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嘯已致420人遇難 氣象局過早解除警報引爭議
據媒體報道,印尼中蘇拉威西省28日晚發生7.4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印尼官方安塔拉通訊社當地時間29日午夜援引該國抗災署負責人Wilem Rampangilei公佈的數字, 發生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的強烈地震及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420人。
據悉,這還只是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市的統計數字,不包括震中所在的棟加拉(Donggala)縣和附近的Sigi地區,因為這兩個地區目前通訊仍然中斷,尚未收到遇難人數的報告。
而在印尼的社交媒體上, 印尼氣象局在釋出海嘯警報34分鐘之後就解除警報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路透社報道, 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簡稱氣象局)在釋出海嘯警報34分鐘之後就解除警報,對此,週六(29日)印尼社交媒體上出現大量批評聲浪,許多人責問該機構是否過早解除海嘯警報。
氣象局表示,他們遵循標準操作程式,根據距離最近的潮汐感測器提供的資料,決定解除警報。
氣象局主管拉瑪特則指出,潮汐感測器錄得的海平面變化“並不顯著”,海浪高度為6公分,對帕盧不算是巨大海浪。
其實,印尼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受海嘯的襲擊。2004年底發生的印度洋大海嘯或許是人們記憶裡最深刻的、最可怕的一次海嘯,那次席捲印度洋的大海嘯曾讓蘇拉威西島頃刻間滿目瘡痍。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3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海嘯激起的海潮最高超過30米,波及印尼、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度等多國,甚至影響到索馬利亞、肯亞等東非國家。這次大海嘯共造成約29萬人死亡或失蹤、超過10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據悉,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國(由1.75萬座小島組成),印尼坐落在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世界第二大最活躍地震帶——阿爾卑斯帶之間。
夾在這種地震多髮帶中間,意味著這個島國會經歷全球最強的地震和最猛烈的火山爆發,而通常海嘯通常由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發引發,因而導致了印尼頻頻遭遇海嘯的狀況。
據瞭解,海嘯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發引發。海嘯發生時,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它可以在毫無阻攔的海面上以每小時600到1000公里的速度行進上萬公里,並掀起幾米甚至數十米高的巨浪,衝上陸地,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和財產,破壞力極大。
國際上一般用渡邊偉夫海嘯等級表示海嘯的大小,海嘯根據波幅可以分為-1至4,共6個等級。2004年印尼地震引發的印度洋大海嘯屬於4級,海嘯浪高在30米以上,造成毀滅性災害。
-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文章糾錯