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配送APP有前途嗎,選擇什麼樣的城市更好創業?
首先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同城配送APP有沒有前途。
相對於幹錢運輸而言,同城配送比較簡單,一個卡車司機個體戶就可以接單,同城配送的訂單大致來源於農貿、五金、汽車配件、服裝等批發市場,車型也比較廣泛,大到6.2米廂車,小到小麵包車都可以。
基本上每一個城市批發市場門口都會停著一些趴活的麵包車和4.2米廂式貨車,我之前負責聯合利華配送,為了弄清楚運價,特地到物流市場做過調查,也就認識了一些麵包車和廂車駕駛員,後來又負責公司水的配送,接觸司機朋友就更多了。問過這些同城配送的司機朋友的收入,一般再7000到1萬元左右,發貨比較穩定的貨主大部分訂單都會交給常期合作的駕駛員去做,但有時會有特殊情況,比如長期合作的司機正在運輸別人的貨,偶爾發貨量特別大,長期合作的車不夠用
。。。臨時找來的車輛服務貨主又不放心貨主擔心會出現接貨不及時、臨時加價、送貨不準點,野蠻裝卸、與收貨人爭吵等情況。而且,一旦出現貨物損壞或丟失的情況很難理賠。
這時,同城配送平臺的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首先能夠讓使用者隨時叫車,即時叫車,解決車不夠用、臨時叫車難的問題。,其次增大用車選擇面,車輛選擇從以往專業市場門口5-7輛車可選擇,擴大到整個資料庫的車。並且可以按車型、運價選擇車輛某種意義上擁有了自己的“虛擬車隊”。而且司機註冊時是由同城配送平臺檢查三證,確保交易個體的誠信度。其次,貨主和司機雙方可以進行線上互評。誠信度也得到了約束。
對司機而言,提高了效率和收入,從原來每天等熟悉的貨主叫車2-3單,提升到每天5-6單,甚至有時還有回程貨。而且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擔保後,貨主先把運費打入第三方平臺,如貨主發生爽約情況,則扣除部分保證金給司機,而且運費能及時到帳。不用擔心貨主壓款比較長的帳期。
一般說來,只有一部分貨主自己養車,更多貨主不養車,或者將配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或者自己掌控大量社會車源
(大量熟悉司機的電話)。有的貨主甚至有200 名貨車司機資源聯絡方式全寫在一個電話本子上,每天挨個打電話,但是,如果能夠通過一款APP軟體知道貨車的忙閒狀態和所在位置,能夠精準的找車,一旦發貨,還能知道承運司機的行駛路線,實時在途追蹤,貨主會願意使用嗎?只要不是價格太高,貨主當然樂意使用這樣的軟體節約時間與管理成本。
還有一些目標客戶就是於C端使用者。也就是沒有固定合作車輛的 個人使用者,比如個人搬家、公司搬家等。這些使用者往往在在百度搜索中認為搬家公司價格比較貴後,大多選擇了到同城資訊網去尋找貨車資訊。用網際網路的打法搶佔移動端流量入口、SEO搜尋引擎優化、廣告投放、營銷軟文等,這個市場不應該被貨運APP忽略。但是C端市場。還需要靠地推來輔助。
上面我們分析了同城配送的前景,那麼,同城配送平臺究竟是應該選擇哪種城市定位呢?
個人認為:大城市比起二三線城市來言,優越性不太明顯,二、三線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和靈活性,所以同城配送起步階段在二三線城市會更簡單一些。因為大城市競爭更激烈,起步階段就進入了紅海,反而不利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