在高質量發展時代潮頭,“南京夢”與“中軟夢”交集相融,今年1月,中軟國際解放號總部“駛”入這座中國軟體名城。
重建軟體產業生態,助力打造數字政府;共襄創新名城建設,攜手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載新使命,朝著新目標,在鄭和下西洋600多年後的今天,同樣以南京為起點,中軟國際解放號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聚力“軟體名城” 解放號南京起航
“名城+名企”,會釋放怎樣的疊加效應?
1月29日,南京市政府與中軟國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軟國際解放號總部專案落戶中國(南京)軟體谷。解放號的定位是專業的線上交易及開發管理的軟體生態雲平臺,寓意“解放IT生產力”。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網際網路+軟體交易服務平臺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軟體產業發展。
“中軟國際選擇在南京佈局具有引領性、顛覆性的解放號專案,充分體現了遠見卓識和戰略眼光,體現了對南京營商環境和發展潛力的高度信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簽約儀式上說,南京是國家第一個認定的“中國軟體名城”,正在舉全市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以雙方合作的新起點,將助推中軟國際加快向世界級企業邁進,為南京建設國際軟體名城和創新名城提供有力支撐。
像中軟國際這樣級別的“軟體航母”,選擇停靠“南京港”,有著現實和長遠的考量。中軟國際董事局主席、執行長陳宇紅說,當前,“大平臺、小公司”正成為軟體行業的變革方向,實施解放號總部專案,是中軟國際把握行業發展趨勢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南京創新氛圍濃厚、創新生態良好,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121’戰略、建設創新名城,更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更深層次原因是,中軟國際去年營收超過100億元,正處在“百尺竿頭”下一步往哪走的發展“十字路口”。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智力密集型”發展模式,一味做大“人頭經濟”規模,終會觸到管理、成本、效率的“天花板”。“軟體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的靈魂。我們有BAT這樣的世界級網際網路企業,卻沒有像微軟、SAP這樣的世界級軟體企業。”中軟國際有限公司高階副總裁居琰坦言,與世界級軟體企業動輒千億級營收相比,國內軟體企業不僅營收規模小,核心技術也受制於人。如何運用改革開放思想在軟體行業營造一種全新的生態?解放號誕生之日起,就承載中軟國際高質量發展的全新使命:打造專注於軟體開發領域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軟體產業新生態。
取“解放號”之名,寓意“解放IT生產力”。作為中國最大的軟體生態雲平臺,自2015年6月正式商用至今,平臺已入駐近35萬優質開發工程師、1.5萬家供應商,累計發包金額超過25億元。
解放號南京起航,正逢其時、恰逢其勢。南京高校、科研院所眾多,人才儲備豐富;調高產業座標,南京提出由中國軟體名城向世界軟體名城進發;解放號所在的雨花臺區獲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中國(南京)軟體谷去年又摘得首批“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桂冠……“南京乃至江蘇各地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的打造,以及軟體谷內集聚2000多家各類軟體企業,為我們打造新生態新平臺提供了豐厚的供需資源。”居琰激情展望,通過5到8年時間整體營收規模進入世界前十,再造一個“中軟國際”,成就世界級軟體企業的新夢想。
打破“資訊孤島” “雲集”改革力量
“雲集”——解放號在南京打造的第一個核心解決方案,今年一經推出,迅速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建設數字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繞不開的核心要素就是軟體。但長期以來,政府部門在軟體採購這一環節存在“短板”。南京江北地區一位街道負責人說,軟體不像硬體設施、建築工程,一看就知道造價成本、質量好壞。很多供應商推銷時吹得天花亂墜,用起來卻到處是BUG。往往過了幾年,軟體系統就因缺乏運維而“崩潰”,再去找售後,原來的軟體公司都已經倒閉不見了。只能再掏錢購買,重複投入造成巨大浪費。至於軟體產品質量好壞的評判,政府部門缺乏專業力量,只能“碰運氣”。
“硬幣”的另一面,廣大軟體企業卻難以承受“供給端”之重。統計顯示,目前我國85%的軟體公司是員工不足百人中小企業。這些軟體企業疲於維護客戶關係、催工程款項等瑣事,長期為“活下去”的問題而發愁,很難全力投入研發核心技術。怎樣減少溝通成本、將中小軟企的生產力解放出來?成為整個行業的“痛點”所在。
瞄準供需兩端“痛點”,“雲集”方案從孕育之日起自帶“改革基因”,使命維新。
“雲集”全流程應用路徑一目瞭然:在開始階段,解放號為軟體企業精準畫像,同時“雲集”政府需求,幫助政企精準對接;在招投標階段,通過大資料技術打破“資訊孤島”,消除“圍標陪標”現象,將招投標時間縮短30%以上;進入專案實施階段,以前招採完就是終點,解放號認為這只是起點,將為供需雙方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全流程服務,確保開發過程不跑題、不走偏;到了驗收環節,提供專業諮詢和線上驗收服務,改變“外行看不懂、內行看笑話”的弊端;到了使用環節,還將提供進行運維服務和軟體資產的管理。針對軟體企業開發能力不足的問題,中軟國際還將提供專業技術支援服務。真正實現“花最短的時間,找到最合適的軟體供應商,保證專案按時完工投用”。
善弈者謀其勢。為“雲集”改革的力量,中軟國際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可謂“不計成本”。“平臺上發包的軟體採購專案,中軟國際都能做得了。”解放號執行總裁童強說,解放號的“初心”,就是要打造一個完全透明公開的網際網路+軟體交易平臺,從發包、開發、運維、修復、評測到監理……把軟體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管起來。進而迭代成為軟體行業的生態平臺、大資料平臺以及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雲集”的創新探索,得到政府部門的熱切迴應。今年9月,南京市財政局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市推行“網際網路+軟體交易服務平臺”新模式,實現資訊化專案集約化建管。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評價, 該專案實現了與政府採購平臺資訊共享,對輔助政府預算編制規劃,推動軟體交付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完善政府供應商信用體系,提高政府財政資金使用效能,以及促進本地軟體產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
截至11月15日,南京市累計106個共3250萬元的資訊化專案在“雲集”平臺上發包對接。同時,解放號對600多家本地政採供應商進行了精準“畫像”,初步建立起軟體供應商信用大資料平臺,實現了建立誠信體系、淨化生態環境、支撐產業優化“三位一體”。
助力“智慧城市” 重構“軟體生態”
8月31日,第十四屆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產品和資訊服務交易博覽會盛大召開。由中國軟體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南京)軟體谷和解放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創新政府資訊化建設模式,助力數字經濟發展”2018南京“雲集”分論壇同時舉行。來自南京、西安、廣州,成都、福州、上海等軟體產業城市的政府官員、業界專家、軟體企業家共聚一堂,就“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展開深入交流探討。會上,基於解放號軟體雲生態平臺建設的“網際網路+軟體交易服務平臺”引發各方強烈關注。
“未來,各類資料在軟體驅動下,未來將會像物理、化學一樣成為社會基礎性知識;會像工業社會中的鉗子、扳子、改錐一樣成為基礎性工具;會像螺釘齒輪一樣成為智慧社會生產最基本的零件。” 解放號圖靈研究院執行院長吳辰曄認為,全新的“數字世界”不僅將極大改變工業生產面貌,更將全面改變政府與社會的溝通互動關係。中國軟協常務副祕書長陳寶國則給出一組資料:目前全國GDP排名前50城市的軟體相關投入約為329億元,在總體公共預算中佔比僅為0.5%,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為此,中國軟協正與中軟國際攜手構建“中國軟體產業大資料平臺”,協同各方共同構建中國軟體創新新環境、匯聚軟體改革新力量、營造軟體發展新生態。從而助力打造真正的“數字政府”,進而“驅動世界”。解放號到底解放了什麼?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楊洋說,通過解放號的“大資料+知識圖譜+產業關聯”分析,與交易中心共享企業“畫像”,給交易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的資料服務,營造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實現政府軟體採購降本增效。中國(南京)軟體谷高新局局長榮飛認為,解放號實現了“解放兩端、雙邊賦能;雲集改革力量,構建軟體產業新生態”,從而讓真正有實力的軟體企業心無旁騖抓創新,得以脫穎而出。
“南京經驗”引得地方政府紛至沓來。7月,解放號與鎮江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網際網路+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打造鎮江產業改造提升與創新發展的城市名片;10月,中軟國際與西安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雲集”方案在西安落地,通過創新政府採購交易模式及專案管理模式,推動軟體產業轉型升級……解放號解決方案部總經理華峰激情展望:以南京為“母港”,不斷複製政企合作的“南京模式”,解放號將快速駛向全國,駛向全球的“產業藍海”。
“每一個時代的變革都離不開思考者的印記,每一次國家的振興都需要探索者的前行”——中軟國際官網首頁上的這句話,為解放號的創新實踐寫下鮮活註腳。
文字轉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