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雙11”,阿里向左,平安向右
我經常被問到,未來10年會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的確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未來10年什麼不變?如果你能夠找到不變的規律,就應該把所有的資源All in進去。”亞馬遜CEO貝佐斯的這一番話不無道理。
縱覽國內外的一流企業,似乎也都是奉行以“不變”應“萬變”的成功準則,專心打磨具備長期價值的產品及服務,進而構建行業壁壘,比如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
儘管創業風口不斷更迭交替,金融行業創新增多,但如今已是三十而立的平安一直沒有盲目追逐風口,而始終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堅持“科技引領金融,金融服務生活”的理念,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為發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並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
一、想你所想,“天降財神”打造消費盛宴
12月23日,以“在一起,財美好”為主題的中國平安“1.08財神節”正式啟動,從產品種類、優惠力度都透著滿滿誠意。而作為“金融界的雙11”,這一連辦五屆的活動也足以供人管中窺豹,一探平安對綜合金融服務的專注度。
此次財神節,平安優選了使用者青睞的“爆款”金融產品進行組合,在開闢“福祿壽禧”四大專區的基礎上,推出18大爆款組合、上千種金融產品,涵蓋各個領域,選擇空間更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強活動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其還推出了“全民瓜分一噸金”的活動,使用者通過“財神節”官方活動頁面或登陸中國平安旗下口袋銀行APP、金管家APP、好車主APP、陸金所APP等即可參與遊戲,每天通過簽到、互動以及分享活動頁面便有機會獲得黃金券和投資券,參與瓜分一噸金。
可以說,本次財神節再次創造了一場消費盛宴,以更精準、多樣、優惠的金融產品,滿足了使用者省時、省心、省錢的金融消費需求。
正如平安集團聯席CEO李源祥表示,近年來廣大消費者的訴求日益多元化,不僅希望得到更多優惠,還希望省時省心地一站式購買多個產品。而這次平安財神節以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方式為依據,將使用者金融財富需求更細分化,為後續的全方位滿足需求奠定了精準的使用者洞察基礎。
優選爆款產品背後,潛行的是平安的底層科技實力。平安重構了金融消費中消費者、產品與場景之間的關係,用科技的力量給財神節續寫了新精彩。
產品銷售以“讀心”、“攻心”為上。平安基於平臺沉澱的海量消費大資料進行市場分析預測,在語音、影象識別及陸金所KYC4.0系統搭建的全方位使用者畫像的輔助下,既保證了財神節提供的產品能精準洞察客戶之剛需,更在使用者消費的前中後期都實現了優質、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同時,憑藉強大的線上平臺,其還設計了主賬戶體系,客戶通過一個賬戶入口便能掌握所有資產資訊,打破了以往金融消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辦理流程。由此平安也將完成使用者、產品、場景之間的高效連線,為連年攀升的財神節銷售記錄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皓哥認為,無論是升級綜合金融服務還是主賬戶體系,皆源自平安能設身處地站在使用者一方,“急其所急,想其所想”,由此,“財神節”並非是簡單的造勢和商家自嗨,而是真正塑造了平安更立體、可靠的品牌形象。
二、內外優勢耦合,助推綜合金融再升級
在1958年出版的《人際關係心理學》中,奧地利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提出了關於外因與內因的歸因理論,為後世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研究思維模型。而在商業領域,歸因同樣適用。此次財神節落地的勢能,也源自平安四十年外部環境走勢以及三十年的內功修煉。
外部機遇釋放:在經濟轉折時期,消費者避險意識上升,健康保障、財富保值增值等意識也進一步強化,金融消費需求因此呈現增長趨勢。
其一,健康險需求與日俱增。現代都市人面臨太多生活壓力、揹負太多責任,“未雨綢繆”逐漸成為我們最基本的一項人生規劃。並且,在人口老齡化以及慢性病低齡化的雙重趨勢之下,人們對健康的投資也愈來愈多,壽險、健康險等市場迎來快速增長。從下圖艾瑞資料來看,2020年健康險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6%,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
點選檢視大圖
其二,財富保值增值意識強化。曾幾何時“負利率”還是聽上去痴人說夢的傳說,但在如今的經濟下行的環境下,人們不禁也要開始憂慮起自己的錢袋子。下行週期讓人厭惡風險,更關注手中資產的健康程度。據平安銀行私人銀行《2018高淨值人群財富安全感報告》顯示,55.22%的人關注財富增值。也就是說,隨著財富和投資的不確定性增加,國民在理財方面追求更高的安全感,對資產配置需求也更多元化,用以對衝市場風險。這些客觀的外部環境變化,都刺激了整個金融消費市場的發展。
內在優勢沉澱:面對行業兩大增長趨勢,平安“全軍出擊”,通過產品、科技、使用者三方協同,賦能以財神節為主的創新金融服務落地。
圍繞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為兩個主軸,目前平安的業務已輻射至金融業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能同時提供保險、銀行及投資等全方位金融服務的企業,產品線齊全,堪稱“一條龍服務”。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基於多年的探索與沉澱,平安財神節才得以千款產品齊上陣,包括平安銀行“成長系列”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安人壽零錢保等精選爆款,綜合金融模式日趨成熟。
科技決定了一家企業的長期競爭力,這在資訊時代的今天尤其適用。平安深諳這個道理,把科技作為金融業務的內生動力,從以傳統金融為核心的1.0時代,成功過渡到科技賦能傳統金融的2.0時代,最終朝著3.0的開放式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穩步前行。
以此為宗旨,平安在過去十年已累計投入500億用於研發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深度聚焦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兩大領域,幫助核心金融業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體驗,強化風控,不斷提升競爭力。同時,通過輸出創新科技與服務,搭建生態圈與平臺。有了科技創新精神,大象亦可起舞,這也是為什麼平安能在財神節上大放異彩,在AI助理、智慧理賠、智慧網點的基礎上,提升壽險、產險、銀行運作效率,推出更具市場針對性的複合金融產品。
簡而言之,平安以產品、科技為地基,經過時間積累逐漸搭建起一座龐大的綜合金融帝國。這樣的成長曆程雖然難以複製,但對於行業而言無疑是倍具參考價值的。
三、重構金融消費,行業下半場“在一起財美好”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細微處見大千。財神節的表象之下,寓意著平安的戰略迭代與升級。平安在開啟3.0時代之後,未來也將揮起行業下半場發展與較量的指揮棒,決斷一方。
正如冰山之上的外顯部分,使用者體驗往往最為直觀。不斷升級迭代的平安能讓使用者享受到更為極致的金融消費體驗。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客戶價值。而平安從保險業務起步,自我迭代,構築了保險、資管、銀行等綜合金融服務框架,覆蓋面不斷擴大。不僅把握了金融科技的發展浪潮,還在技術、產品的集中統一下,針對C端/B端客戶不同的需求快速反應,帶來全新的金融消費體驗。
前面我們提到的此次平安財神節的兩大亮點——綜合金融產品和主賬戶體系,就是平安在使用者體驗優化上的一次成功踐行。通過企業內部產品的全渠道打通,讓客戶享受到保險保障、投資理財等一攬子專業綜合金融服務,免去諮詢多家機構、打理多個賬戶等麻煩,而此類差異化、個性化服務也將吸引更多使用者,形成流量的滾雪球效應。
通過此次活動,平安將挖掘新的盈利增長點,長期能得到更為清晰的消費者畫像,不斷豐富、完善金融產品線,夯實領跑者地位。
一方面,新需求孕育著新市場。在平安以更人性化的綜合金融產品與服務,精準觸達使用者五花八門的個性化金融產品需求時,其主賬戶體系也能覆蓋使用者更廣闊的生活場景,架起使用者和平安財險、壽險、理財等業務線之間的橋樑。因此,在交叉銷售的基礎上,平安將進一步強化商業變現能力。
另一方面,依託龐大的銷售資料,平安得以分析市場的金融消費偏好趨勢,越來越懂使用者,反哺後端金融解決方案的創新,進而提高使用者的認同度與好感度。平安的護城河,愈發深不可測。
最後,之於整個行業,平安所引領的綜合金融升級,也將快速推動金融服務機構進入下半場的較量,要求行業競爭對手進一步強化產品整合能力,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無論是在“+科技”還是“+生態”賽道上,平安始終一路狂奔。而作為頭部玩家,其隱藏在財神節中的前進方向,也將深刻啟發行業的其他玩家:金融行業的下半場將從單品競爭過渡到全品類、全生態的競爭。一來,各業務間需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用更完善的金融服務培養忠實使用者;二來,綜合生態也將延伸產業邊界,為企業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這種新的競爭維度將倒逼行業上演一出“良幣驅逐劣幣”的好戲,產生良性競爭,行業資源趨優集聚,激發出更多的行業探索和創新,不斷強化金融機構的服務實力,最終也將提升使用者的消費體驗。在供需一體的蓄能下,金融界的消費升級浪潮,也將更加來勢洶洶。
四、結語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金融行業,與其空懷壯志,倒不如像平安一樣腳踏實地、付諸行動,實現從0到1的突破之後再構建頂層設計,放眼更高的戰略目標。如此一來,平安的“金融+生態”願景也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