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百度的餐飲SaaS“頭號打手”為何陷入欠薪、裁員?
虎嗅華東報道
作者 | 範向東
年關將近,又到了裁員旺季。今年的網際網路裁員潮來得格外凶猛,連大公司都大量裁員,更別提腳跟還沒有站穩的獨角獸、創業公司。
最近,網上傳出“客如雲欠薪”“二維火降薪”的訊息,這兩家都是餐飲SaaS賽道頭部玩家,客如雲曾被百度看好,二維火有螞蟻金服加持。按道理,餐飲是弱週期行業,冬天到了就少收點租子。無奈的是,客如雲、二維火身處阿里和美團的交戰區。
今年“寒冬”中的一大奇景是獨角獸流血上市。據統計,2018年23家已上市獨角獸企業中,二級市場估值低於一級市場估值13家,上市後破發16家,破發率70%。虧損上市,商業模式行不行得通都是個問題,這輪新經濟公司IPO浪潮,更像被外力推上去的。
說到“助推”,我就想起ofo。共享單車從誕生起就被資本催熟,中期則成為了巨頭競爭的砝碼。更無語的是,兩年幾十億美金砸下去,共享單車還沒摸索出合理可行的盈利模式。最大的“罪人”,只能是戴威了。
講這麼多,其實想引申出當下新經濟創業的情況:巨頭為了鞏固頭部地位,對外投資或親自下場,不斷拓展上下游等關聯業務,形成一個個中心化生態。創業公司大多數業務單一,上大船有更大概率活下去,背後的資本也喜聞樂見,但如果不能上船,就有必要想一想自己會不會被巨頭幹掉。
降薪不如被裁員?
“客如雲欠薪”和“二維火降薪”的訊息在微博、脈脈平臺上已經被討論了一段時間了。
據參與微博話題“客如雲欠薪”的“W莽子”“涼72132”“Cooki-可琪”等爆料,客如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欠薪2月之久,高層、核心產品團隊和底層員工都有離職,直營分站撤銷,直營團隊欠薪,工廠停產欠薪,裝機用二手頂替,而原因則是因為融資沒有到賬,大股東錢包生活涉嫌非法借貸已經撤資。
來源見水印
而客如雲是坐過國內餐飲SaaS頭把交椅的,曾經在新三板上市,不過今年4月從新三板退市。從其業績披露看,2017年客如雲營收2.2億元,虧損超9000萬,2016年、2017年兩年共虧損約1.5億元。
至於虧損原因,客如雲表示其在全國多個城市設立銷售分站,新增人員帶來人工成本和房租水電等成本費用的增加,導致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下滑。
據脈脈已實名宣告使用者“張順”在9月的爆料,“客如雲已經把所有的客戶資料賣給了口碑,已合作的客戶系統強制升級為口碑的系統”,且內部管理比較混亂。這一爆料被客如雲運營經理郭強回懟,稱並非資料倒賣,而是“達成雙品牌合作城市分佔合併”。
在雙十二期間,客如雲創始人彭雷在微博釋出了客如雲X口碑的聯名海報,稱“全國使用客如雲系統的餐廳,用口碑APP來點菜和結賬,即可獲得鉅額補貼”。看來,客如雲已經站隊口碑。
目前客如雲官方沒有迴應欠薪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客如雲還入選德勤“2018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今年收入增速4095%,排名第18位。客如雲雖然發不出工資了,但名聲維護的還不錯呢。
來源:德勤“2018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榜單
另一家全員降薪20%的二維火,則更“悲情”一些。
創始人趙光軍(花名“唐僧”)在內部的群公告稱二維火的現金流出現問題,其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4500萬,用於償還員工工資。據億歐網報道,唐僧本人表示爆料情況屬實,“遭遇投資方拖延資金只是原因之一,其實此次變動更系主動調整,目前二維火賬上資金尚充足,降薪、借款更希望的是在資本寒冬中,儲備充足糧草,並鍛鍊‘身體’迎接暖春。”
身體?莫非是準備“賣身”了?真心換真心,唐僧的發言很有情懷,但於員工而言,及時足額領取勞動報酬是《勞動保護法》賦予的權利,若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要支付拖欠工資、補償金(25%拖欠工資額),必要時還要支付賠償金。
已有脈脈網友稱二維火“降薪是變相裁員”,“如果是裁員,會有補償,但我並不想給補償,所以留下來降薪跟我們加班吧”。
都說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穩不住內部情緒,客如雲、二維火即便不破產,也要元氣大傷了。
餐飲SaaS不賺錢?
餐飲SaaS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因為客戶的流程都是跑在SaaS上,而且其業務不僅服務B端,還能觸及C端,很多網際網路巨頭都有投資餐飲SaaS企業,因為這塊高頻業務既可以往B端引流也可以向C端營銷。此外,餐飲SaaS企業可以做供應鏈金融、精準營銷等其他服務。
為什麼客如雲和二維火沒錢了?先看SaaS企業的業務情況。幾家有名氣的餐飲SaaS品牌,基本上都是以交易為核心,提供硬體和配套系統,涵蓋前臺收銀、排隊取號、手機下單、會員營銷、進銷存管理、收支核銷、資料分析等功能。
對於店鋪來說,其價值主要在提升翻檯率,營銷獲客以及會員運營等,通過技術和資料提升店鋪效率。通俗來講,餐飲SaaS就是把網店所用的那一套視覺化工具搬到線下,這也是所謂的新零售。
以客如雲為例,參照公開轉讓說明書及官網,其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四方面:客如雲軟體服務、硬體銷售、硬體租賃和增值服務(金融、營銷、供應鏈、諮詢)等業務,其中營收貢獻最多的應該是軟體服務。
從往年資料看,硬體毛利率低而平穩,關鍵在軟體服務上。客如雲曾出現軟體服務毛利為負的情況,而原因是“增加了各分站的運維人員數量,使營業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不算三費,營業收入都無法覆蓋營業成本。
因此客如雲能否盈利,首要取決於軟體業務的銷售情況。4萬億餐飲市場應該有充足的商戶數量,但從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看,餐飲SaaS賺錢很難。
首先,SaaS服務並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生意,不然也不會湧入上千家創業公司拿著類似的產品相互競爭了。雖然餐飲SaaS企業的切入點各有不同,有的從排隊切入,有的從收銀POS系統切入,甚至也能從其他行業切入,但最終都會形成非常類似的產品服務。
此外,即使餐飲SaaS企業想做創新或更精細、定製化的服務,市場也未必允許。餐飲業每年洗牌比例70%,是死亡率很高的行業,而中餐標準化程度低不太好,每家餐館的菜品不一樣,沒有法做統一的商品庫,而且經營方式也不一樣,產生的需求更是多種多樣,這是巨大的開發成本。
對少數壽命週期長的大連鎖可以做定製化服務,但面對中小餐飲,餐飲SaaS企業可能就是隻做第一筆交易。這又讓價格成為影響餐飲老闆決策的首要因素。
總結下來,餐飲SaaS叫“高科技”,產品體驗做得好肯定有優勢,但市場份額要比產品創新更重要。門檻低,產品同質化,這就意味餐飲SaaS面臨的是激烈的價格戰,並且入局者不斷,到最後,會成為單純的消耗戰。
客如雲和二維火都提到了投資方資金拖延的問題,也說明了兩家公司在找錢上都遇到了難題。公開資料顯示,客如雲和二維火在今年都沒有再融資。
客如雲融資歷程 來源:企查查
二維火融資歷程 來源:企查查
因此客如雲、二維火資金緊張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其業務不賺錢,卻要賠錢撐場面。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彭雷和唐僧都提到融資難,為什麼融不到錢?
資本寒冬可能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團與阿里兩大巨頭的進入,即使是兩家的投資物件,也可能成為二者圍繞本地生活服務交戰的炮灰。
在2016年,美團開始進入餐飲服務市場。原本二維火與美團是合作關係,隨著美團擴張邊界,二者就開始明槍暗箭,二維火還拒絕美團的“招安”,投向了阿里的懷抱。
2017年,美團小白盒推向市場,美團直接進軍實體店鋪收銀領域,與其他系列產品一道,覆蓋了餐飲領域不同的收單場景,和二維火形成水火之勢。二維火也不示弱,在美團上市路演的時候,二維火還去拉了橫幅。
圖片來源於網路
捏住對餐飲商家影響巨大的外賣業務,美團禁掉了二維火的第三方授權,這樣二維火收銀系統就無法與美團外賣訂單打通,商家只能自己手動輸入資訊。而美團小白盒是自家的產品,訂單和收銀直接打通,稍微從功能許可權和平臺扣點上給一些優惠,餐飲商家會選擇更換產品。
而這也是美團盈利的途徑之一,到店業務的毛利要遠高於外賣業務,有收銀交易和商家、使用者資料沉澱,美團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營銷之外,還可以推廣美團金融業務,訂單、交易資料可以做供應鏈金融風控,再往上游,可以從系統後臺對接美團快驢的供應鏈服務,形成業務的閉環。
美團是可怕的,它把住了消費者必須的飲食需求,有潛力從最大的外賣平臺逐漸從餐飲產業鏈延伸。而在今年八月,阿里將口碑和餓了麼進行合,併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集團,其目的自然是對抗美團。
在餐飲SaaS方面,兩家都有參股、收購了一些ERP、SaaS的服務商,如美團陣營有屏芯科技、天之星,阿里陣營美味不用等、二維火,以及站隊阿里的客如雲。巨頭之下,資金和技術的鴻溝難以跨越,創業者的空間越來越小,誰的業務有短板或邁錯步子,誰先出局。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能不能挺過寒冬還是未知數,處於巨頭交戰區更是雪上加霜。這時候,創始人還有得選,但員工卻沒有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