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大敗局,“死亡推論”正在上演
2016年的3月,ofo創始人戴威給出一則死亡推論:
今天,“死亡推論”似乎正在上演
截止12月21日,申請退押使用者已超1000萬人,這意味著,ofo需要支付近10億元,更為致命的是,使用者正在離開。
跪著也很難活下去
ofo的CEO戴威11月28日在公司內部信表態:哪怕跪著也要活下去。
“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需堅守信念,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和機遇的並存,只有在最危險的時候才能真正讓我們破釜沉舟、向死而生。”戴威說。
可這個冬天,對於共享單車雙擎之一的ofo來說顯得格外寒冷,不斷有ofo準備破產重組的訊息傳出。在國內外資本都不再燒錢製造“風口”的當下,無論對於ofo的戴威,還是其他創業者來說,這個冬天將格外漫長。跪著,也很難活下去。
2017年,20國青年評出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為中國新四大發明時,中國人很高興,外國人很服氣,但不到一年時間,摩拜賣身美團,哈羅站隊阿里,ofo堅持“獨立發展”而度日維艱,迅速退去光環墜落凡間。
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進入2018年,ofo開始壞訊息不斷。
諸如ofo曾力推的海外業務,自6月開始,已經撤出或暫停在澳大利亞、印度、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業務。12月,ofo完全退出日本,印度業務資產被收購。
除海外業務線全面收縮外,其三、四線城市的業務也在不斷拋棄。在ofo體系中,部分二線及幾乎所有三、四線城市均為“空軍”。作為ofo曾經高速開城的歷史性產物,“空軍”一度承載著戴威擴充套件業務外沿的野心。但遭遇危機後,“空軍”部隊的調整卻也首當其衝。表面上國內外業務線的全面收縮,實質上是資金鍊的緊張。
此外,今年以來,因拖欠貨款等問題,ofo已多次被物流方和自行車供貨方告上法庭。僅拖欠上海鳳凰貨款就高達6815.11萬元。
ofo緊張的資金鍊,傳導到了使用者的押金正常提取上。有使用者反饋ofo的押金退款週期延長,由原來1-10個工作日延長至1-15個工作日。
今年11月,ofo搬離理想國際大廈總部,對外聲稱是租約到期。看來理想大廈並沒有幫助戴威實現理想。
創業者的夢想,誰來接盤
2017年,在幾番燒錢大戰之後,ofo投資人朱嘯虎在呼籲“ofo和摩拜只有合併才能盈利”,畢竟他是過來人,經歷過滴滴和快的兩軍對壘死傷慘重的戰爭。對此好意,戴威婉言謝絕,“非常感謝資本,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2017年12月,見過世面的朱嘯虎以30億美金估值套現走人,2018年4月,摩拜以27億美金估值被美團併購。之後ofo還有被併購的機會,但都被戴威拒絕了。5月15日,在拒絕了滴滴的潛在收購要約後,戴威號召大家戰鬥到底,“如果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未來將保持獨立……”
過去10年,是中國風險投資最瘋狂的10年。中國不僅有2b模式,2c模式,還創造了2vc的模式,瘋狂燒錢→擠死競爭對手→壟斷市場→不斷融資→估值越來越高。創業者都想靠模式快速發展,很少有人關心公司的經營管理,只要能快速擴大規模,就能拿到更多的融資,只要能拿到更多的融資,就能把規模做的更大,創業者急功近利,投資人也樂見其成,反正總是有接盤俠。
一位ofo內部人士表示,共享單車原有的盈利模型並非不成立,但資本的催熟打亂了行業穩紮穩打的可能性,也斷送了共享單車企業獨立運作的機會。他至今仍無比惋惜曾無限接近成功的ofo與摩拜合併一事,“如果成了,現在的格局將全然不同”。
事到如今,單車也只能成為巨頭線下流量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很可惜卻也無可奈何”。
然而,即便被巨頭收入麾下,接下來該如何協同?如何與既有系統不產生排異?如何避免大幅虧損?最直接的則是該如何消化天量債務?對於巨頭,同樣道阻且長。
年輕人的驕傲,終敵不過現實的殘酷,中年人也一樣。羅永浩吹了一路的牛逼,把錘子吹成了錘子,口氣越來越大,公司奄奄一息。
ofo已經死了,只是他的死訊被人掩藏,祕而不發罷了。他的墳墓,早已修築完成,花20億美金打造,黃色的,金光燦燦。
ofo的陪葬品,是上千萬輛的單車,這些小黃車在資本的推動下侵襲了大街小巷,可大多數在不久後,就被廢棄在單車墳場。今年,吳國勇的作品《無處安放》震撼了國人。在廈門同安,35萬輛單車堆放在一起,“堆疊成山,車架扭曲變形,車鏈脫落,車把等零件碎散一地。”這樣的墳場,吳國勇找到20個。
共享經濟應該怎麼做
ofo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實際上,共享經濟能有效的提升社會資源利用率,順風車則是共享經濟的完美體現,而共享單車只是共享經濟的偽命題。
一開始ofo如果通過積極的轉型尋求更有價值的盈利模式,注重質的變化而不是量的競爭,保持良性增長,那麼ofo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巨頭;但ofo在盈利模式受限、單車受損極高的情況下,還盲目擴張,最終在無法準確轉型的困境中墮入深淵。
共享經濟已經成為了現在創業者追求的熱點話題,但希望ofo的衰退能讓那些上頭的創業者冷靜下來,學會思考共享經濟的本質。
共享經濟不應該是通過盲目的增加供給來創造需求,應該從根本出發,一是完善平臺整合社會閒置資源功能,實現閒置資源共享;二是以質為主,合理供給激發良性需求,平衡社會供給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