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轉攻為守? 富士康斷臂求存, 一件事看出郭臺銘和任正非的差距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關於華為事件對於華為的打擊還是很大的。在多國市場受挫之後,華為在公司策略和用人調整的方向也開始改變,對外將採取“攻防兼備,以防為輔助”的策略。對內則是要強化公司內部管理。特別是要加強主管層級的業務水平,強調“德才兼備”,既能打硬仗,又能講原則。
而同樣受打擊的還有同為深圳龍頭企業的富士康,因為蘋果手機的砍單,富士康被迫精簡人力,開始拿員工開刀,可以說是要壯士斷腕求存。雖說這個裁員大部分還是針對周邊的管理人員,但是很多技術類人才也在被裁員之列。郭臺銘更是簡單直白的根據各廠區的財務報表和盈利狀況,下達了硬性的裁員指標。
華為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是突飛猛進,以至於餘承東喊出了“沒有人能夠超越,除了我們自己!”這樣的話,雖說豪邁,但其實也有驕縱。任正非前不久就出來說了,不允許說華為能超越誰的話,華為還有很多的路要走。事實上這次華為的受挫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正好可以讓華為靜下心來檢討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夯實基礎,練好內功,才能無視對手的打擊而笑傲江湖。
坦白說富士康的周邊人員就算裁員一半以上,只要能留下有能力的員工並給予必要的激勵,工作效率和戰鬥力肯定要比現在更強。但是富士康的這個裁員卻沒有被很好的落實。單純的為了減少支出而裁員而不是為了提高戰鬥力而裁員。很多有能力的人被裁掉或者主動申請被裁掉,而那些沒有能力只會搞關係的人卻被留了下來。可想而知,以後的工作想要高效的完成肯定更加的有難度。
華為看似轉攻為守其實是收回拳頭為了蓄勢,為了能更加有力的打出去擊倒對手。而富士康的斷臂求存本來是有效的,但被斷掉的卻不一定就是那隻壞掉的手臂。從這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郭臺銘和任正非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了。都說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財富,遇到困難就想著拋棄員工的公司,又怎麼能讓員工賣力為之付出?
當然不能否認,任正非和郭臺銘都是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不管是轉攻為守還是裁員,肯定都是為了讓企業更好的發展。通過這件事情你們認為他們兩個人的差距又在哪呢?華為和富士康能夠涅槃重生再續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