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部方物略記》:經典版“舌尖上的成都”
千年之前,喜歡玩樂的成都地區父母官,寫成一部“舌尖上的成都”。
四川自古是安樂之鄉。據西南地方誌《華陽國志》記載,“(蜀中)地沃土豐, 奢侈不期而至也”。位於四川之央的成都更是如此。幾千年來,成都百姓安逸地過著生活。近日,“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曉,成都名單榜首,第11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此活動累計由全國9億多人次參與調查,300餘家媒體進行報道。(《成都日報》)
蜀人擺龍門陣(聊天,網路圖)
從古至今研究成都風土人情,分析蜀人幸福生活,尤其是研究飲食文化的書籍雖然很多,但保留下來的很少。其中有一部記錄了成都及附近地區特產、生物、飲食等內容的綜合性地方誌,跨越千年,保留至今。此書作者身為成都的父母官,一面輕鬆治理成都,一面用個人俸祿吃喝玩樂,玩出一部經典版“舌尖上的成都”……
春節休假三個月
北宋皇祐六年(1054)正月初二,成都街頭人潮如織,百姓載歌載舞。益州知府(四川成都市的一把手)宋祁帶領一幫手下出城遊玩。55歲的宋知府不但沒有一點官架子,反而與百姓拉家常,非常接地氣。
宋祁與屬下放春假,並且一放就是三個月。成都本是富庶之地,天下安寧之日尤勝。百姓喜歡玩樂,每逢蠶市、踏青節皆全城出動,到處鶯歌燕舞,熱鬧非凡。宋祁本是愛玩之人,來到這裡自然如魚得水。他常常早上在移忠寺請客,晚上歡宴大慈寺,忙個不停。後來他更是首倡官員實行三個月的春假制度,即除值班官員外,其他人可以外出遊玩三個月。且規定,遊玩時一則不準擾民,二則必須用自己的俸祿。
宋祁與姬妾玩樂(網路圖)
此事絕非虛妄之辭。同時代的詩人蘇軾在《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遊西湖》一詩的註解中詳細記錄了此事。
其實,宋知府並非單純的遊玩。他有一個想法,就是把關於成都風俗、地理等內容記錄下來,尤其是美食方面,以為後人參考。因為成都的美食太讓人驚歎了,不寫的話就是白來一趟成都。
畢竟,作為封建讀書人中的一員,他自然對留言後世非常看重。
宦海沉浮何得閒
宋祁出身名門,年輕時曾宦遊各地,驚歎於祖國的大好河山,立志做一番事業。他祖上本是安陸(今湖北省境內)人,後遷至雍丘(今河南商丘)。少年宋祁隨父親寓居應山(今河北廣水市),與歐陽修等人拜名士連舜賓為師。1024年,他與兄長宋庠(xiáng)雙中進士,時人稱兄弟倆為“二宋”。
年輕時苦讀的宋祁(網路圖)
中年宋祁因前輩提攜入朝為官。他曾揮筆寫就政論《上三冗三費疏》,軍事策論《御戎論》、《上便宜札子》等,但文官皇帝未加重視。宋祁獻策不成,反被貶到地方上任職。
後來,因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宋庠與宰相呂夷簡不和,宋祁受牽連被再貶至淮南,幾年後被召回朝廷。1056年,因修史受獎,宋祁升官為吏部侍郎,外派為益州知府進行歷練。此後不久,他醉心於寫詞,並因寫就“紅杏枝頭春意鬧”佳句而廣受讚譽,被稱為“紅杏尚書”。
宦海沉浮,宋祁頗受打擊,遂形成一種即時行樂的心理。多年折騰,終於可以到天府之國享受一番,宋知府能不抓緊機會?這才有了前文他帶領團隊休三個月春節假的一幕。
與其他官員不同的是,宋祁在享樂之時,還想記錄點啥。
另類“成都志”放異彩
宋祁在蜀中四年,經常下鄉吃喝玩樂,順帶遍訪民間,實地考察。寫寫停停,花三年時間完成了一部記錄成都附近方物的綜合性地方誌——《益部方物略記》。
《益部方物略記》影印本(網路圖)
此書詳細介紹了成都及附近地區的鳥獸、草木等,是一部優秀的古生物學典籍。書中共記載動物15種,植物50多種,許多是前人尚未記錄過的。比如書中所記川芎、狨(即金絲猴,主要包括四川 金絲猴和雲南金絲猴兩種)、護花鳥等蜀中生物的特性,後來經常被書籍所引用。
此書不但是古成都版“山海經”,還是經典版“舌尖上的成都”。書中宋知府以專業角度介紹了蜀人做菜用的烹飪原料、水果、調料等,“列而圖之,各繋(jì)以贊”。比如蒟(jǔ)子,其實是古代成都地區生長的植物,子可製成調味醬,秦漢時百姓已經知曉,但各書名字記有不同。宋知府經過考察和分析,得出此植物的特性:“出渝、瀘、茂、威等州,即漢唐蒙所得者……以蜜藏而食之,辛香,能溫五臟,或用作醬,善和食味。”後世飲食名家張岱、李漁、袁枚等在書寫的飲食名著,在某種程度上講,沒有《益部方物略記》記錄全面和細緻。
蒟子(網路圖)
《益部方物略記》也是一部完整而形象記錄成都及附近地區菜品的典籍。不少學者認為,川菜能成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此書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後記
話說宋祁完成《益部方物略記》後沒多久,朝廷便將他調回京城,擬升為三司使(掌管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相當於中央財政部長)。不料,一向以正直無私聞名的開封府尹包拯帶頭上書,認為此舉不可:一則認為宋癢為宰相,弟弟不宜身處如此關鍵的崗位;二則認為宋祁在蜀中太過奢侈,雖然花自己的俸祿,但對官員影響不好。皇帝為了平衡大臣們之間的關係,便任命宋祁為鄭州刺史。
宋祁帶著那部《益部方物略記》書稿走馬上任。心情抑鬱之下,身體也每況愈下。1061年,他拖著病體回到京城,鬱鬱而終,享年63歲。
可喜的是,他那部《益部方物略記》經過千年的洗禮,由於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對後世研究成都及附近的物產、川菜研究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對飲食要求的提高,這部“舌尖上的成都”必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 論文《宋祁及其思想研究》,《武漢大學》2015年8月刊,作者邢起龍。
2、 論文 《<益部方物略記>版本考》 ,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作者範育均。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