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慧計算 從虛懷若谷到奔流向前
當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回顧過去十多年間華為在計算領域的佈局時,我又想起那句話:華為肯發力做什麼,好像還沒有做不成的。
就以計算為例,2002年華為成立伺服器團隊開始,2004年華為用ATCA架構替代小型機。
2007年釋出業界第一款PCle SSD,2008年釋出業界第一款儲存型機架伺服器。2010年華為提供了國內首臺X8000的整機櫃伺服器。
2016年華為釋出KunLun解決小型機算力,在今年華為HC大會上,華為釋出了兩個AI晶片,以及基於人工智慧的Atlas智慧平臺。
要知道,對於華為來說技術準備提前3-5年是常態,華為已經習慣了只做不說。
當人工智慧、雲技術開始迅速落地時,AI應用對計算的需求越來越高,從算力的部署,從管理到資料的協同,都對未來計算平臺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華為伺服器部門在此時升級為華為智慧計算業務。
從一股清流到洶湧澎湃,從前期的“算、傳、存、管”的晶片佈局開始,華為已經在智慧計算領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且有底氣說出個所以然: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
取勢可為人先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的趨勢,聚焦行業智慧化的轉型,更高效,更充分、更經濟的算力將成為每個行業的基礎能力,繼而才可以談行業智慧化再造。
從現在的應用看來,計算已經超過本身資料中心的邊界,資料在哪,計算就應該部署在哪,以往通用的計算,算力部署和管理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人工智慧在應用邊端多場景的需求,
在華為IT產品線總裁侯金龍看來,計算可以讓讓數字化衍生到各個角落,計算無處不在,智慧無所不及,因此智慧計算就是企業向智慧世界轉變的紐帶和橋樑。
華為IT產品線總裁侯金龍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將伺服器業務升級為智慧計算業務部。華為的智慧計算有兩層含義。
一是構建統一架構的智慧計算平臺,通過充分的算力和豐富的計算形態,實現雲邊端全場景的算力部署,支撐人工智慧的應用,使能行業智慧的轉型和生產的再造,來提升我們生產效率。
二是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基礎設施當中去,實現智慧化的升級,提升計算中心計算效率和運維成本。
這也恰恰從計算層面承接了華為公司的願景和使命:基於聯接、計算和雲,將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
合力定有所成
對於華為來說,成立智慧計算業務部,一來是遵循智慧計算產業的業務規律,從端到端提升運作效率,降低成本,二來是真正讓客戶和夥伴分享到這些利益。
因此,華為中國區部總裁魯勇認為未來華為智慧計算怎麼做,也是基於這個前提。
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
從雲定義計算,一方面通過晶片實現智慧實現高效算力,通過智慧化的管理,來實現伺服器乃至整個資料中心高效的管理,另一方面針對AI應用,通過面向AI專有的晶片,基於華為的工程能力,網路能力以及系統架構和管理的能力,為全場景的AI提供充足的算力。
從合作伙伴體系來看,智慧計算業務部和企業總體渠道和框架保持一致,成立智慧計算業務部之後,華為繼續發力研發和市場,隨著自身業務成本進一步的降低,勢必優化智慧計算的渠道夥伴政策,繼而增加對夥伴的支援力度。
迴歸業務本質,從智慧計算業務領域的業務特點來說,未來華為構築電商、電銷、線上線下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快速交付客戶計算方案,打造高質量快速供應和高質量快速服務的服務平臺,優化服務體驗。
在技術上保持創新和引領,在生態上加大投入加強合作,最後讓客戶有更多的收益,這是未來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的做法,也是華為企業多年來的價值觀。
實力擔當產業責任
計算過去幾十年間,經歷了IBM引領的大、小型機的計算1.0時代,隨後隨著資料的增加,催生了以x86為主的通用計算2.0時代,今天。人工智慧雲大量出現的計算需求開始不平衡,客戶需要專有計算,計算進入3.0時代。
華為給客戶提供的智慧計算包含什麼?華為的答案是:為客戶提供全棧、全場景、全智慧的解決方案,從過往的積累沉澱和現在華為在智慧計算的佈局來看,華為做到了。
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
隨著華為智慧計算業務新戰略的正式釋出,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從行業智慧化面臨的 4 大問題,即算力供應、資料協同、場景部署、專業技術分析,繼而帶來華為智慧計算業務圍繞算力、工程、雲邊協同和一體化解決方案四個方面的佈局。
尤其在算力上,華為釋出一系列的產品和方案都成為亮點。
一是高效的智慧管理晶片和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
2019年華為將釋出的智慧管理晶片內建 AI 管理引擎和智慧管理演算法,從伺服器全域性進行鍼對故障的預測、隔離與定位等管理。
而從邱隆展示的首個基於 Arm 架構發展的伺服器計算晶片來看,華為自主設計基於 Arm v8 架構的 TaiShan 核心,基於 7nm 工藝製造,完全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選擇。
邱隆也強調,前不久在華為HC釋出的昇騰晶片可與其新的 TaiShan 伺服器計算架構搭配,加上Atlas 智慧計算平臺,華為提供組合成大的計算叢集共同解決客戶的算力瓶頸,應對不同的應用場景。
二是FusionServer升級為FusionServer Pro。
華為智慧管理晶片加上華為打造的智慧管理套件,加上伺服器本身與資料中心進行聯動,包括UPS,空調、電源,可以將整個資料中心升級成一個智慧的資料中心。
三是華為提供更快的資料讀寫,在儲存技術方面,華為也推出 ES3000 系列 SSD,通過優化的主控和演算法,達到遠超過業界同級的資料儲存效能。
四是華為第一次把以太與光纖通道融合,釋出新一代智慧網路晶片。
當然對於客戶來說,需要的不是一個個部件,需要的整體解決方案,華為從晶片底層佈局,華為將傳統的邊緣計算分成邊緣雲,與資料中心的雲結合將資料的框架打通,給客戶提供出一個一致性的管理和操作平臺,真正給客戶提供雲邊端一體的解決方案。
由此看來,智慧計算成為未來華為智慧轉型的底座,基於智慧和計算,華為給客戶提供更多的技術和服務,加速客戶的智慧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